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基本素质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14903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基本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基本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基本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基本素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基本素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基本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基本素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基本素质考生姓名:李敏英 考生所在单位:邯郸市肥乡县文教体局准考证号:200496300112导师姓名:于玲君专 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完成日期:2010年9月20日目 录摘要.1当前教师基本素质存在的主问题及成因.21.1当前教师基本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21.2当前教师基本素质形成的主要因素32.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33.1提高教师基本素质的途经6参考文献.8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基本素质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对人才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教育观念也应随之更新,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也势在必行,

2、新形势对教师的新要求,除了爱岗敬业以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参与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能力,具有厚实的基础,能实现师生的再创造。进入21世纪,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激活创造性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等基本要求。同时,教师应由原来的知识占有者、学习资源的供应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课程计划执行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课程的研究者和决策者、课堂氛围的营造者等新的角色,这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教师基本功素质要求的分析,提出了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几项基本素质,最后简单探讨

3、了提高现代教师基本素质的几条途径。关键词:新课改 教师基本素质 提高途径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在专业知识方面,也包括思想品德、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合作能力等。教师的基本素质不仅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深入地进行下去。只有造就一批政治思想敏锐、科学文化渊博、道德风范优良、锐意改革创新和教育教学能力强的高素质新型教师队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素质教育。既然,教师的素质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我对当前教师基本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如何提高教师基本素质几个观点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一.当前教

4、师基本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1. 当前教师基本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1).“信息”时代越来越显出教师知识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社会转型为信息社会以后,封闭式教育转型为开放式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远距离教学技术把处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连接起来,从而打破了教育的封闭状态,突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受教育者获得了越来越接近于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而现代的教师只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只进行某一方面的教学。要适应知识综合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一人一科的分科教学,逐渐提倡跨学科综合学科教学,这种教学有助于克服长期以来教师知识面狭窄,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很少交往,甚至相互冲突的毛

5、病,从而为每一门学科的教与学提供更为广泛的知识背景和更优良的人际环境。(2).教师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与时代相悖传统的教育观认为: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对相关知识积累和先得,使老师处于主导和权威进地位,无法做到真正意义的平等。我们常提倡的“尊师爱生”其实就是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定位。从深一层次来看,传统的师生关系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是尊与从的单向关系。“尊”当然是毕恭毕敬,不能犯上,但“爱”并非如此,“打是亲,骂是爱”曾是这种情感另一侧面的表现。而新型社会提倡一种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一种自由、真正的平等。这种师生关系显然是与新时代相悖的。(3).教师教学能力薄弱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够

6、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使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一切教学过程都是在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支配下展开的。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体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学习主体表现自我的自由方式。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严重束缚师生手脚,教师讲课放不开,学生学习枯燥乏味,这种沉闷的僵死局面已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换句话说,教师教学能力的薄弱已经无法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法的要求了,如果教师不主动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时代所淘汰。2. 当前教师基本素质形成的主要因素(1).教育观念滞后,不能适应形式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关于

7、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我们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只有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转变教育观念,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新形势、新情况,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呼唤着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全体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如果教师不转变观念,固守旧的思维方式就不可能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改革就变成一句空话。 (2).个别教师缺乏理想、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和荣誉感不强。这些教师不关心政治,不注重师德,干什么事都提不起劲,一脸看破红尘、玩世不恭的样子。更有甚者,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失去信心。(3).部分

8、教师缺乏钻研精神,不肯下功夫钻研业务,实践知识匮乏,由于钻研不够或不肯深入钻研业务,上课只会照着教参讲,有个别的甚至一字不漏地照着教参中的教案上课。(4).部分教师自我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前沿学科知识不足,专业知识单一,不能做到一专多能。中小学生的知识的获取,主要还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这就给新老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是要不断更新知识,扩充知识。(5).身体、心理素质较差。我们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师身体素质差,经常因病不能上班。有的教师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适应新形势,不能协调人际关系,对待挫折心理准备不足,一遇挫折就萎糜不振,甚至破罐破摔。以上的问题与不足的存在,极大地妨碍了教育教学的改革,极大地

9、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综合社会的需求并给合我的工作实际,我个人认为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基本素质:1.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教师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愿为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应有刻苦钻研的毅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热爱教师工作,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对学生认真负责,能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启迪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直、真诚、善良的品德。教师的职业道德体

10、现在: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学生;以尊重的态度看待学生;以专业的态度教育学生;以友善的态度爱护学生。2.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及学课知识拓展的素质作为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非此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成功。无论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知识或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都要求教师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此外,教师还必须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全面了解本专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具有深邃敏捷的思维和广阔的学术视野,有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底蕴,具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具有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具有科学、辩证的思

11、维和研究方法;在专业上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有一定的学科知识拓展能力。否则,墨守成规,靠吃老本的教师将会被改革的浪潮所淘汰。3.要具有全方位的能力素质(1).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教师教育能力体现在教学实践方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养能力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教养能力。教师的教养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正确引导、激励、优化、塑造上。每个教师必须明确,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书呆子,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培养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

12、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有学识、心理健康的创造型人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与国家兴衰和民族存亡息息相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严格磨炼自己,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能力。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同时还应有娴熟的专业技能。教师的技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教学设计、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组织指导课外活动、教学研究五个技能。教学创新改革的宗旨是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使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较为全面的发

13、展。主动学习是手段,指一切教学过程都是在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支配下展开的。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体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学习主体表现自我的自由方式。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严重束缚师生手脚,教师讲课放不开,学生学习枯燥乏味,这种沉闷的僵死局面已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对学生一般能力培养与人格素质塑造并重。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互动”,不是“被动”;“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学会学习”,不是“听老师讲,

14、跟老师学,把教师讲的、课本上学的记住,背熟”那种刻板的以记忆、重复为主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存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培养探索求知精神。只有这样教师才会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身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领略知识的力量、信息的浩瀚,最终让学生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愉快。(2).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教育对象是人,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时,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教育是不仅涉及学校,同时还涉及到家庭及社会,所以教师还应具备有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形成教

15、育全面进行有效地工作。(3).教育科研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科研能力是基础教师教育所必备的能力。现代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要成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为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能力,那种“教教材”的“教书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迫切地呼吁着教师的创新智慧。所以,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4).较强的学习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瑞士的查尔斯、赫梅尔曾指出:“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和变动社会中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