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的交际艺术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04297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薛宝钗的交际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薛宝钗的交际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薛宝钗的交际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薛宝钗的交际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薛宝钗的交际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薛宝钗的交际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薛宝钗的交际艺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薛宝钗的交际艺术摘要:薛宝钗善于交际,在贾府中,能够把各种关系处理的亲切自然,合宜得体,本文主要从薛宝钗在对贾府的统治者贾母王夫人等奉承讨好,在处理宝玉黛玉关系时的交际手腕,熟谙世务,以及总体上所表现的装愚守拙,随分从时,来刻画薛宝钗的高超的交际艺术,凭这种交际能力,薛宝钗赢得了贾府上下的一致称赞。关键词:薛宝钗 交际 艺术 交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单纯的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无可叙写,但要做到为人处事得心应手,八面玲珑,便是一门艺术了,薛宝钗,封建社会的典型淑女形象。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

2、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薛宝钗,王夫人侄女,同母亲哥哥居贾府,属贾府亲戚,大观园建成后,和宝玉、黛玉等一起入住大观园,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的称赞,充分表现出了其交际上的艺术。1、对上曲意逢迎,讨好,善于揣摩他人心思宝钗“处世哲学”的精髓并不着重于注意小节,也绝非上下、大小都一视同仁。她的观察,她的关心和注意的方面,一直是着重在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当权派之间的权利结构和权利分配。这个深于心机、胸有城府的有才有略的少女看出贾府的权利结构的顶端是贾母,因而想方设法,看准时机,对这个“太君”进行阿谀逢迎,奉承讨好,但又显得十分自然,简直看不出任何做作的痕迹

3、。因为她博览群书,多才多艺,因而绝不像王熙凤奉承讨好贾母时的那些“世俗取笑”,而是一种优雅的,大方的,得体的,识趣的,不着痕迹的高级奉承讨好。宝钗对于贾母是察言观色,体贴入微,贾母为宝钗过生日时,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她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一遍。引得这位老祖宗眉开眼笑,心投意合。同时也不忘时不时的奉承贾母“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去。”贾母喜她稳重和平,时常夸奖她,并且对薛姨妈说,“提起姐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里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王夫人忙又笑道,“老太太时常背地里

4、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猜元妃灯谜时,其实,并无新奇,凭宝钗的才智一见就猜着了,口中却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金钏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她便安慰王夫人说“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又拿出自己的衣服与金钏装裹,就这样,不着痕迹的赢得了王夫人的好感。2、与宝、黛关系处理上红楼梦中,宝、黛、钗三者关系微妙,

5、本来就难以处理,宝、黛互相爱慕,二人亲密友爱,也较别人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顺。不想忽然来了个薛宝钗,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让敏感多疑的黛玉奉自己为知己,确实反映了薛宝钗高超的交际艺术。2.1、善于避嫌二十七回中宝钗见宝玉进潇湘馆,宝钗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即抽身走回。听小红与坠儿私语,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有意无意中嫁祸于林黛玉,善于避嫌,是宝钗不与人树敌,不与人结怨,一生得力处

6、。2.2、藏欲薛宝钗很会做人的另一点就是藏欲。在和宝玉、黛玉的三角关系中,薛宝钗从一开始就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对未来早就有所打算,但是却故作天真,从不流露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因此在哥哥急不择言,说到宝钗因为宝玉有玉,行动护着他时,宝钗“气怔了”,“委屈气忿”,竟“整哭了一夜”,薛蟠的话虽是实情实话,但他此时此刻大吵大嚷地说出来,却伤害了妹妹的自尊心,把宝姑娘埋藏在心底中的隐秘给“暴”了光。试想宝钗平日为人行事,都是表现出大家闺秀的风范,不仅有知识有教养,而且处处事事都不“越礼儿”。因此,在贾府主仆上下和众姊妹中,宝钗所得的定评是“品格端庄”、“稳重和平”。特别是在男女爱情婚姻方面,她虽然暗恋着宝玉

7、,但她处处躲着宝玉,生怕被人议论是非,破坏了她谨守“妇道”的形象。薛蟠的话,虽是急不择言,但在宝钗听来就等于说她有背“礼教”,私许终身了,这是宝钗无论如何也不能承认的“罪名”。况且,薛蟠的话万一传入他人之耳,议论起来又成何体统呢?所以,薛宝钗之哭,感到“委屈”,首先是出于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换句话说,薛蟠的话伤害了宝钗的尊严,让她感到“委屈”伤心了。说到“金玉良缘”,宝钗心中自然明白,平日之所以不露声色也是出于自尊心。当然,一个受封建礼教至深的少女,还有着一种羞怯的心理,这在少女来说是内心里一种极不愿说出的隐秘。薛蟠的话等于把宝钗的隐秘公开化,这是她不能不“气忿”的。就如同有人揭去美女面上那层面

8、纱一样,把真面目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令人恼羞成怒一样。所以,宝钗之哭又是她羞恼之极又无法发泄的一种表露。其实薛宝钗尽管是面冷心冷,甚至身上散发的“香气”都透着一丝“冷”意。但她毕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儿家,她的胸中也积着一般少女所有的“苦水”。在贾府、大观园那样特殊环境中,她与清秀多情的小表弟在相处中产生一种爱慕之情,心底里涌动一股热流,这是极合乎情理的事情。但是,她所受的教育和现实社会的种种“礼教”教条又紧紧地束缚着她的感情,不敢“越雷池”一步。她“冷”得不会轻易哭,但这一哭却哭出她一腔的心事。心里虽是这样,但实际上她偶尔还会开宝黛的玩笑,在宝黛关系上,表面上从未表现出吃醋的迹象,这与林黛玉形

9、成了鲜明的对比。2.3、浑然不觉薛宝钗的“浑然不觉”,也是一种很高明的做人术。苏洵曾说:“为将之道,当失之心,泰山出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顺,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喜怒不形于色,稳坐钓鱼台,这样的人才算的英雄。薛宝钗对于周围发生的大小事件,本是能明察秋毫的,说是“浑然不觉”,那是表面上的故作镇定。对于黛玉无关紧要的敌意,她总是装没听见,不予理睬,这种“浑然不觉”。大而化之的淡定,赢得了宽容大度的美誉。2.4化敌为友发现并抓住时机,向对方表示关怀体贴,给予帮助,促成和解,从而加深或重建友情。薛宝钗在处理与林黛玉的关系上所表现的交际术,确实是相当得体和高明。有一次,贾母等人猜拳行令随

10、意玩乐,黛玉无意中说出了几句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艳词,这类剧本在当时是禁书,像黛玉这样的名门闺秀读禁书,说艳词,会被人指责为大逆不道。好在当时许多读书少的人没听出来,但此事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宝钗,然而宝钗却没有感情用事,图一时之快,借此机会让黛玉难堪。她绝不宣之于众,因为她很敏锐地发觉这是她与黛玉化干戈为玉帛的契机。这不能不说是宝钗的高明之处。善于同各种各样的人交朋友。事后,到了背地里宝钗便叫住黛玉,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尚未出阁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她先给黛玉来个下马威,让对方感到问题的严重。黛玉只好求饶说:“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也不说了。”宝钗见她满脸羞红,不再往下追问

11、。这种适可、宽容的态度又让黛玉觉得感激。宝钗还设身处地、循循善诱地开导黛玉,在这些地方要谨慎一些才好,以免授人以柄,“一席话说得黛玉垂下头来吃茶,心中暗服,只有答应一个是了”。 此事之后,宝钗守口如瓶没有向任何人透露一点黛玉失言之事。她果真信守诺言,使黛玉改变了对她的成见。黛玉诚恳地对她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而我又是个多心的,竟没有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那样教导我比如你说了那个,我断不会放过的,你竟毫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若不是前日看出来,今日这些话,再不对你说的。”至此,宝钗和黛玉已达成和解。但她并不以和解为止,而是和解之后对黛玉关怀体贴,加深相互之间的感情。她深知黛玉心中的苦楚。黛玉

12、生病,她来探望,当得知黛玉怕别人说三道四而不愿熬什么燕窝的时候,立刻将自己家的燕窝送给黛玉吃。当黛玉悲叹自己孤苦伶仃的时候,她便劝慰道:“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便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替你解一日。”如此劝慰体贴,便使黛玉觉得自己到底有个可以相伴谈心知己,自然更加亲近。宝钗又说:“我虽有个哥哥,但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是同病相怜!”一个同病相怜,一下子使两颗心紧紧贴在一起。宝钗如此善解人意,又很会说话,怎能不使原先对她抱有敌意的黛玉视她为可靠的知己呢?3、谙世务宝钗出身皇商巨贾之家,并非养在深闺的女子,不懂得人情世故,当日有他父亲在时,酷爱此女,令其读

13、书识字,父亲去世早,哥哥不争气,所以宝钗从小就帮母亲出谋划策,打理家务,因此熟谙世务。四十八回中,带香菱入住大观园,嘱咐香菱“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若有提起因由,你只顺口说我带了你进来做伴儿就完了。”由此看出宝钗处事周到,不会落人话柄。六十七回中,薛蟠从南方带了一些土产,宝钗将其带回的东西,一分一分配合妥当,打点送往各处,也送了一份给贾环,使得赵姨娘心中甚是喜欢,想到“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要是那林丫头,他把

14、我们娘们儿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赵姨娘还到王夫人那里说“难为宝姑娘这么年轻的人,想得这么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怎么叫人不敬重呢!怪不得老太太和太太成日家都夸她疼她。”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宝钗那种收揽人心的政策,得到了很大的成果。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懂得人情世故,迎来送往之礼,是宝钗在贾府与各色人等交往的游刃有余的有力法宝。七十七回中,王夫人要用人参,寻不到好的,要出去买,宝钗便说“如今外头卖的人参都没好的。虽有一支全的,他们也必截做两三段,镶嵌上芦泡须枝,掺匀了好卖,看不得粗细。我们

15、铺子里常和参行交易,如今我去和妈说了,叫哥哥拖个伙计过去和参行商议说明,叫他把未作的原枝好参兑二两来。不妨咱们多使几两银子,也得了好的。”一席话,说得王夫人夸宝钗“明白”,连年长得多的王夫人都不知道的,年纪轻轻的薛宝钗竟明白的如此周详,可见宝钗的过人之处。同样,替邢岫胭赎当票等,可见,薛家偌大产业,薛宝钗却是军师,不仅是闺阁中,就是社会上的复杂局面,薛宝钗也应付的得心应手。4、装愚守拙如此精明,如此懂得交际应酬的薛宝钗却并没有像王熙凤那样,事事出头,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所以王熙凤才遭到底下人的嫉恨,薛宝钗则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的一致称赞,连王熙凤都对她退让三分。“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从时,

16、自云守拙。”曹雪芹用了这简洁的文句,来表现薛宝钗的处世哲学。所谓“装愚守拙”,是指善于伪装,随机应变,玩弄权谋的一种手段。凭这个薛宝钗曾经一度周旋于“蜂围蝶阵乱纷纷”的大观园中。“罕言寡语”是薛宝钗“装愚守拙”的一种表现。她并非不善于辞令,如讲起如何绘画来,可以滔滔不绝,吟诗填词,也颇喜欢露一手。可是,在另外一些场合和问题上,她就守口如瓶了,正如王熙凤评论她的那样:“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有时,她“干己事”而感到不宜开口时也不开口,这时,她就用“装没听见”或者“装没看见”掩饰过去。薛宝钗何以要这样呢?用她自己的话说,叫做“要不得罪了人”。其目的显然是为了少暴露,少树敌,以巩固和提高她在大观园中的地位。所谓“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也是薛宝钗“装愚守拙”处世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表现是,对于别人给他的难堪,他能忍受,处在困境中也能装出泰然自若的模样。总之,宝钗懂得在什么人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