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学员的教学设计及课例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97089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分学员的教学设计及课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分学员的教学设计及课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分学员的教学设计及课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分学员的教学设计及课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分学员的教学设计及课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分学员的教学设计及课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分学员的教学设计及课例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分学员的教学设计及课例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教学设计)绍兴市高级中学 李时平 第一节第四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走向爆发和扩大的进程及原因。分析慕尼黑阴谋、“静坐战争”的原因、本质。归纳、概括及评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分析绥靖政策的表现、原因及后果。【过程与方法】1.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与性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2. 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概括,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3. 通过本章有关历史材料的处理,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对慕尼黑会议、194

2、2年华盛顿会议结果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当面对人类共同的敌人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才是正确的选择。推而广之,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环境、恐怖主义等问题时,也应有团结协作的精神。2.2.通过对二战中英、苏、美等国坚持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史实的宣扬,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坚忍不拔,不畏强暴,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慕尼黑阴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难点: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人类选择的变化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程序:提前一天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自主整理二战爆发、扩大两阶段的历史事件,制作表格,要求符合史实,线索清晰。导入新课:请一部分学生用多媒体展示自己

3、制作的表格,并说明理由。一、二战爆发和扩大的经过第一步:用地图动态再现二战的经过,配以教师简明的解说,以图学史。再播放德国入侵波兰、莫斯科保卫战、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录象。感触法西斯的残暴。第二步:出示教师自制的表格,说明理由,强调仅供参考。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现实原因:(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公开对外

4、侵略扩张,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2)德、日法西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推动因素:(1)西方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2)苏联对法西斯的中立自保政策,客观上加速大战爆发突破重点,设疑并阅读史料慕尼黑会议“黑”在何处?材料:德国最杰出的战地指挥官之一冯曼斯坦因元帅在纽伦堡就慕尼黑事件时期的德国实力作证时说明当时的情况说:“如果战争爆发,无论是我国的西部边境还是我国的波兰边境,都无法有效防守,而且不论怎么说都毫无疑问的是,只要捷克人起而自卫,我们就会被他们的工事所拦阻,因为我们没有突破它的手段。 那位最高统帅部的“智囊”约德尔,在纽伦堡出庭为自己辩护的时候,是这样

5、说的: “要以5个作战师和7个后备师的兵力在还只是一个施工现场的西线工事来挡住100个法国师的进攻,是完全谈不上的。这在军事上是不可能的。”引自(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1)通过材料分析慕尼黑会议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起到了什么作用?(2)苏联曾想与英法建立反法西斯联盟,而协议的结果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为什么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对德国来说是颗“定心丸”?(纵容)德国(签订条约)英 法捷克斯洛伐克苏 联慕 尼 黑会 议(祸水 东引)(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法西斯国家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从反法西斯力量方面说一说教训有哪些? 三、二战爆发和扩大的影响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

6、形成1、大西洋宪章和联合国家宣言摘取两宣言的史料,读史设疑(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扩大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政策有什么变化?(2)概括材料二中参加宣言的有哪几类国家?这些国家参加同盟的共同目的是什么?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引导学生回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背景和阅读教材所列联合国家宣言内容的材料,分析、讨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意义。在肯定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小结:学会用图示构建知识体系以史为鉴中、埃、西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孤立无援相继失利终至大战的全面爆发;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妄图祸水东引,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苏联希图祸水西推,最终也难逃厄运。从这段

7、历史的迷雾中走出,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启迪?对课堂有效对话的再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课例反思绍兴市稽山中学 朱建芳对话,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体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如何领会对话教学的实质并在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在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要选定一节能比较容易体现有效对话的课作为课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就是其中之一。它主要涉及二战前后的国际关系史和战争史,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按照教师的指导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要分析高中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只有结合他们的特点才

8、能更为有效。比如高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的兴奋点往往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有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高中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简单的世界史,对一些基本的史实还是有所了解,但知识面不宽,讲课时要注重巩固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归纳、比较问题的能力。还有高中生对历史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正确分析国际关系的思维能力不强,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才能活跃思维,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为例,结合研修班成员的教学设计,特别是两位老师的观摩课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与反思

9、。反思一:有效对话需以文传情,以情感人。我认为情感应该是由教师、学生、文本三个动态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感互动空间。它既包括师生情感的对流,又包括学生与文本作者情感的对话,还包括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三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比如:先随机采访学生“我眼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学生都没有太多的诸如悲伤、愤怒、惋惜或慨慷之类的情感流露,所以教师接着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段关于二战伤亡、损失、灾难的文字,配以相应的图片,才使学生动容,课堂有了情感,这就是有效的对话,在合作交流中引领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但是,教师在情感表现上切忌矫饰与夸张。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老师为了拉近与学生在感情上

10、的距离,显得富有亲和力。课堂表情和语言都极其夸张,甚至有矫揉造作之嫌。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一时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的作用,但是长期下去,会给学生留下虚伪做作的印象。不但再也起不到激发情感的作用,反而对这种非理性的情感会产生厌恶之感。这样对学生健康情感与积极人生态度的培养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些是热情外显型的,有些是深沉内敛型的。教学中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来实现有效对话,故做深沉或活泼,都是不可取的,真情的流露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教师在分析二战的经过时,没有采用讨论、分角色扮演等花哨的作法,只凭平实的语言就引来了学生的惊叹,为何?因为在平实中不乏丰富的细节和符合教师个性的真情实

11、感。反思二:有效对话需层层设问,激思促疑。大家都知道天问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奇”文,它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有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 提问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探索精神等,顺着屈原的提问,也引发了我们的许多遐思。受此启发,我们在教学中设计问题要科学,结构要合理,设问要巧妙,问题要衔接,逻辑要严密,分析要透彻,重点要突出,解决问题要彻底,这样才能真正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陈旧的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辨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二次世界

12、大战的爆发和扩大属于战争史的教学,可以在战争过程中做提问的文章。如二战中德军进攻法国,教师让学生看德军进攻西线图,然后层层设问:德法边境是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法国北部则是强大的英法军队,德军如何才能找到突破口?德国古德里安三个坦克师从阿登山脉地区进入法国时,马其诺防线是否还有用?当德军直插英吉利海峡时德军是否有后顾之忧?法国北部的英法军队受到德军进攻时,被迫向海边撤退,这时,希特勒两次命令其坦克部队停止前进,为什么?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是怎样出现的?号称强大的法国为什么一个多月就溃败了?这种教学既生动又调动学生的思维,其效果比学生自主阅读了解强多了。反思三:有效对话需有效讨论,注重教师引导。

13、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已为人们所提倡和推崇,于是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如此,教师在课堂上就导演了一场一场“热烈”的对话,好像只要有讨论学生就能学习,只要有讨论教师就算上了一堂好课。虽然静悄悄的课堂未必是好的,但是“热烈”课堂对话也未必是有效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谈些什么,怎样谈。如果学生仅仅是在日常的瞎扯,漫无目的的聊天,或者仅是毫无秩序的交谈,却没有真正地解决遇到的问题,那么这种对话只能干扰学习而不能促进学习。为了保证更高效率的对话,教师要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引导。常碰到在讨论过程中一些学生一时还不能领悟到其他学生的观点,而又想急切地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这时教师必

14、须提醒他们不要轻视同学的观点。当学生在同伴面前提出一个新观点时,教师要鼓励他们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立场。当学生在讨论中“跑题”了,教师必须有技巧地加以“打断”,使学生的注意力回到讨论的主题上。当一个有重要意义的事件突然发生时,如某一学生发表新颖的论点,或者得出未预料到的实验结果等等,教师必须当机立断,决定是要按原计划进行来保持课堂的连贯性,还是要利用刚出现的“教学时机”,进行更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在讨论“我们如何对待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的难题”时,学生自由发挥余地比较大,但往往只是泛泛而谈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教师需要引导向纵深思考:从自然环境深入人际环境、节约不是少用而是充分合理利用等等;还有学

15、生谈到了恐怖主义问题,这些教师在课前都是有所预料的,但是由于没有深入仔细分析,存在对问题认识的纰漏,那也就无法正确引导学生了。所以对一些敏感的或困难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准备才能宏观调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课例分析 春晖中学 王康霞本节课是针对有效对话的主题进行的教学设计。我认为的有效对话就是产生效果的对话,标准就是通过对话能使知识得到释疑,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提升,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等等。对话的方式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自己对话。对话的内容包括语言、行为和情感等方面的对话。我就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对本节课进行的设计,主要是围绕着师生和学生自己的对话方式进行的,学生自己的对话包括学生对教材、资料进行的语言、行为和情感等方面的对话。具体设计如下:教学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影响20世纪历史发展方向的两次世界大战之一,它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苏联政策的变化等有密切联系,也为二战后形成的雅儿塔体系、两极格局的形成作了铺垫。二战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