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美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1222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美桂林山水教学有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体验”是一个过程,它从学生亲历的实践开始,由认识形成情感,进而产生感悟,逐渐积累成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以此作为学生生命之旅的底蕴。体验的这种特性决定了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形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历其间,在字里行间神游玩味,体验感悟,真正把阅读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优美,感情丰富的课文,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人文

2、性。还有一些表情达意较为抽象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出自名家,确实是学生研习的优秀范文,学生理解起来虽然有些难度,但只要引导有方,阅读得法,还是能窥视文之奥妙和精髓。下面我就以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第二课桂林山水为例,说说我是怎样引导学生感悟这篇课文的美: 一、读中“悟”美文章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很适合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我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后,让学生用雄壮、浑厚的重音朗读大海的水 “波澜壮阔”,感染到浩渺无边的大海有着动的、喧闹的动态美;再用轻柔的声音读西湖的水“水平如镜”,感染到那种无声无息的恬静的美。重读“却”、“这 样”就转入到桂林的水和山,造成了浪高浪的感觉,给人以一景更比一景美的

3、印象。文中的排比句是重点朗读部分,我特别运用了师生接力读法,师:“漓江的水 ”生:“真”师:“漓江的山”生:“真”透过包含感情的“真”字,领会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而且,排比句有它的节奏美,读起来又流畅,又有气势,这更衬托出桂林山水的美。二、辩中“悟”美作者用“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两句,是拿大海、西湖的水同漓江的水相比,拿泰山、香山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是什么呢? 我让学生在讨论后进行辩论,悟出作者比的是它们各自的特点。这两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大海、西湖都不如

4、漓江的水美,泰山、香山都不如桂林的山美,而是说,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也不同于西湖;桂林的山既不同于泰山,也不同于香山,它们拥有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美。三、练中“悟”美作者语言之精美,用词之准确,不得不令人折服。“真静”、“真清”、“真绿”的“真”字,有“的确”的意思,三个“真”字写出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叹之情。这段话写出了漓江的美。在感悟中,我让学生进行换字练习,并与原文比较,如换“的确”等词体会到换后,句子就失去了传神,失去了韵味。就没有了原来的美感了。四、画中“悟”美学生除了运用朗读感悟外,还可以通过画笔把在读中获取的桂林山水的形象,在纸上画出来,读中悟景,画中表情,把自己的独特感悟渗透于画

5、中。这样比起教师讲学生说,有过无不及之妙。课文最后一节从整体上描写了桂林的山水,引导学生简要画画文字内容,让学生慢慢沉浸于文本意境之中。五、谈中“悟”美在学完课文过后,我和学生进行一次感悟交流,让学生针对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谈感受,谈收获,谈不同的理解,谈独到的见解。比如用“这句话好,因为_”句式谈话。有的说我认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名不相连,像老人、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句话好,因为它的比喻真巧妙。有的同学说我认为“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这句话好,因为这句话中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词语用得好。在师生融洽的谈话中,在教师无形的引导和点拨中,学生同样可

6、以感悟到前面阅读中没有感受到的,有的是原有感悟的升华,是学生的创见,是通过学生思维加工的独特体验。六、写中“悟”美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用排比的手法描述桂林山和水的特点,表现桂林的水“绿”“清”“静”的丰富多彩,突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神韵,风格细腻典雅。学了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一次写的训练,运用排比的手法写一写我们身边的美景,如写校园内的一处景物。学生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自然能联想到文章中那精美的写作方法,在写中悟神,悟景。感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是一种情感经历,也是一种审美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感受到并且真正领悟到了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悟到许多教师没有充分描述的尤其是无法教给他们的东西,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