瑞士隧道设计理念与施工技术探讨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3417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瑞士隧道设计理念与施工技术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瑞士隧道设计理念与施工技术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瑞士隧道设计理念与施工技术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瑞士隧道设计理念与施工技术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瑞士隧道设计理念与施工技术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瑞士隧道设计理念与施工技术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瑞士隧道设计理念与施工技术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瑞士隧道设计理念与施工技术探讨彭爱红1 罗淑芬2 杨为德3(1、江西省公路桥梁工程局 南昌 330009)(2、江西省交通厅外经办 南昌 330006)(3、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 南昌 330005)摘 要:通过作者2006年7月至8月,随江西省交通厅2号项目欧洲考察团对瑞士近半个月的实地考察,考察团走访了瑞士的公路建设、设计、咨询、监理、施工等部门,走遍了瑞士近90%的国土,行程近4000km,对瑞士的工程师们的建设、施工理念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由于瑞士是一个多山国家,隧道在其交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该国在隧道建设方面也是闻名于世。在这半个月中重点参观了该国的隧道设计与施工及建设方面

2、的内容,本文主要介绍瑞士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方面的理念。相信这其中的理念值得我国隧道建设的同行们学习与探讨。关键词:隧道工程;瑞士;隧道;设计;施工;理念380 前 言0.1瑞士简介闻名世界的阿尔卑斯山脉穿越风景优美的瑞士,作为一个多山的国家,瑞士在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100多年前就修建了一条15km长的圣哥达铁路隧道,而现在正在修建世界上最长的隧道57km的安格达隧道。瑞士的公路交通非常发达, 40年来已累计建成160多座高速公路隧道,隧道总长度接近130km。1980年建成的圣哥达公路隧道长度17km,位居世界公路隧道之首位。在100多年的隧道建设历史中,瑞士逐步形成了

3、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技术和工艺始终处于世界的领先位置,其很多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成熟的施工技术和经验值得我们公路建设者们借鉴和学习。下面就从两个方面来谈谈瑞士隧道全新的设计理念与先进的施工技术。1 瑞士隧道的全新设计理念1.1 全新的隧道结构断面瑞士隧道结构断面到底新在哪里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两张隧道断面比较图,即目前我国公路隧道的典型断面图(图1)和瑞士公路隧道的典型断面图(图2)。从上面两张隧道横断面图可以看出,中国现行隧道与瑞士现行隧道应当存在较大的差别,而瑞士隧道结构断面新在哪里呢?下面就两者的不同处进行对比、分析:1.1.1从断面外形比较:新在结构受力好 我国的隧道典

4、型横断面外形,近似于一个椭圆,而瑞士的隧道典型横断面外形,更接近于一个圆;这种设计的优点是隧道扁平率(高与最大跨度之比)较大,结构受力更加均匀;从整个隧道运营来说,具有更好、更长的使用寿命。图1 我国公路隧道典型横断面图图2 瑞士公路隧道典型横断面图1.1.2从各部位功能分区比较:新在各部位功能齐全、界线明显 我国公路隧道净空包括公路建筑限界、通风、照明、安全、监控及内装等附属设施,各附属设施都不能侵入隧道建筑限界之内。隧道建筑限界由行车道宽、侧向宽度、人行道宽度或检修道(图3)宽度等组成。除照明、通讯、监控等管线内置在行车道右侧管线沟里外,其他如照明灯、通风机等设备从顺隧道方向看去都一览无余

5、,它们与隧道建筑限界之间只有一种无形的界线,从美观和视觉效果上来说存在缺陷。而瑞士公路隧道除隧道净空外在行车道底下还有一个独立的空间(这个空间可能还根据不同需要分成不同的几个小空间),图3 各种管道检修道所有的照明、通讯、监控等管线、消防管道、排水管道等都分门别类的设置在这个分离的空间里面,由于检修道与行车空间完全分开,可避免有害介质对电缆管线的侵蚀,有利于设备维护,同时在该空间还能作为紧急情况下的逃逸通道。另外,在其行车道上方,即建筑限界顶部用混凝土作封闭处理,实际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排风空间,此举不但可以保证汽车释放的废气在隧道最顶部的空间流通,最后通过通风竖井向外面排放,而且,风机等排风设施

6、全在独立的排风空间里面,增加了行车上的美感和舒适感(如图2所示)。下图是即将完成的隧道(图4)。图4 隧道钢筋混凝土吊顶1.1.3创新的人性化理念和独立的排风空间 我国的公路隧道一般在左、右洞之间每隔一定的设置人行横到和车行横道,其作用是作为两洞连接和若发生事故可做逃逸之用。而瑞士的公路隧道新建长大隧道一般在其边上或底下设置一条断面面积9m2的独立平行逃生洞,对于隧道长度很长且重要的、通车很久的隧道,尤其在1999年3月24日上午11时左右,一辆满载面粉和黄油的比利时卡车在勃朗峰隧道中部失火,大火持续燃烧了近3天,导致41人死亡、烧毁43辆车、交通被迫中断一年半以上的特大事故,损失惨重之后,瑞

7、士政府在一些重要的隧道边上或底下仍要增设一个独立的逃生通道(图5)。可见,瑞士隧道为了保证人的安全,花费很大精力和资金进行人性化设计和改造。图5 独立的逃逸通道对于隧道的排风,正如1.1.2中所叙述的那样,我国一般采用风机、隧道超过一定的长度设置竖井排风。而瑞士的隧道在建筑界限顶部设计一般为20cm厚的水平弧形钢筋混凝土板,混凝土板上部空间为隧道通风的风道,风道中间设计为15cm厚竖向钢筋混凝土板墙,将上部空间分为送、排风道两部分。作为一个独立的排风空间,这样更有利于隧道的排风。隧道内对CO及烟雾浓度每六分钟检测一次,通过检测数据自行调整风机的运行状态,风机的备用电源为蓄电池。控制系统对火灾的

8、响应时间为5分钟,火灾的探测采用感温和感烟两个系统,两个系统对于火灾的检测均为100。为了保证更好的通风设计上采用扭曲的和竖直的两种不同的通风道,如图6、图7所示: 图6扭曲的竖井通风道 图7 竖直的竖井通风道1.2 不拘泥于规范的隧道线形设计瑞士的隧道线形设计以公路设计规范为基准,并根据公路线形的需要确定隧道的纵向和平面线形。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瑞士的隧道设计规范里,没有要求隧道部分按直线设计的硬性规定,事实上,绝大多数公路隧道都做成曲线型的(预防黑洞效应),这有利于提高司机的注意力,减少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在洞口段尽量设置为曲线段,不仅有利于光线的过渡,而且能有效地调节司机的心理,不至于受出

9、口“白洞”影响加速出洞,避免引起交通事故。有时因地形或地质原因可能还会设计超规范的小半径曲线,但只要条件允许,瑞士的设计师们敢于创新,为了避免不良地质,他们敢于大胆设计,并不拘泥于规范的呆板限制。线形设计考虑的因素通常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1、线路衔接的需要;2、避开不良地质带;3、减小偏压及其它地质灾害的影响(见图8、图9)。 图8虚线为隧道平面线形 图9 曲线隧道1.3 先进的防、排水设计瑞士的双向两车道隧道与中国典型的双向两车道隧道在横断面的设计上考虑的因素有所不同,瑞士在设计中除考虑经济合理、行车安全、方便维修等诸因素外,还重点考虑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瑞士的公路隧道通常采用复合衬砌

10、,隧道一般以排为主,防、排、堵相结合。喷混凝土要求同时满足支撑和防水的需要。隧道横坡都是按单向坡设计的,路面水先汇集在右侧边沟,再通过主排水管排出洞外,隧道基岩排水通过两侧纵向和横向盲沟以及侧壁排水管来完成,这种考虑是基于隧道路面污水、废油必须先处理后排放的环保意识。使用的防水材料等级很高,防水板材由内至外由油毛毡、塑料布和PVC板三层粘结组成,其厚度、硬度、强度等物理力学指标非常高,抗拉和抗老化能力非常强,阻水防水性能非常优越(见图10、图11)。图10 铺设整齐的防水材料 图11 防水板铺设中1.4 形式多样的洞门设计瑞士的工程师们在洞口、洞门的设计上真是煞费苦心,他们并不机械的采用端墙式

11、、削竹式等固定的洞门形式,而是总能采用不同的洞门形式让洞门能够充分的溶入自然。同时,环保设计概念体现在任何工程设计中,隧道也不例外。隧道洞口尽量避免大开挖,争取“早进洞,晚出洞”。为了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多处采用明洞、棚洞或其它明挖后回填的形式,洞门形式极为简明又贴近自然。许多开挖深度在10m左右的路段亦以隧道的形式(明挖或暗挖)处理。洞口处及其它开挖边坡一般很缓并植草植树。隧道所属通风机房结合洞门情况设置在地下,除洞门外几乎看不见任何混凝土痕迹。让你感觉到隧道与实际的环境如此的相协调,你行车在如画的自然中有时根本感觉不到有隧道的存在(见图12、图13)。 图12新颖独特的洞门 图13 形式多样

12、的洞门1.5 完善的照明和周密的监控设计为了能够使隧道安全的运营,并让行车能够更加顺畅和舒适,工程师们对隧道采用了完善的照明设计,其公路隧道照明标准大多按CIE标准执行,照明设计速度采用100km/h的瑞士国家标准不折减。大多数洞口加强过度段采用逆光照明配光,高压钠灯光源,照明控制已经根据洞外情况实现实时全自动控制,洞内设置光度传感器,一般单洞内装备4个,进口3个,出口1个。公路隧道运营和监控设施的完备程度直接关系到隧道的社会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因此,公路管理部门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行车安全、高效和舒适的需要。瑞士对运营监控设施的设计、安装和维护非常重视,在选择运营监控设

13、施时,充分论证设备投资与运营维护费用之间的关系。长大隧道基本都有专门的监控设计和计算机程控管理,加之完善的标志和安全设施,使驾驶员没有丝毫的恐惧感和不适感。瑞士的隧道监控系统称之为“电器自动化”系统,包括火灾报警系统,消防灭火子系统,闭路电视子系统,无线通讯子系统,交通信号子系统,紧急电话子系统,通风控制子系统,照明控制子系统,车辆检测子系统及供电子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如发生交通事故、火灾时同步监视器、大屏幕监视器将自动切换至发生事故的位置,指挥中心即刻可以采取的相应救援措施,使事故得以迅速的得到控制(见图14、15)。 图14隧道监控中心的监控设备 图15隧道监控机组1.6以人为本的机电系统

14、设计隧道内部机电设备、沿线设施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着重考虑了车速控制、车辆间距、救援设施、交通引导和交通管制等方面。例如,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设置信号灯和情报板,紧急电话采用明显的图例、灯光提醒司机,情报板提供的控制信息较为丰富;在洞内两侧的行人道上每隔一定距离的地面上安装有指示灯,隧道内标线采用虚线,允许变车道超车,隧道内外路段一般不设置突起路标。紧急电话的标志为红底白字“SOS”及电话图案标志,对港湾式紧急停车带的设置没有严格规定,甚至有超过2km长的隧道并没有紧急停车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洞内视线较好,各种通道、设备上均有明显的灯光、图例;洞内交通标志明显、齐全,车速控制较为严格,

15、车辆有序通行。洞口外一般设置隧道、长度提示牌和交通信号灯,重要的隧道洞口均设置可变限速标志。综上所述,可以看到瑞士的隧道设计师们无不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环保、创新的设计理念。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瑞士建设者们如何采用的先进的技术来进行施工。2 瑞士的先进施工技术2.1 几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在我国以前隧道施工中一般采用矿山法进行施工,在后来才引进了新奥法施工理念和技术。由于瑞士的隧道施工起步早,工艺成熟,设备先进,除新奥法外还有其他几种施工技术。2.1.1新奥法施工技术 在20世纪40年代,瑞士就采用了新奥法进行施工。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原理,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为基础,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集合在一起作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进行支护,以便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形成以锚杆、喷射混凝土和隧道围岩三位一体的承载结构,共同承载山体压力;同时,通过对围岩的现场量测,及时反馈围岩支护复合体的力学动态和变化状况,为二次支护提供合理的架设时机;通过监控量测反馈的信息来指导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即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多种量测手段,对开挖后隧道围岩进行动态监测,并以此指导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根据地质情况细分为全断面开挖、上下分步开挖、侧壁导坑法等。瑞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