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区钢铁和机械加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28733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区钢铁和机械加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快##区钢铁和机械加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快##区钢铁和机械加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快##区钢铁和机械加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快##区钢铁和机械加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区钢铁和机械加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区钢铁和机械加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区钢铁和机械加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钢铁和机械加工业是为各行业提供技术设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充分利用#钢铁和机械等产业的资源和规模优势,延伸产业链,加快发展钢铁和机械加工业,是大力实施“工业#”的重要战略,对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科学发展、进位争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钢铁和机械加工业的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振达钢管、翔宇电力、中绿园林机械、清淮机械、一变变压品等14家企业为支柱的主导产业,这些企业主要是通过招商引资落户在#经济开发区内。整个行来年销售收入8.4亿元,税收2412万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5.3%,是支撑

2、#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产品有无缝钢管、减速机、塔吊、草坪机、旋耕机等。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6%, 尽管#钢铁和机械加工业发展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但总体上看,产业链条短,钢铁等上游产品的资源优势利用不足,是钢铁和机械加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规模企业,产业集中程度不足。真正能起到支撑和带动作用的大型骨干企业屈指可数,特别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公司或集团。行业结构散而乱,产业集中度较低,没有形成强大产业链,重大设备成套能力不足。2.科技投入乏力,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国有和国有改制企业的生产设备大多是80年代以前的老旧设备;私营企业大多是购买旧设备

3、起家,虽然有些购买了数控设备,但所占比重较小。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技术创新资金和优秀人才。3.高端人才缺乏,技术人员流失严重。随着企业改制重组,很多技术设计人员、研发人员和技术操作工人,特别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技术人员纷纷辞职下海,到珠三角和苏南地区就业。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有60%以上离开#到外地就业。4.企业管理落后,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尤其是私营企业多数是家族式管理,经营方式粗放。承接市外产品的企业不多,大多只是加工市内企业的配套产品。企业缺乏外向发展的动力,更缺少主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眼光和魄力。二、#区发展钢铁和机械加工业的有利因素1.政策支持为钢铁和机械加工业发展提供了

4、战略保障。(1)从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来看,2009年国务院制定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制造业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了包括调整税收优惠政策等10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努力推进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可见未来几年将是钢铁和机械加工业超常规发展的最佳时期。(2)从支持区域发展的政策来看,今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淮安苏北腹地中心城市建设,并将#钢铁和机械加工行业作为重点特色产业在财税、金融及重大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2.市场需求为钢铁和机械加工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1)从全球范围来看,虽然欧美等发达国家机械设备需求减少,但中等发达国家

5、、发展中国家和中东地区,因其建设、开采等需要,在中国的设备订单量不断增加。(2)从国内需求来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钢铁和机械加工业作为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市场需求必将稳定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农村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国家扩大内需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在很长时期内对机械设备形成较大需求,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也带给风电和节能减排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业广阔的市场前景。3.比较优势为钢铁和机械加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淮安市在电力资源、交通区位等方面,有着发展钢铁和机械加工业的比较优势。淮安振达钢管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锅炉用管、

6、机械工程用管、管线管、油井用管、结构管、流体输送用管的重点企业,总投资13.2亿元,占地面积400亩,现年可产120万吨159-351大口径无缝钢管。淮钢特钢公司经过30多年的改造和发展,已经成为淮安特钢产业的龙头,年销售超百亿,进入全国行业前三强。三、加快#区钢铁和机械加工业发展的建议目前#已具备加快钢铁和机械加工业发展的基础,关键是要针对现状、把握机遇,高点定位、全力推进,加速形成产业聚集,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100万吨无缝钢管、30万件金属制品规模,与食品、新材料形成三大销售超百亿级支柱产业。1.制定发展规划,加强产业引导。(1)强化组织领导。抽调人员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制定、落实钢铁

7、和机械加工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聘请国内外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帮助研究制定战略规划和方案,组织联合科技攻关,提供决策咨询和依据。成立钢铁和机械加工业协会,发挥其维护市场规律、促进公平竞争、推动企业联合,以及作为企业和政府双向服务的桥梁作用。(2)编制产业规划。明确钢铁和机械加工业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发展重点、对策措施、扶持政策等。建议以信达长林、江西钢丝厂为基础,研制开发各类军品成套设备或军品配套设备。(3)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在企业引进、项目建设、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融资、用地、人才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对本地现有企业给予招商引资新入企业或

8、合资企业同等待遇。抓好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申报,争取上级政策支持。2.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创新。(1)推进产品升级。针对目前企业设备超期服役、老化严重,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状,加大投入进行设备改造,逐步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树立市场导向意识,研制高精尖产品,开发新特优产品,培植拳头产品,加速产品结构升级。树立产业政策导向意识,找准新余资源、产业分布现状与国家产业经济政策的结合点,培育壮大传统机械加工、清洁发电设备制造、农用和工程机械制造、采掘设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产业。(2)推进自主创新。建立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结合的共性技术创新机制,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技

9、术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联盟,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动企业加大技改投入,选择一批投资方向准、水平高、效益好、能耗低、污染少的项目作为重点技改项目。推进信息融合。把握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规律和趋势,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钢铁和机械加工业,促进信息化和钢铁和机械加工业融合,不断提高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柔性化、网络化水平,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各环节。3.大力对外招商,培育企业集群。(1)搞好产业招商。加大与央企的对接力度,瞄准国内外一流企业,按照“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招

10、商方法,组建专业招商队伍,以开发区为载体,以现有机械制造企业为纽带和桥梁,大力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努力把新余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承接沿海机械制造产业梯度转移的基地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中部地区战略投资的重要基地。(2)鼓励兼并联合。在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注重整合和合理配置区域内现有资源,提高钢铁和机械加工业的关联度和配套协作能力。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合作和配套加工等合作交流活动。(3)完善发展平台。抓好现有开发区建设,结合产业特点规划发展一批钢铁和机械加工业专业园区。4.创新经营理念,提高市场份额。(1)推进管理创新。成功的企

11、业靠管理。企业应突破家族式管理的束缚,勇于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靠大联大、虚拟联合、相互参股等多种形式,推进企业产权向多元化、开放化变革。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科学合理的生产、销售和成本管理体系。(2)实施品牌战略。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大名牌产品培育力度,筛选出一批科技含量、附加值、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实行重点扶持。顺应钢铁和机械加工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引导企业从生产领域向服务领域拓展延伸,打造和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维修、服务的钢铁和机械加工业价值链。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扩大营销、搞好服务等多种措施,打造“#

12、制造”品牌。着力开拓市场。企业应创新营销机制,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生产,着力开发新产品,千方百计巩固已有市场、拓展新市场。政府及有关部门重点应设法帮助企业搭建销售平台、疏通销售渠道,并做好企业与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对接,促进更多的新余高特新工业产品进入国家、省重点建设工程和项目。进一步建设和培育好五金市场,加快完善五金市场的载体功能,着力打造现代化交易平台。5.夯实人才队伍,保障产业发展。(1)引进技术领军人才。兴旺一个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是关键。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引进拥有关键技术、高新技术的高层次人才。依托高校或有关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强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聘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专家做技术指导,用其先进的理念、成熟的经验和高科技成果推进企业的发展。(2)加强技工队伍培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批钢铁和机械加工业急需的数控程控设备和精密仪器操作工、设备维修工等高级技工人才。加强在岗工人职业技能再培训,提高现有技术工人的职业能力,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3)打造一流管理人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流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新余钢铁和机械加工业崛起的脊梁。要建立健全企业家的市场化形成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管理人才培育,努力打造创新型、学习型、诚信型、现代管理型企业家队伍。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