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对国外诗歌影响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02009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对国外诗歌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杜甫对国外诗歌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杜甫对国外诗歌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杜甫对国外诗歌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杜甫对国外诗歌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对国外诗歌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对国外诗歌影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雷克斯罗思的杜甫情结肯尼斯雷克斯罗思(Kenneth Rexroth, 19051982)并不是美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主要是由于他不参加任何一个诗歌流派,独往独来,自成一体,他似乎游离于美国主流的诗歌传统之外。但是,雷克斯罗思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第一位重要的诗人,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他尤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垮掉派出现以前的垮掉分子雷克斯罗思出生在印第安纳州,后来长期生活在旧金山。他在美国的中西部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3岁时成为孤儿。他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很不系统,他曾在芝加哥和纽约学习过绘画,当过画家、工人、专栏作家、记者和大学教师。他干过各种杂活,并结识了社会各个阶层人士,从激

2、进的波希米亚文学运动到立体主义诗歌和抽象派绘画,他无不介入。雷克斯罗思一生结过四次婚,共出版了50余部书。1929年,他开始在杂志上发表诗歌作品,1940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他的主要诗歌作品有几点钟(In What Hour, 1940)、凤凰与乌龟(The Phoenix and the Tortoise, 1944)、万物的印记(The Signiture of All Things, 1949)、世俗智能的艺术(The Art of Worldly Wisdom, 1949)、龙与独角兽(Dragon and Unicorn, 1952)、捍卫地球(In Defense of the E

3、arth, 1956)和自然数(Natural Numbers, 1963)等。在50年代,雷克斯罗思成为垮掉派的教父,同垮掉派作家ailun艾伦?金斯堡(Allen Ginberg, 19261997)、弗林盖蒂(Laurence Ferlinghetti, 1920)和斯奈德(Gary Snyder, 1930)有着密切的交往。他帮助这些垮掉派作家树立自己独立的形象,并利用自己已经取得的影响协助年轻的诗人进行创作。但应该明确指出的是,雷克斯罗思不是一位垮掉派诗人。他从不愿意把自己的创作局限在某一种风格的标签之下。雷克斯罗思不仅创作了不少诗作,还写过一些评论文章。他的文学评论也颇有见地,其中

4、比较重要的是他的专着二十世纪的美国诗歌(American Poet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1971)。雷克斯罗思对亚洲文化有很浓厚的兴趣,他曾经翻译过日本诗歌一百首(100 Poems from the Japanese, 1955)、中国诗歌一百首(100 Poems from the Chinese, 1956)以及爱与历史的转折岁月中国诗百首(Love and the Turning Year:100 More Poems from the Chinese, 1970)他还同美籍华人钟玲合译了中国女诗人(Women Poets of China, 197

5、2)和李清照词全集(Li Ching Chao: Complete Poems, 1979)。雷克斯罗思于1974年出版的新诗集(New Poems)其实不都是他自己创作的诗。这部诗集包括4个部分他自己创作的诗、他翻译的一位假托的日本女诗人的诗、中国诗的仿作以及中国诗的译作。可以看出,雷克斯罗思已经把自己的创作同他对东方文化的介绍联系在了一起。我们甚至很难判断出哪些是他自己的创作,哪些又是翻译的中国诗作。雷克斯罗思对诗歌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美国文学不应该从欧洲追根溯源,而应该从当地的印第安文化中汲取力量。他强调在诗歌作品中表现个人的生活经验,歌颂大自然和新生事物,抨击腐朽的传统和社会的罪

6、恶。他对劳动人民怀有同情,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极端痛恨各种人为的灾难,对战争更是深恶痛觉。他曾声称他写诗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揭露一切邪恶。在创作技巧上,雷克斯罗思曾做过许多尝试。他写过意象主义诗、立体主义诗、仿玛拉美的印象主义诗、仿阿波里奈尔的象征主义诗、超现实主义结构的诗、仿中国或日本风格的诗、有爵士乐队伴奏的诗、民谣体的诗、古香古色的山水诗等。他非常注意从世界各国的文学中汲取营养,曾翻译出版了许多中国、日本、希腊、拉丁、西班牙和法国的诗歌。他认为诗歌既是一种结构,也是一种交流。他自己创作出来的诗接近口语化,清新明朗,亲切自然,具有中国山水画般的宁静和深邃。(二)雷克斯罗思的中国诗歌一百首雷克

7、斯罗思在研究外国文化的时候,对中国古典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雷克斯罗思翻译的中国诗集有四、五种之多。他自己曾声称他沉溺于杜甫的诗达30年之久,受益非浅。他认为杜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非史诗非戏剧性诗人,在某些方面,比莎士比亚或荷马更优秀。至少他更自然,更亲切。他清楚的看到,养育杜甫的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优秀的文化,杜甫这样一位优秀的诗人关注的是人的坚信、爱、宽宏大量、沉着和同情,而只有这些品德才能拯救整个世界。虽然杜甫没有任何的宗教信仰,但他关心普通人民的命运和处境,而这才是唯一可能持久的宗教。雷克斯罗思对杜甫的敬佩使他最后说出了这样的话我30年以来沉浸在他的诗中。我深信,他使我成了一个更高尚的人

8、,一个伦理的代理商,一个有洞察力的生物体。 雷克斯罗思最早接触到中国文化是通过汉学家宾纳(Witter Bynner),宾纳介绍给他了一些汉学家的名字和著作,又介绍了一位在芝加哥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帮助雷克斯罗思学习汉语。在此之前,西方的学者一直推崇李白的诗作,认为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在宾纳的影响下开始研究中国诗歌的雷克斯罗思发现了杜甫的魅力,并扭转了西方学者长期以来持有的偏见。在雷克斯罗思的第一部译诗集中,杜甫的诗占有很大的比重,可见他对杜甫诗的偏爱。雷克斯罗思一共译了杜甫的诗36首,其中有35首收在1956年出版的中国诗歌一百首一书中,还有1首收在1970年出版的爱与历史的转折岁月

9、中国诗百首中。雷克斯罗思在翻译杜甫诗的时候主要依据了下列版本1.郭知达编的九家集注杜诗,即杜甫诗的中文原文;2.洪业(William Hung)的英译杜甫诗3.艾斯库和洛厄尔合译的松花笺(FirFlower Tablets)中的杜甫诗英译文;4.欧文冯扎克(Erwin von Zach)译的杜甫诗德语译文;5.圣德尼(Hervey St. Denys)译的杜甫诗语法译文;6.罗大冈翻译的杜甫诗法语译文;7.马古利叶(George Margouliers)翻译的杜甫诗法语译文;8.佩恩(Robert Payne)翻译的杜甫诗英译文。在这么多参考本中,雷克斯罗思采用最多的是前三种,即杜甫诗的中文原

10、文、洪业的英译杜甫诗以及艾斯库和洛厄尔合译的杜甫诗英译文。在杜甫创作的众多诗作中,雷克斯罗思只翻译了36首。他在翻译杜甫诗的时候是否有所选择呢?答案是肯定的。雷克斯罗思在中国诗歌一百首的注解中说我只选那些比较单纯、直接的诗,选那些文学典故、政治讽喻最少的诗。其实,杜甫诗歌的内容总是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杜甫的诗歌反映了诗人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友爱,也反映出对统治阶级的怨恨和仇视。离开了政治背景,杜甫的诗歌也就失去了它的社会意义。所以,虽然雷克斯罗思在翻译杜甫诗的时候尽量选择那些典故少、政治背景少的诗,但任何人都可以想象,不可能有一首杜甫的诗远离这些因素。雷克斯罗思显然也了解杜甫诗歌的这一特

11、点,于是他在翻译杜甫诗的时候不惜大刀阔斧地对原文进行删改,用读者能理解的说法,来取代文学典故、政治讽喻,或是古代的文物用品等。雷克斯罗思认为,翻译诗歌应该有相当程度的自由,不能拘泥于原文,因为译者是为一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读者而翻译的,必须考虑到读者的接受程度。雷克斯罗思曾说过一部伟大的翻译作品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多是因为它们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时代。基于这样的原则,雷克斯罗思在翻译杜甫诗的时候就增加了许多自己的创造。而这样的创造却赢得了众多诗人和评论家的好评。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曾赞扬雷克斯罗思的译诗集说在我有幸读到的用美国现代语言写作的诗集中,这

12、本书能侧身最富于感性的诗集之列。他还说王红公(即雷克斯罗思)翻译的杜甫诗,其感触之细致,其它译者无人能及。汉学家宾纳也说这些译诗,令人感到我们的心灵在古代的山水中复活了。我们与古人情感交融,化身为一。我即此古人,彼归何处?此古人即我,我何去何从?诗人默温(W.S.Merwin)在1979年致友人的一封信中也详细地谈到了雷克斯罗思的译诗集给他的感受有一天晚上,我又拿起他那本中国诗歌一百首,已经隔几年没读它了,我坐着一口气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我心中充满了感激,更感受到这本书中那种鲜动的生命力。这本书我已经熟读了许多年了。另一位诗人海恩斯(John Haines)曾坦诚地宣称,他自己创作的诗歌的风格

13、偏向纯朴、简洁、明晰,就是受了雷克斯罗思翻译的杜甫诗的影响。历史已经证明,雷克斯罗思的译诗集是继庞德华夏集(Cathay)之后的又一部影响广泛的中国诗英译文。无论从翻译的技巧上讲,还是从译诗集对后人的影响上讲,雷克斯罗思的中国诗歌译文都可以同庞德的华夏集媲美。(三)中国诗意的红枫叶雷克斯罗思年轻的时候曾走遍了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因而他创作的诗作也透露出山野的灵气。阅读他的诗作,我们仿佛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他的诗作同中国的山水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中国山水诗中特有的宁静、深远、典雅和飘逸。雁群从北飞向南你远在东方。西风将向东捎去信息,但在这遥远的西方东风永远不会吹动。这

14、首诗题为失去的爱,收在他的新诗集中。诗人借雁群从北向南飞的自然景象以及东风、西风的特点向读者暗示出信息交流的不可能性,于是失去的爱已经无法复得。无月的夜晚。在黑沉沉的天空眼光透过几万里。忧郁充满心田。这首诗题为无月的夜晚,诗中表现出的意境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夜晚,没有月亮,漆黑的一片,人的心情也像这黑夜一样阴沉沉的。这种借可观的自然现象暗示人的主观情绪的创作方法是中国古诗中常用的,所以这首诗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品味。黎明前的寒冷黎明前的寒冷散在茫茫之夜,凸圆的月亮之下,孔雀相互啼叫仿佛痛苦万分。这首题为黎明前的寒冷的诗也是收在雷克斯罗思的新诗集中的。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同上一首诗是近似的。所不同的是,

15、上一首诗中没有月亮,阴沉沉的夜空反衬出主人公忧郁的心境。但在这首诗中,月亮出现了,可是月亮的出现并没有给整个画面增添任何明朗的色调。黎明前的瞬间是一天之中最为寒冷的时刻,此时的月亮不仅没有令人悦目的效果,反而加强了画面凄清、寒冷的气氛。在这样一个安静、寒冷的夜晚,孔雀的啼叫更加突出地得以表现。它们的叫声在寂静的夜晚更显得悲哀、惆怅、伤感、痛苦。诗人借助这些自然景象很好地表达了主观的情绪。雷克斯罗思在一首题为红枫叶的诗中讲述他驱车驶过一个小城,那里曾经住过他年轻时期的恋人。在这首诗的结尾,诗人写道我驾车沿河而下,看见一个男孩在桥上钓鱼清水中落叶漂浮然后我向西,驶入那茫茫日落。这种带有淡淡伤感情绪的诗在中国古诗中可谓比比皆是。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主观情绪,让读者同大自然作直接的交流和接触,而不在诗歌作品中直接宣泄主观的感受,这就是艾略特提倡的寻找可观对应物的创作方法。而我们知道,这种方法最早是源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它是美国新诗运动期间美国诗人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创造性继承的传统之一。我们从上面的四首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雷克斯罗思在诗作中创造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