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数字中“9”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0083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数字中“9”的文化内涵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英汉数字中“9”的文化内涵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英汉数字中“9”的文化内涵及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英汉数字中“9”的文化内涵及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英汉数字中“9”的文化内涵及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汉数字中“9”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数字中“9”的文化内涵及翻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国语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专 业: 学生姓名: 班 级: 指导教师: 开题日期: 2013年3月15日 论文题目 英文 打印英汉数字中“9”的文化内涵及翻译一、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意义:认知语言学家普遍认为,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 经验、对事物的认知模式影响人们对语言的使用, “认知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认知的窗口”1P7。综观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最先发展起来的文化中包括语言文化, 语言是人的认知能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数字是语言文化中特殊的语言符号, 数字概念的形成要比文字的出现早得多, 它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为了适应日趋发展的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借助符号的帮助而产生。 语言是文化

2、的载体, 同时语言又反映社会文化, 作为语言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短语, 在各个民族的语言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各个民族的语言之间,尽管其数字短语的文化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是“在世界民族文化的百花园中它们交相辉映, 光彩夺目, 为五彩缤纷的人类文化增姿添色”,它们是各个民族语言文化的映射(mapping), 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英汉两个民族由于受到民族文化、思维模式、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对数字的偏好、 忌讳等存在许多异同。 本文从缤纷复杂的含有数字的英汉习语中挑选“9(nine)”的文化内涵进行认知对比研究,从认知视角探讨英汉数字“9”文化的对等性与不对等性。目的:数字是语言文化中特殊的语

3、言符号, 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每个民族所都有其数字文化,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数字的数学功能(数字意义)基本相同,但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认知心理与认知模式使得两者的语言文化习惯存在差异,而且各自的数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象征意义。 该文从认知视角出发, 通过比较探析英汉数字习语中 9 文化内涵的对等性与不对等性,并揭示其形成原因,以期更好地了解英汉两个民族的认知心理。 二、本选题相关领域研究的现状及基本情况罗云珍 池玫在英汉数字文化内涵比较与翻译中对英汉数字的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数字的基本用途是用来计算的, 但在东西方的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数字往往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 而只是一

4、个泛化的虚数, 这种数字语意的不确定性就是数字的语意模糊现象。模糊数字的翻译不能拘泥于数字本身的数值, 而必须依托具体的语境, 原文的修辞风格, 及英汉语言的民族差异, 精心挑选适当词语, 译出其特色。模糊语义数字的翻译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 )保留数字直译(二 )改变字数翻译在翻译过程中, 必须考虑各民族的民族心理与语言习惯, 因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特别是数字的用法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对某些数字应根据各民族的语言表达习惯进行转化, 会有利于译语读者的理解。(三 )意译由于数字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和特定的语言表达习惯, 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 如照搬直

5、译, 会使翻译语读者难于理解或译文语句晦涩不明, 因此, 有时须意译。三、主要研究的内容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 数字“9”的数学功能与“9”文化的产生2、 对英汉数字习语“9”文化内涵的对等性3、 汉数字习语“9”文化内涵的不对等性: 3.1主要从习语数量不对等 、 3.2民族文化不对等 、 3.2谐音语义不对等四、参考文献1 崔月玲. 从英汉习语的成因中探究其折射出的文化内涵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10) 2 于桂敏,胡欣,尤广杰. 经济生活模式与英汉习语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6(04) 3 杨萍. 反映在颜色词上的英汉文化差异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

6、006(03) 4 邹妍.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的异同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6(03) 5 刘红英. 英语习语的文化与认知解读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03) 6 吴丽芳. 英汉基本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06(04) 7 顾群超. 英汉习语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及研究意义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99(01) 8 滕建姣. 英汉习语中“火”的联想意义异同及原因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9 郭洁. 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J. 怀化学院学报. 2006(03) 10 赵滨宁. 英汉词汇的文化意蕴对比J. 哈尔滨学

7、院学报. 2006(04) 11 GE Peng,SUN Xiao-xiao. Application ofEugene Nidas Equivalence in the Translation of Economic NewsJ. 海外英语. 2012(14) 12 GE Peng. Functions and Benefits of SDL Translators Workbench 2007J. 海外英语. 2012(15) 五、预期的论文撰写进度计划1.确定论文题目 2012年10月-12月2.提交初步论文提纲及相关文献资料查询情况 2012年12月- 2013年3月1日3.完成论文开题报告,交指导老师审阅 2013年3月2日-3月15日4.完成第一稿,指导教师审阅 2013年3月16日-4月7日5.完成第二稿,指导教师审阅 2013年4月8日-4月26日6.完成第三稿,指导教师审阅 2013年4月27日-5月12日7.继续修改论文直至定稿 2013年 5月13日-5月17日8.上交论文终稿及相关表格,进行教研室、院级论文答辩 2013年5月18日-5月25日六、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打印七、指导教师的意见及建议 手写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意见手写负责人签名:年 月 日学 院 意 见手写负责人签名:年 月 日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