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教课文内容”到“教学习策略”美丽转身的几点做法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15844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从“教课文内容”到“教学习策略”美丽转身的几点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从“教课文内容”到“教学习策略”美丽转身的几点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从“教课文内容”到“教学习策略”美丽转身的几点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从“教课文内容”到“教学习策略”美丽转身的几点做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从“教课文内容”到“教学习策略”美丽转身的几点做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从“教课文内容”到“教学习策略”美丽转身的几点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从“教课文内容”到“教学习策略”美丽转身的几点做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从“教课文内容”到“教学习策略”美丽转身的几点做法 从我的舞台一课的教学说起 海宁市南苑小学 朱春晓【内容摘要】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仔细剖析当前的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以本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成了常态。这样的教学费时多,收效微,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本文以“浙江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的一堂优质课我的舞台为例,阐述了语文教学由“教课文内容”转向“教学习策略”的几点成功做法,谈谈如何实现在语文教学中“以生为本”,注重对学生进行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由“

2、教课文”变成“用课文”;由“学课文”变成“学策略”,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关键词】阅读教学 内容分析 学习策略 语文能力 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那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理论上不断改革,教学形式上日益活泼,教学手段上不断更新,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下功夫、有实效性的课堂并不多见。目前,语文教学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大家都很茫然:小学语文教学该何去何从?剖析一下问题所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以本为本”,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来设计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

3、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教学延伸主要看学生是否加深了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这样的教学费时多,收效微,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尽管每一位教师都认同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教课文内容” 还是当前的教育中的一种常态。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今后和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依托课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语

4、文学习能力,才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就以“浙江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王彧钊老师的一堂优质课我的舞台为例,阐述一下语文教学由“教课文内容”转向“教学习策略”的几点成功做法:一、教学目标需“指向语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百度百科)。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制定对一堂语文课起着导向作用。课程改革以来,每一篇课文应该教什么,课程内容是不清晰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这篇文章除了生字新词,我还要教给学生什么?这也就是教

5、师“教课文内容”和“教学习策略”理念分歧的第一步。以我的舞台一课为例,如果拿出教参,结合单元目标,大部分教师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一般都如下:“1.读读记记“不解之缘、为所欲为、窃窃私语、无言以对、身段、风度”等词语,丰富词汇,积累语言。2. 读懂课文,朗读、理解有关句子,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对舞台表演艺术的热爱。3.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粗粗一看,很全面,很完整。从知识和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都有涉及,体现出了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但是仔细品味,目标中的“读懂课文,朗读、理解有关句子,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对舞台表演艺术的热爱。”这个目标很明显指向课文内容,指

6、向课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显然不是语文课程内容。按照这个目标展开教学,就很容易把语文的阅读教学,停留在“教课文内容”上,一堂课下来,学生学会了的只是一篇文章,其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不会有很大提高。王彧钊老师这堂课的目标设计就很好地突破了这一点:“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借助“阅读表”,梳理、概括文章内容。2欣赏课文语言,学习做摘录,体会作者轻松、幽默、平实的语言特点。3在阅读中,感受作者乐观、向上、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这个教学目标中不难看出,教师要依托我的舞台一课,教会学生很多学习语文的策略,如“速读”、“概括文章内容”、“学做摘录”、“体会作者语言表达上特点”这些目标的设定

7、,很明显是指向语文的,指向人物品质是如何表达的,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程内容。二、教学过程需“略读为本”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赖正清在“浙江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评课时说道:“教材是例子,略读是出路。此处略是战略性的略,既指方法简练,又指语文教学的粗略。”事实上,语文课程本身就是文选型教材,课文是作为学习语文的“例子”出现的,就像数学里的例题一样,通过学习解题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所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外的好文章太多,是读不完的,一篇课文好的地方也太多,也是教不完的。教学时不用面面俱到,只要整体方向把握合理,文章结构梳理通顺,文章内容概括正确,引

8、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各种策略就行。至于精读的部分,重选一点或两点足以。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如果教师零零碎碎,讲的太多,只会导致个“精读不精,略读不略”,落得个“以分析理解课内容为主”的弊端。以下是王彧钊老师我的舞台的教学设计:(一)运用速读的方式,梳理文章内容。1.带问题读课文。(1)“我”指谁?“我”的舞台在哪里?“我”在舞台上怎样“表演”?(2)学生快速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圈出重点词。(3)学生交流。2.再次速读,学做摘录。(1)“我”在舞台上怎样“表演”呢?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认真找一找,读一读,填在表格里。(2)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4)师生引读。(5)出示吴霜资料拓

9、展。(二)感受文章用轻松的笔调描写艰辛生活的语言特点。1.在作者成长的舞台中,哪部分内容的描写特别吸引你?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觉得哪些描写特别有意思?(1)学生读课文后交流。(2)小结课文的表现方法:艰辛的经历,在作者的笔下却充满了轻松、快乐与风趣。 (板书:艰辛轻松)(3)学生赏读第二自然段。(三)读38自然段,学写批注,赏析用轻松笔调描写艰辛生活的表达方法。1.读课文38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圈一圈重点词,把体会用批注的形式写在旁边。2.学生认真圈词,写批注,教师随机指导怎样写批注。3.选择部分学生交流。4.学生赏读课文第七自然段重点句。(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1.这

10、样轻松的描写在学过的课文,读过的课外书,同学们的作文中都见过。能回忆出来吗?Ppt出示:林海音窃读记、夜莺的歌声、毛泽东七律长征,秦文君女生贾梅,顾嘉静烦人的痘痘。2.小结: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它们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学习!从本设计可以看出,王老师在短短四十分钟之内,花了大量时间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其速读圈重点词、再次速读学做摘录、接着赏读学写批注、最后举一反三,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展类似语言风格的文章。如何能在一堂课完成那么大的容量,而老师却看似“闲得慌”?其实,王老师没有把整篇文章面面俱到,只是运用了“层层剥笋聚一点”的策略。他遵循的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延伸”

11、的原则。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中的第12条指出:“阅读教学应遵循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先初读,理解课文内容;再细读,品味语言特色;最后内化升华、练习运用。要注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防止肢解课文或离开课文搞孤立的语言训练。”王老师很好地把握了“整体出发,略读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给学生起到了一个适时点拨,学法引领的作用,使课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品读感悟需“方法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培养的是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最重

12、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老师,在品读感悟的时候,必须巧妙地引导,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种种策略,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语文的其他能力。王彧钊老师在我的舞台一课的教学目标中,其中一点是:“引导学生欣赏课文语言,体会作者轻松、幽默、平实的语言特点,感悟文章用轻松的笔调描写艰辛生活的写作特点。”在具体教学中,王老师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也没有规定学生精读哪一段,而是教会学生了一种语文学习的策略“写批注”。一开始学生不会写,教师就课件出示语段,引导示范,圈出“大闹天空”一词,批注“在娘胎里就学大圣大闹天空,神!”然后板书“艰辛轻松”,小结出课文轻松、幽默、平实的语言特点,赏析用轻松

13、笔调描写艰辛生活的表达方法。接着大胆放手让学生实践,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认真圈词,学写批注。由于老师“方法现行”,学生大致掌握了写批注的基本策略,所以交流反馈阶段,精彩不断:生1:(圈“过足了瘾”),批注“一出世就过足了戏瘾,爽!”生2:(圈“眼冒金星”),批注“瞧着瞧着,跌得还不轻呢。”生3:(圈“咿咿呀呀”),批注“在小床上就咿咿呀呀,趣!”生4:(划“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周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批注“抻、拉、压、拽苦练功,狠!”其实,学生写批注的时候,已经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现了出来。如此“策略导航,方法引

14、路”,学生才能习得方法,才能读中悟,悟中思,思后写,做到“鱼”“渔”兼得。否则,采用生硬的灌输,或机械地模仿,将是徒劳无功。四、教学评价需“方向引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这段话正说明了课堂评价的重要性,可见良好的课堂评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总有一个“关注点”,要判断教给学生的是“课文内容”还是“学习策略”,其实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的评价语可以体现出来。如果老师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课文内容本身,评价时会经常出现以下说法:“你读

15、懂了”、“你理解了”“你体会得”如果老师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那么在评价时也会适当地起一点导向作用。以下是王老师在我的舞台教学中的两段课堂实录,他的评价语在教会学生语文学习策略上起到了很好的引领方向的作用。课堂实录片段之一: 师:同学们任务已经完成了,谁先来交流一下。好,这位女生。上来,我们请她在展台前跟同学们展示一下,其他同学呢,认真听,仔细看,看她所摘的词语是否正确,是否形象。 生:我在娘胎时便登台唱戏,在母亲的肚子里唱,还大闹天宫。我在小床上演戏的时候,咿咿呀呀地乱唱。再大一点的时候,我在院子里演戏,被师傅抻拉压拽。然后我到剧院里演戏,兴味盎然,场场必到。最后,我在我家里演戏,十分认真地在演。师:这位同学交流的内容有这样几点值得我们学习:第一,她摘的词语非常形象;第二,她在表达的时候,先再然后,你看,说得非常得有条理;第三,她的字写得很整洁。这位同学很厉害。不过,看了她这份表格。同学们,你们觉得还有哪些需要改一改的。 以上是第二次速读课文,老师让学生摘录文中描写“我在舞台上怎样表演?”的句子,指名交流反馈后,王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的评价。这个评价导向性极强,听了王老师的“第一第二第三”,他的学生应该也懂得了摘录的最基本方法:一是要抓住关键词,二应该做到有条理地表达,三是书写应该清楚整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