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一村小学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报告材料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0417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桑梓一村小学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报告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桑梓一村小学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报告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桑梓一村小学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报告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桑梓一村小学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报告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桑梓一村小学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报告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桑梓一村小学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报告材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桑梓一村学校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汇报一、课程开发背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也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足见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从小养成了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所谓“习惯”,是指一个人后天养成的自动化的动作行为倾向。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习惯培养得好,终身受益;培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养成的良好习惯则会使学生受益无穷。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为一生储存资本,使之不断地增值。这正是:“播种行为

2、,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开设养成教育这一课程,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六年铺展一生”,也就是力求用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去为学生的一生作好铺垫。那么,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习惯”。(二)、良好的习惯是学生一生的财富,对他们的未来起着决定性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应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良好习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知识如果有不足,还有时间再进行学习和弥补,而人的习惯一旦形成,将难以改变,所谓“积习难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三)、由于文化素质、家教观念等方面存在不足,许多农村的家长不重视也不懂得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

3、的养成教育,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不但不重视形成好的习惯,甚至还有不少陋习,习惯养成教育亟需加强。(四)、国家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部分内容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较大的感知差距,适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很少。为此,我校根据多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聚集全体教师的智慧,编制了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这对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贯彻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产生积极影响。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小学生懂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掌握文明礼仪、公共秩序以及有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美好

4、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具体目标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集中在三大方面,即:学习、行为和生活,包括一系列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1)生活好习惯不任性,自己单独行动应事前告诉家长,外出前及回家后和家长打招呼。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睡前洗脚。不看有毒有害书籍,不痴迷电视,按时作息,早睡早起,每天保证十小时的睡眠时间。不早到校,放学后不在校内外逗留,及时回家。自己洗手、洗脸、洗头、洗澡、刷牙、剪指甲。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帕。学会扫地、擦桌子、擦地板,吃饭时帮助拿碗筷。主动参加值日工作。打扫室内外公共卫生。主动开关门窗、电灯、水龙头,擦黑板。给花草树木浇水,搞好绿化美化。会使用针线、

5、剪刀。会削铅笔、钉本子、包书皮。能分类保管学习用品。学会铺床、叠被子,能有条理地摆放自己房间的物品。了解厨房卫生常识,会洗刷碗筷和茶杯。会使用电器及简单的劳动工具。认识几种农作物和畜禽动物。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学会使用简单的木工工具,对损坏的桌椅进行修理。(2)学习好习惯及时了解预习下一课学习内容,对重点、难点或不解之处,在书中勾画圈点或写预习笔记。上课专心听课,自觉守纪。能注意听同学发言,边听边想,判断正误,及时纠正。注意观察老师各种演示及表情,理解学习内容。坚持经常阅读有意义的各种课外读物,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能阅读一些中外古典名著,写读后感。当天知识当天复习。按时、独立、认真完成作业

6、,字迹工整,规范准确。作业完后能仔细检查,认真做自我修改。(3)文明好习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在集体中学习过民主生活,维护集体荣誉,为集体做好事,努力为集体争光。尊敬老师、孝敬长辈。正确使用公共设施,不故意损坏。自觉爱护有益动物,保护珍贵动物。自觉爱护名胜古迹。在走廊内要轻声慢步,上下楼梯要靠右边,不在楼道内大声喧哗、追来跑去。校内常规全做到,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衣着整洁,自觉维护个人卫生。自觉参加家庭和学校的卫生整洁劳动,看到杂物自觉捡起。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有事或有病须向班主任请假。按时上两操,做操态度认真,姿势正确,不随便说话,站队快、齐、静,散开集合不说

7、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放垃圾,主动捡拾废物,能自觉维持环境卫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自觉保护周围环境。三、课时设置及授课对象课时设置:一至六年级每周2课时。授课对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四、教学材料与课程内容根据多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集全体教师之智,搜集各类资料,通过改编、创编教材,作为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载体。五、课程实施建议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讲文明、懂礼貌、会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突出该课程的特性:1. 突出课程的生活性 要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要紧扣儿童行为习惯培养要求,

8、以正确的行为习惯观念引导儿童开展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活动。 2. 突出课程的全面性 要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要让儿童感兴趣,并涉及到学习、生活、游戏各个方面,涵盖儿童的全部生活时空。要从学校扩展到家庭,从课堂扩展到社会,在学校、社会、家庭的配合和联结中交互构建,弹性延展。3. 突出课程的实践性 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行为习惯实践活动为课程呈现形态,重视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实践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实践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而非单纯地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践,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并在生活中主动加以体验、实践,养成良

9、好的习惯。 4. 突出课程的活动性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养性,在活动中修身,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符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学校的“活动育人”特色。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遵循习惯养成教育的原则:1.从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开始2.宁少勿多,宁易勿难;注重行为细节,循序渐进,反复训练。3.先做后知,重在实践。好习惯是养(天天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所以,可以不明白,但必须去做。4.严格要求,坚持就是胜利严格要求:养成贵在严格,没有严格就难养成,所以,身教为先,耐心细致;绝不姑息纵容,决不敷衍。坚持就是胜利:不断重复,养成好习惯的秘诀就是重复

10、,好习惯不在难,可以从简单的开始,但要不断地重复。持之以恒,永不放弃。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好习惯在坚持中养成!六、课程考核与评价1.教师考核评价(1)定期查阅教案,听课评价,作出意见反馈,给予指导。(2)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学生评教师活动,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改进教学。(3)任课教师交流感受,互补互学,取长补短,及时反思、总结。2.学生考核评价(1)检测对良好行为习惯知识的掌握,以试卷答问形式进行。(2)日常行为举止的观察检测,以此为重点,学校定期讲评,及时鼓励,加以强化。(3)学生自我检测,互相交流收获感受。(4)学生互相评价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掌握学习知识与培养行为密切结合,重在行为培养。(5)综合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等级评定由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学生家长共同评定。七、课程管理1.加强教学管理(1)建立校本课程教学档案,及时保存活页资料、教学案例、活动图片等,为校本课程后续开发积累重要资源。(2) 精心挑选任课教师,并围绕校本课程纲要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实施。(3) 要求任课教师认真设计每一主题活动方案,按步实施,编委会成员随机参与,了解课程实施状况。(4) 要求任课教师认真写好教学案例、总结反思,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推广成功经验,解决存在问题。 2012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