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1780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庄子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庄子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庄子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庄子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庄子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庄子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庄子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庄子人生观的当代启示【摘要】: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至今仍被深深推崇。庄子的思想以他的人生观为核心而展开,继而阐述了他对自然、生活、学习、善恶和死生的见解。在庄子的人生观中,既有着消极的态度,也有积极的理想。他不仅推崇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更提出了人如何实现理想目标的方法,以及怎样安身立命、快乐生活的方式。而我们,可以从庄子积极的人生观中汲取精华,努力树立向上的人生观,同时要以史为鉴,在成长中避免一些错误人生观的形成。【关键词】:庄子、人生观、无为、自然、生死、善恶、【正文】: 于丹老师说:“儒家是我们的土地,让我们融入社会;道家是我们的天空,让我们心

2、灵自由。”提到圣人,无疑大家都会想到孔子,那么,至人,南华真人呢?又有几人说的出来。这就是庄子,一个乐安天命,淡泊自然的思想家。他以自然的方式生活着,用寓言记录人生,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庄子生活在一个战乱纷纷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战国时代,烽火连天,人民困苦不堪,这种“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社会,并没有阻止庄子快乐的活着。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至,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死,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这就是庄子,这就是庄子眼中的自己!在我国先

3、秦哲学思想中,尤其推崇孔孟。然而,道家却给了我们更多的心灵感悟。在历史文化中,孔子代表中国儒家思想的源头,庄子代表中国道家思想的源头。古人常用“入则孔孟,出则老庄”来界定人生在世的处世与自处。不错的,道家之老庄实在是能够关照人的本真的心灵家园。总的来说,儒家关注的是社会与人,道家所关心的是自然与人;儒家所关注的是群体,道家所关心的是个体。“我想这两点代表了不同的位置,儒家给我们的是社会的一片土地,而道家给我们的是每一个体心灵遨游的天空,在天地中站立的是我们人” 儒家教我们承担重任,道家让我们举重若轻。庄子的思想,更多的教会了我们如何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我们脚踏实地,打造一方属于自己的蓝天。庄子

4、不是徒有虚名的,他用笔下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秋水中,他的“逍遥观、齐物论”超越了传统的世俗;在庄子达生中,他认为生死的出现是必然的“命”,“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既消除了当时的人们对于死的恐惧,也为现代人的旷达情怀做了倡导;在庄子养生主中,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只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表现出他追求绝对的自由,不为名利所缚。除此之外,庄子强调万物平等,提倡个性解放,区分善恶,持有博大宽容的精神和自由开放的心灵,反对文明异化,主张回归自然。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仍有重大意义。读懂庄子,读懂庄子的人生观,将会使整个人

5、心灵布满阳光。立于天地,乐在逍遥庄子主张凡事尽力而为,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要为别人的看法而轻易动摇。在庄子逍遥游中,鹏展翅九万里徙于南冥,蝉与学鸠“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鹏与蝉、鸠相比,两者的天赋条件有天壤之别,但两者都以自己尽力为满足。先天的条件无所谓公不公平,乐天知命,顺应自然,每个人都能通过自身修炼达到圆满。“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反映的就是这种思想。庄子还主张身处乱世也要获得内心的平静,即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庄子内

6、篇大宗师第六中“其名为撄宁。撄宁者,撄而后成者也。”撄宁,意思就是接受外物却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从而保持心境的宁静清明。在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中“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是庄子化为蝴蝶,还是蝴蝶化为庄子,谁又能分得清楚?纵然现在活在梦中,但人生几何不过如白驹过隙,又能比梦长多久。这种梦境所代表的,就是物我同化。庄子想象丰富,不拘世俗,成就了随意、自由的品性。对外,能够经得住诱惑,对内能够放飞心灵。正如禅宗所讲的参禅的三重境界一样: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

7、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人生的经历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不断的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人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必须放弃的是什么。在庄子的逍遥世界里,提倡在情深到极致之后的“忘情”。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如是说。与其“患难见真情”还不如本就无情。当然这是一种远离尘世的思想,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消极影响。与深情款款的“相濡以沫”相比,“相忘于江湖”的选择过于绝情。但有的时候忘情并非无情,而是情到深处的一种超脱。对于我们来说,人生过于执着的爱或恨的不断纠缠,不如放手,

8、忘记对方,给彼此自由的世界。乐安天命,无为保身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道德经里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是对无为、无名的提倡。无为是顺应自然,顺应自然是发挥自己的自然本性,做适合自己的事情。顺应自然通过无知到知再到不知的过程达到,从而人们可以在不脱离世俗生活中超越世俗生活,追求精神的自由,获得人生的快乐。“生亦何欢,死亦何忧?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他强调淡漠无为、无我无用的“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应自然”,以天合天,“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之无我无迹。庄子天地篇中,尧到华这个地方巡视,华地负责守疆的人为他祝福。祝他长寿、富贵、多子,都被尧推辞了。后来华人说尧只是君子,又给

9、他讲了圣人。而当尧“请问?”封人曰:“退已!”文中,尧指出,长寿、富贵、多子这些都得到了,却也会有很多烦恼。只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就好了。而华封人的守退,是道家的思想。老子常说“知荣守辱”、“知白守黑”,就是要懂得退让。这里庄子也是这个意思。任何人都是一样的,我们可能要求自己获得那么多,有些时候也要守退,懂得知足常乐。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所羁”即是庄子超越功名利禄的无为生涯。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中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

10、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这里庄子说道理无用。“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无用并非一无是处,只是没有那些世俗功利的用途。而从更高的境界来说,这些不具备用处的东西往往具备其他东西没有的用处。在我看来,正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很多有天赋的人有着过人的才华只是没到用处而已,更何况还有大智若愚呢。虚怀若谷,如空谷幽兰庄子为人如一枝空谷幽兰,以清澈的眼光看世界,对人对事平和而优美。他强调不以貌取人,要有宽容心,要自己努力,要尊重与自尊这样的道貌岸然,具有高尚的节操。辛弃疾说“味甘易坏,岁晚还知,终君子之交淡如水”是这样的吗?庄子外篇山木二十“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

11、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亦是如此回答。真正的朋友相交往,并非是贪图名利,而是恭敬、是真诚、是淡淡的友谊。我们处世为人,要勤学善思。庄子外篇天道十三中“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

12、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德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知之哉 ”庄子阐述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他认为书籍只能表现事物的表面,别人的总结再充分,也要依靠自己的实践,从工作中获得与时俱进的方式方法,即哲学中的“直接经验”。只有把书上的知识与自身实践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学习。笑看死生,即便随风魂散如果说史铁生的地坛是生命的坚强,那么庄子则是坦然的。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

13、”孔子当时就说自己错了,自己是一个据于内心的人,怎么去帮助他们做事呢?他们这些人已经突破了死生的界限了,让灵魂与身体归一。乐生恶死是人的本能,可死真的如此可怕吗?庄子认为,生与死都只是一种形态,所以,生不必喜,死亦不必悲。庄子的妻子死后,他抱着妻子的尸体站起来,用一口薄棺敛了,停放在院子里。然后拿着一个瓦盆,在灵柩旁边边敲边唱歌。庄子认为这是个物化的世界,死生轮回乃常态。死亡一个节日,是祝福,是送行。因此,“亡妻,让我为你唱首歌,记得一路走好”。生老病死实为常态,即便不幸。我们应该笑看死生,珍惜生命,好好活着。尽自己的力量获得最美,实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释放出应有的光彩。这就是庄子,然而他的哲学思想并非我能道尽,而为能参透的也只是一小部分。走近庄子,他的思想对当代的我们仍有着重要的启示。参考文献:鸣皋庄子品读,朝华出版社2010年3月; 孔建左手孔子,右手庄子,中国工人出版社;张丽珠中国哲学三十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媛庄子,有种活法叫逍遥,中国发展出版社; 春秋李耳战国庄周著,老子庄子袁敏注译,吉林出版集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