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1426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序:近来偶读到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颇有些感触。很少有书能够这样打动我,既然它与我有缘,那我就不得不写点东西来纪念它了。我自幼生在农村,直到我十岁去镇上的中心小学读书,那之前农村的所有生活就是我的全部记忆。所幸生在和平年代,从小到大并没有吃多少苦。我们家至少祖上三代都是农民,貌似没出什么大户,因此也没有族谱这些个高档的东西,远远近近的亲戚关系已久远得不可考证。祖祖辈辈都是在土地里摸爬滚打,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年复年年也赚不了多少钱。到我爷爷这一代,总算在大生产的时候当上了队里的主任,让家人过了几年好日子,可惜文革一来,他就住了几天牛棚,再没个后文了。我的爸爸是县里的最好的高中毕业的,算来是村里少

2、有的知识分子,只可惜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还是回村当了个农民。那些命里时有时无的事情,谁又能说个准呢?几年前爷爷因病离我们远去。他们这一代,真正经历了风风雨雨、大起大落,却慢慢地,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渐渐被湮没。还没等我细细去了解他们的故事,就已被时代的洪流卷走。爷爷这一辈人,是时代的注脚,而我,却只能通过另外一个故事,去窥探这个时代的剪影。尽管这个故事和我爷爷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演绎,我却仿佛能从中体味到那个时代他们所经历的共同的幸福和艰难、执着和脆弱。这个故事,或许与你祖辈们的经历相似,它就发生在他们中间。这就是许三观卖血的故事。许三观卖血记是当代作家余华于一九九五年八月写成的一

3、个故事,作家自己也说故事中的很多人物都有现实中的原型,那是他父亲说给他听的。“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犹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余华在中文版自序里如是说。于是他写了一个人的一生,从他第一次卖血到最后一次卖血,从他身强体壮一无所有到两鬓花白门牙脱落。他最后的感慨是“这就叫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长得倒比眉毛长。”作者在韩文版自序里说,许三观一生追求平等,到头来却发现:就是长在自己身上的眉毛和屌毛都不平等。故事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一个不平等的基础上。许三观父母双亡,是城里丝厂

4、的小小送茧工,是城里人,却是农村的爷爷和四叔抚养成人。偶然间他知道了农村人卖血的传统,就开始了他的卖血之途。在农村,卖血是身体健康的象征,是荣耀的事情,但是换在城里,卖血却是一件十分丢人的事情,他的妻子许玉兰说卖血就等于是卖了自己的祖宗。那个时代的农村和城市差别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大,但根深蒂固的观念却是无法改变。许三观用第一次卖血得来的三十五块钱娶到了一个美丽的妻子“油条西施”许玉兰,虽人有点泼辣好强,却能做饭能做衣,五年之内给他生了三个儿子,建立起一个幸福的家。但事事哪有都竟如人愿的呢?大儿子一乐越长越不像他,人人都这样说,他心里也有所怀疑,但他采取了阿Q似的精神胜利法,他说,儿子长得不像爹,

5、儿子长得和兄弟像也一样,如此豁达就是朴实的农民许三观。后来他知道了一乐不是他的儿子,他在很多方面待他也如同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有时候想到这个事实他也会伤心地哭泣,他的质朴与善良决定了他也只能接受现实,没法去报复,没法去做与他良心相悖的事情。如果不是发生了一件危及切身利益与全家安危的大事,也许他会一直这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一乐是他最喜欢的亲生儿子吧。但是人一旦遇到了自己难以解决的大事,就容易把责任归结为其他,就容易想到给自己一个理由来逃避,不论这个理由是什么。当一乐打破了方铁匠儿子的头,需要大量医药费的时候,他就想到了一乐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就想到了要他去找自己的亲爹来负担。可是最后呢,还是他

6、去卖了血还了债,还原了自己的家。九年了,他自从有了自己的家再没卖过血。遇到困难他虽怯弱,虽并没有一开始就想到要承担责任,但这样的做法对于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小市民来说,可以被理解,不是任何人都应该做到完全的善良,完全地大度懂理,不犯一点错误,他的做法是人之常情。他又深深地为这件事情而不甘,于是也做了一件蠢事来报复这大抵是他这一辈子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文革中他的妻子许玉兰被批,他也能在儿子们面前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要他们原谅自己的母亲。这时他已经卖了三次血了。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期,他们一家人精打细算地过活,许玉兰颇有远见地存了两缸米,在后来的自然灾害年份里一家人也勉强支撑了些时日。喝稀粥喝得孩

7、子们脸上都没有血色了,为了改善生活,他又去卖了一次血。看到这里,我最感动的是他找到一乐背着他去胜利饭店吃面的情景。自从一切坦明之后,他对那件事情始终不能释怀,他觉得自己的汗钱拿来养别人的儿子可以,血钱不能,于是他带着其他人去饭店吃饭,单给了点钱留一乐一人在家。这个孩子委屈地离家出走了,而许三观最终也没有一直狠下心来。忠厚老实的许三观对待自己唯一的仇人呢,也并不能做到十分地心硬。一乐的亲爹何小勇被车撞了,表面上许三观虽嘴硬,却还是要一乐去帮帮他的亲爹,也还是护着自己的这个儿子。从此以后,许三观认定这个儿子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他没有多少文化,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能有自己最坚决的判定。文革中许玉兰遭到

8、残酷批斗,他也并没有嫌弃她,始终支持着她,对她好,不离不弃。为了在别人面前装装样子,他给许玉兰送饭时把肉藏在碗底。这样的一个丈夫,还能让人苛责什么呢?看到这里,我不禁眼泪流下来,尽管许玉兰对不起他,他却能如此待她,夫妻之间的这种患难与共的深情深深打动了我。不管平时的吵吵闹闹有多严重,在大难面前,定要相互爱护相互扶持。大道理许三观不懂,他用行动践行了最大的美德。第五次卖血是为了给一乐补身体,让他不至于那么累。第六次卖血是为了让二儿子能够回城,卖血换钱款待那个虚伪的生产队长,这两次卖血前后相差不过月余,他是拼命在为着他所爱的家人。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各种波折,有时会让人完全没有招架还手之力。一乐生了重

9、病,二乐在风雪之夜把他从乡下背回城里。虽不是亲兄弟,但弟弟风雪护送哥哥的画面也让我不由得热泪盈眶。等到他回到家,已变成了一坨移动的雪堆了。一乐被连夜护送到上海,许三观为救儿子,不得不找四处邻居借钱。曾经有过过节的方铁匠、何小勇妻子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大家都没什么钱,但十一户里面有八户都借钱给他了,这说明他平素对人就很好,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心都是肉长的,没有人会见死不救。余华为我们描绘的那个时代,大家都很穷,但也都尽力去帮助别人,物质上的贫穷远远比不过心灵上的富有。感怀于当下,我似乎若有所悟。借来的钱还是不够,许三观决定一路卖血卖到上海去救一乐,这个事实上根本就不是他亲生的儿子。一路上,他

10、遇到善良的给他水喝的素不相识的林浦居民,遇到给他小猪仔取暖的农民老大爷,也遇到一路上对他颇有照顾的来顺兄弟。一路上他得到了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的帮助,让他从生死边缘挣扎过来,见到了他的儿子。他是豁出去了自己的性命,他说,自己活了这些年,做人的各种滋味都已经享受过了,做人做全了,就是死了也赚了,可孩子们还没有,他们才刚刚开始。当他冷得直发颤,倒在林浦冰冷的大街上的时候,我一度以为他就此会死掉,然后故事就此悲剧结尾,可是一个父亲千里卖血的历程还没有完,他的责任支撑着他,所以他一次又一次活过来。这里是我眼泪流得最多的地方。我想到了我的父亲,在很多方面,他都如许三观一样待着我,他唯一的孩子。也许在很多艰

11、难的时刻,我都是我父亲唯一的支撑吧。“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要温一温。”许三观终于老了,牙齿掉了好些,头发花白了,他想到曾经的胜利饭店再去吃一顿,于是他要再去卖血,可是他的血已经老得没人要了。站在熟悉的大街上,他止不住老泪纵横。许三观的一生共卖了九次血,每回在他人生他家庭的危难时刻,都是卖血帮助他度过了难关。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苦难呢?谁也不清楚。就像许三观,他不知道灾难何时回来临,但总是有办法能够挺过去的。我们爷爷辈的一个故事就此就结束了。时移,世易,每一代人都有他不同的故事。趁着他们还健在,我们为何不去细细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事,多学学做人的智慧呢?每一个老人都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用他们一生的心血凝结而成,待着后世子孙来慢慢品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