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阅读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分校王月丽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13639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重阅读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分校王月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注重阅读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分校王月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注重阅读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分校王月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注重阅读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分校王月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注重阅读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分校王月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注重阅读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分校王月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重阅读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分校王月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重阅读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陈经纶中学分校 王月丽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是21世纪未来社会向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理应主动适应时代的这种新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实施思维教育,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审视当前阅读教学,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重灌输,轻启发;重接受,轻发现;重求同,轻存异等缺陷不仅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增长了学生的思维惰性,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要使学生的文章“条理清楚,文字通顺”,就需不断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和议论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

2、生思维能力训练,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思维训练是采用一定的程序,对思维能力、思维方法、思维态度等思维要素进行系统的训练,从而提高人总体思维水平的活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思维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比较异同训练。比较就是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是找同找之异,异中之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变通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辨能力,也有助于提高综合能力,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得相当普遍,频率也高,它不仅适用于理解性的问题,也适

3、用于学习基础知识。例如:一面和藤野先生都是写人的,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生归纳出两者的不同:前者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经过,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出来的;后者写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是一个正直的学者,它不完全按时间来叙述,而是选择几个有关教学活动的片断来表现。在结构上,前者以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交为线索组织材料,从正面着笔;后者主要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用了许多与藤野先生只有间接关系的材料,作为侧面烘托。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篇同样写人的文章,结构上各具特色,风格迥异。再如:我在教

4、完变色龙一文后,让学生把这篇作品与以前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比较研究,同学们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两文惊人的相似。两位作者都是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两人的年龄只差一岁,两文的写作时间仅差一年。此外,两位小说之王的两篇惊世之作在情节上都突出一个巧字,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都突出一个变字,艺术表现手法上都突出一个比字,所写的人物事件都突出一个小字,而表现的主题都突出一个大字。研究分析这些异同,都有助于打开思维的闸门。点燃头脑中的火花,从而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效果。二、逆向思维训练。苹果落在牛顿头上,牛顿由此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因为他运用了逆向思维:为什么苹果往下掉而不往

5、上掉。实践证明,对某些问题利用正向思维不易找到正确的答案,一旦运用逆向思维常常会取到意想不到的功效,这说明逆向思维是摆脱常规思维羁绊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逆向性阅读分析。如指导学生阅读愚公移山时,引导学生思考:有人说愚公若没有神的帮助,不知要多少代人才能挖走太行、王屋二山,他为什么不搬家呢?这不是名副其实的愚公吗?教师逆向而指导学生思考,容易触发学生的阅读求知欲和探索欲,制造一种矛盾,学生能够在思考后,产生一种质疑的品质。逆向阅读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的科学精神。我们都懂得说谎是可耻的这个道理,如果单一的去理解,就缺

6、少创新。如果从相反的方面提出论点:说谎也能表现人的高尚品德,那这种见解就新颖、独特。我让学生为这个观点找论据,在热烈的讨论后,学生纷纷发言:面对生命垂危的人,家人、亲戚朋友说的大多是谎话,连作风严谨的医生也不例外,这些谎话显示了人们的爱心;做了好事不肯留下真实姓名、地址的人,具有美好的心灵;藤野先生中鲁迅也说了谎话,他决心弃医从文,但当先生问起时,他却说要去学生物,说先生教给他的知识还能用得到,他的谎话体现了师生情深。之后有学生根据寓言故事龟兔赛跑进行了逆向思维,新龟兔赛跑体现了龟兔不同的心态,这就有了新意。三、发散思维训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对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

7、,就有不同的看法,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一问题提出多种解答思路,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去进行发散性思考和理解,以另辟蹊径,求取新解。如,学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总结课文,并强调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作多向思考。学生从不同侧面说出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若我们慧眼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就能发现得更多。2、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只要有信心、恒心和毅力,我们就能找到最佳方案。3、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多解、新解、巧解各种问题4、与人相处要善于换位思考,思他人所思,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灰心沮丧,因为倘

8、若能转换角度思考,就有可能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思维定势,思路不开阔,内容单薄,这就需要加强发散性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以水滴石穿为例,学生通常只想到恒心和毅力,我引导学生分别从水滴石穿四个角度写出不同的构思,结果学生总结归纳出弱能胜强或柔能克刚;不要轻视小;要敢于碰硬;顽石是可以攻破的等等观点。四、想像思维训练。想像是在头脑中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或者根据口头语言或文字的描绘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思维可以通过情节续写、内容扩写进行训练。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我要求学

9、生根据课文内容、皇帝的性格进行想像:皇帝在游行完毕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同学们有的想像皇帝受骗后恼羞成怒,派人捉拿骗子,但骗子早已逃之夭夭。有的想像皇帝受骗后迁怒于小孩,将他抓来并责问他为何要说真话,显得昏庸至极又如最后一课,写韩麦尔先生讲完最后一课的情形时是这样结束的:他转身朝向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作者在这里没有大段的抒情和描写,也没有大段的议论,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教师教学至此,可引导学生大胆想像,从韩麦尔先生那无言的手势中去体会他难以言状的复杂心态。经过这样的训练,

10、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认识,而且使文章内容得到了再创造,学生的想像思维在训练中就自然得到了培养。五、形象思维训练。香菱学诗一文是小说节选,选自于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第四十八回。作者写香菱学诗这件事,是为塑造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服务的。对于学诗中的香菱这一形象的理解,我想抓住一个“痴”字,对于学诗,她有着一派痴言品王维的诗她把整个身心融入其中,与探春对话,自言探春“错了韵了”,均可见一斑;她有着种种痴行为读诗她“诸事不顾”,为写诗她“梦中得诗”等等,不一而足;她有着一番痴情一句“何缘不使永团圆”便已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她的苦涩的真情流露;她更有着一颗痴心学诗,是这个孤苦无依的女子苦苦追寻的

11、唯一的精神寄托,本是万难实现的,如今得遇机缘,焉得不痴。学诗的时光,在别人看来本是怡情遣兴的时候,在她,却是苦难多舛的暗淡命运之中虽短暂却又是如此幸福、闪光的日子!因此,我将一个“痴”字定为理解香菱这个人物的切入点和关键。为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方法:首先,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启发学生用感受最深的文句表达对香菱学诗程度的认识,意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具有一定概括能力,从而进一步整体感知文章;其次,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将众多概括高度凝练为一个“痴”字,以作为全课的切入点并统领全课;第三,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整个学诗的过程中体会这个“痴”字,在过程中整体把握人物形象,就避

12、免了把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整体形象分析得支离破碎;最后,通过教师的小结再次强化对人物完整准确的认识。其次,鉴于学生品读诗歌的经验有限,而理解三首诗的梯度,尤其是理解第三首诗的情感对于学生深入理解香菱这个人物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想将三首诗的简单注释在上课前让学生了解;其次,在课上补充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开篇的部分相关情节,这是对香菱学诗结果的必要交代,可以使得整个学诗过程更趋于完整;第三,在课上师生合作完成对三首诗的简单品读,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最后,教师小结,引脂砚斋的相关资料,将对这一人物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要让学生吃到更多的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教学生学会打鱼。如果我们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维,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