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人物形象的的典型意义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1734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贾宝玉人物形象的的典型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贾宝玉人物形象的的典型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贾宝玉人物形象的的典型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贾宝玉人物形象的的典型意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贾宝玉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1红楼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这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男性形象,他的软弱在曹雪芹的塑造下以一种立体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他是对传统男性人格的反叛,颠覆了“男女授受不亲”的性别角色要求!挑战了“男人阳刚”的角色定位!摒弃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背叛男性友谊“君子之交”的道德准则!2贾宝玉在当代应该属于是“另类”的。小时候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大了他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然而却生在一个日益衰败、后继乏人的贾府上,被看成是预想的接班人,寄托着重振家声的厚望,贾母的慈爱、贾政的严教、王夫人的暗中关注、

2、姐妹们的特别青睐以至丫鬟奶妈的细心照料,都或明或暗地企图把他引上读书仕进、科举成名的传统士大夫所已经走过的道路。可是他偏偏又是一个不落尘世的“奇人”。在曹雪芹笔下的他背离了士大夫的传统道路,违拗了贾氏家族的殷切期望,在人生道路和婚姻爱情生活等方面,都有一种强烈的不受任何约束的崭新的追求。他接受了贾母的厚爱、贾政的鞭笞和众姐妹丫鬟的规劝,但他毫不改变初衷,而是视仕途为禄蠢,以应酬文字为沽名钓誉,而欢喜那种脱离开封建官场和文场的自由自在的闲散生活;他不愿接受家庭对他婚姻的安排,而倾心地热恋着志同道合的表妹林黛玉。他的思想和行为无疑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他的身上虽仍有十分浓厚的贵族子弟的习惯与习气,可

3、他仍然不失为一个贵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3贾宝玉是封建社会崩溃前夜的新人形象。在他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轻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

4、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4贾宝玉崇拜女性的性格特点和他身上的整个叛逆精神也是一致的。封建社会是“男尊女卑”,而贾宝玉竟翻了个个儿:“女清男浊”。这在封建统者看来就是一种叛逆,自然会引起“百口嘲谤,万目睚眦”;而且贾宝玉完全否定了他的家庭给他规定的道路之后,除了少女们的纯洁可

5、爱,能使他尊敬和爱悦之外、现实生活中再也没有什么事物值得他献出青春和生命的了,特别是对林黛玉的坚贞不变的爱情,成了他精神上的唯一支柱。贾母曾这样说到她对宝玉的看法: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更叫人难懂。我也为此提心。每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顽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奎试,究竟不是如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5贾宝玉对待妇女的态度,反映了他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这不是“美感”,而是充满了社会的理想。贾宝玉所爱的正是受压迫的一群弱者,而他所憎恶所痛恨的却只是压迫者及其爪牙。这在客观意义上,就有着从封

6、建礼教压迫下解放妇女的要求。这种初步民主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与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是一致的。构成贾宝玉叛逆性格的还有其它方面,如他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反对科举,反对八股文,反对封建礼教等等。他是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他是新生的市民阶层的典型,而他的出现无疑是对封建社会的冲击和破坏!6贾宝玉在爱情婚姻方面更是充分体现了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林黛玉也在大观园姐妹中最了解、同情和支持宝玉,因而

7、成为宝玉知心的位朋友。他们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培植了爱情的幼苗。黛玉从来不劝宝玉关心仕途经济,去读书做官。我们从她的身上,看到了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传统所陶冶出来的高洁才情。她不仅容貌出众,而且诗词歌赋,在大观园里迸射出奇光异彩。她酷爱的不是四书、列女传,而是那大胆表现反抗封建礼教的西厢记、牡丹亭。这些作品激发了她和宝玉的青春的觉醒,并共同为自己的幸福和理想而斗争。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反之,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成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动力量。这个以叛逆思想为内核的爱情,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最终,林黛玉泪尽而逝,贾宝玉将在她去世之后与薛宝钗结婚。薛宝钗的性格和婚后的生活使他彻底绝望,他终于弃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虚无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