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及问题探讨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060408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及问题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及问题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及问题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及问题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及问题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及问题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及问题探讨(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 及问题探讨,一、学校怎样形成自己的课程方案,(1)高中课程结构的变化:,新课程方案的最大变化和特征是: 在我国课程发展史上首次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概念引入课程领域,并以此构筑新的高中课程体系及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略,关于学习领域,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防止陷入学科本位; 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既防止学生基本素养的结构性缺失,体现基础性;又避免学生过早偏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

2、于科目,各学习领域由若干教育价值相近的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等科目; 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 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多种外语。,关于模块,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全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2学分。,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

3、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 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 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科目的组成方式,基本上包括三种组成方式: 、有些科目采取必修模块选修系列的形式,如数学、语文、物理、外语等科目,以数学作示例说明(见示例一)。,示例一,数学课程结构图,必修 模块,选修 系列,示例一说明,A、必修模块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内容,数学科目共有5个必修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必修学分总共为10学分。 B、选修系列则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它由模块组成)。,、有些科目采取必修模块选修模块的形式,

4、如历史、地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以历史作示例说明(见示例二)。,示例二 历史课程结构图,历史1,历史2,历史3,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探索历史 的奥秘,世界文化 遗产荟萃,必修模块,选修模块,示例二说明:,A、必修模块是全体高中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历史科目共有三块必修模块,总共6学分; B、选修模块是供学生根据兴趣任意选择的内容。选修模块之间相互独立,

5、没有选修次序之分,学生可任意选择一个模块学习,甚至可选择多个模块同时学习。,、有些科目则直接由若干选修系列或模块构成,学生根据规定和自己的兴趣选择一定模块学习,如音乐、美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以音乐为例(见示例三)。,示例三,美术课程结构图,美 术 鉴 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选 修 系 列,从上述系列中任选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选修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无选修次序之分。,学生对模块的学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递进关系的、类似于“串联”性质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严格的顺序规定,比如要学模块3,就必须先学模块2,要学模块2,就必须先学模块1。外语等必修模块就是典型的

6、“串联”模式。,一种是类似于“并联”,没有严格的递进关系。学生可以跨越式选择学习,不受模块之间的顺序影响,比如学生既可先学模块2,再学模块1,也可相反,先学1,再学2,也可同时选修模块1和2。历史的选修模块就是典型的“并联”模式(见示例二)。,八个学习领域规范着学生素养的基本范畴,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而且是每一年都要学习的,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任何学习领域的缺失都是学生素养的结构性缺失; 科目是学习领域的实体,规定着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习不得缺失的,但不一定每学年都得学,例如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每年都要学习,但在某一学年中可选修这一学习领域的历史科目而不修地理科目

7、。,(2)课程实行学分管理,学分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学分和学生应获得的总学分,以取得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的弹性教学管理。学分管理必须以选修制为基础,也即要实行必修与选修制。,必修学分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获得的学分,在相同的必修学分下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相同的必修学分对应于完全相同的必修内容。指所有学生都从一样的内容(必修模块)学习中获得学分,以数学为例,必修学分是10,意味着所有学生都得从相同的内容(5个必修模块)学习中获得这10学分(参见示例一)。,第二,相同的必修学分对应于不一定相同的学习内容。指不同的学生从不同内容中获得必修学分,又分两种情况: 一是物理、

8、化学科目,以物理为例,它的必修学分是6,也即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从物理中获得6学分,但物理2个必修模块的共同内容只占4学分,另2学分则由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内容(选修模块)中获得。 二如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艺术科目是由若干选修模块或系列组成的,因此其必修学分都是在选修模块或系列中获得的。,选修学分则是学生选择不同内容获得的学分,它不但内容可以不同,学分数也可以不同。,课程方案规定了一定的必修内容(模块)与必修学分,保证学生的基础。 其中必修学分占80%左右。 方案还规定了一定的选修内容,它们又分选修I和选修II(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的校本课程,构成选修II),供学生

9、选择。,学分管理有几点值得注意,1)一个学分通常相当于18课时。 2)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每参加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获得1学分; 3)毕业要求:学生获得144学分方可毕业,其中: 必修学分116,包括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选修学分不低于28,其中选修II中至少获得6学分; 每学年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二)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1、形成学校课程方案的基本思路: 结合国家要求与学校实际,一般来讲,不同的学校,课程方案可能不同,有可能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对于一个学校的课程方案来说,其最核心的内容不外乎二个方面: 一是学校给学生提供什

10、么课程(模块),一是学校如何提供这些课程(模块)。,学校在形成课程方案时大致会出现两种思路,在这两种思路引导下,会形成多种多样的学校课程方案:,一、必修模块或主要必修模块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统一学习,选修课则由学生自由选择。这是一种统一学习必修课的思路,是学生只有部分选择空间的思路。 二、除了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择以外,必修课的学习时间也由学生自己灵活安排的思路。这是一种学生自主安排所有课程(包括必修课)的思路,是让学生全面选择的思路。但学生对必修模块的选择不是学或不学的选择,而是什么时候学,以及先学什么后学什么的选择。,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思路留给学生的空间更大,本质上它的改革力度与价值都更大。

11、,2、学校课程方案形成中应遵循的基本程序:,各学校在形成课程方案、编排课程时可以探索自己的程序,这里我们提出一般意义的课程编排程序供学校参考:,课程编排程序,1、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由主管校长、教务和教研部门负责人、各科目负责人等组成。 2、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组建各学科课程小组(年级任课教师的意义淡化,学科任课教师的意义强化)。学科课程小组的核心成员为本学科任课教师。,3、各学科课程小组讨论并提出本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方案以及课程说明,并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 4、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对各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列出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清单。 5、学生依据学校的课程清单,在教师指导

12、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进行选课,填写选课单。,6、班主任对本班学生选课单进行统计,并上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 7、学校课程委员会对全校各班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统计、调整,编排出下一学期的课程表。 8、学生依据学校课程表确认自己的选择课程(必要时做适当调整),制定自己的个性化课表。 (上述6、7、8步骤有可能多次重复,计算机完成),3、学校课程方案形成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每学期分两学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2)高一以必修课为主。特别是高一的第一学段应以必修课为主,高三尽量少排或不排必修课。,(3)学生要有自己的个性化的课表。学生的个人课表至少应包含三

13、个要素:课程名称、上课时间、上课地点。 (4)学校的周教学课时一般应不低于32节,不超过35节。 (5)每门课的周课时应为偶数(学科课程最好是4节)。,(6)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要修得一定学分(必修、选修均可)。 (7)体育、艺术课程应延续到高三下学期。 (8)部分必修学分要从选修模块中获得。必修课中,物理3、化学3、信息技术2各两个学分以及艺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所有或多数学分都要从选修模块中获得。,(9)选修课宜从高一第二学段以后全面引入。 但这并不排除个别选修课程或少数学生很早就开始引入并学习,比如有的学生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段就可以选择课程学习。 (10)文科类选修课程可较早引入。,

14、(11)建议对一般课程两节连排。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课后来回换教室、找教室的次数,另一方面比较适合前面我们所提出的课程最好按偶数编排的基本原则。 (12)学生选课最好以学期为单位。即在假期一次选定一个学期内两个学段所有想修习的课程,而不是每次只选一个学段的课程。,(13)学校要努力保证学生能修习到他所选的课程。 (14)重点高中在三年内一般应该提供所有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一般高中在三年内应该提供所有模块的75%以上。 (15)对于同一门课程有多个教师想开课的情况,可以采取竞争上岗制,即让学生在选课的同时也选老师。,二、问题探讨,许多老师不愿意从高水平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入低起点尚不熟悉的新课程

15、实施方式,老师的观念转变怎样落到实处。 教学资源的差异带来教学质量的差异将明显拉大,(资源共享)怎么解决(教师、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个别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习某一模块不需要36学时,学校可否灵活处理? 如何将校本课程改造成模块,进一步规范校本课程文本。 学分管理中,学生各模块学分的获得,是以模块知识考核为依据,还是以学时为依据?学分与会考的关系如何处理?,一及格就得学分,90分只得2分,60分也是得2分,都是116学分的必修分,含金量不同,这样的学分在高考选拔中如何加以利用(不同学校因评价标准的不可比性,相同学分的含金量也不同)? 学生在某门课程成绩特别优异,可否免修、免考或鼓励学分?,

16、模块课程下的教学活动会受制于高考。学生选修的模块,如果高考不考试,可能导致新课程改革的流产(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和督导评估力度)。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为13个学生上课与为80个学生上课工作量如何计算? 学生管理问题,教学班与行政班之间如何协调,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彼此作用?,在选课制中,学生完全可能出现“空堂”情况,或修满学分后不再选课,这部分学生怎么管理? 是否继续进行文理分科? 同一学科的不同模块,同一模块不同专题的教学工作,可能由不同的教师完成,对教师的工作业绩怎么评价?,模块之间既是独立的,又是相联系的,之间的联系(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由谁来贯通、指导? 理论上说,只要有学生愿意选修,学校就应开设,能否做到?如果学校没有能力开设,校与校、与社区之间如何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