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与班会课实践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92088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与班会课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与班会课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与班会课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与班会课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与班会课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与班会课实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与班会课实践作者:佚名 | 点击数:981 | 更新时间:2011-12-14 9:05:5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更深层次地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任务。在这种形势下,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研究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班级管理方法。而作为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一个主要途径-班会课,则应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笔者对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会课作出了一些实践和思考。一、新课程理念对班会课现状的冲击1、目前班会课的现状提到班会课,老师们自然想到班主任夹着记录本,记录本里张罗了一周以来的“好事”与“坏事”,然后往讲台上一站,滔滔不绝地开始了击

2、浊扬清的45分钟;而学生们自然想到台上老师居高临下、口若悬河、劈头盖脸、陈词滥调、婆婆妈妈,甚至东拉西扯,台下“不善于利用时间”的一部分则昏昏沉沉、麻木不仁、左耳进右耳出,“善于利用时间”的一部分则两耳不闻“室内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又是一节自习课。现实的确如此,如果拿出我们的课程表,问课程表上所列的哪一门课最薄弱,回答肯定是班会课。因为班会课是课表上唯一一门有“课”而没有课本的“课”。长期以来,我们的班会课多是逢年过节的“应景式”,配合中心的“突击式”,随意放任的“自由式”,领导意志的“体现式”。从目标到内容很难说有体系,且不为师生所真正重视。然而对这种班会课的效果很少有人质疑过,更多的是“循

3、规蹈矩”、“前赴后继”。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贯穿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加快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以人(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全人教育,即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些同时带来了师生关系的变化(建立一种“对话互动”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的变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建构综合化的教学模式)。班会课是我们学校德育的主阵地,班主任是这块阵地上的主力

4、军,如果我们的每场改造学生主观世界的“战争”都是这么开展,德育质量从何谈起?失去德育辅佐,教学质量又从何谈起?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新问题、新思想层出不穷,这种社会振荡也势必反映到学生群体中,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更具复杂性、多变性,已不是“老式”班会课所能“胜任”。而如今新课程理念已触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这就更加要求我们班主任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新课程理念,对我们的班会课进行一次彻底的变革。 二、让新课程理念与班会课实践相结合的时代特色1、班会课的内容应该突出主题性,主题应生活化和人文化班会课不应该仅仅是归纳总结过去一周的班级工作,然后再布置下一周的工作。试想每一个星期都要听一次千篇一律的“

5、流水账”,其效果可想而知。我认为主题班会不失为一种好形式。主题是班会课的生命力所在。主题班会可以以当前时政为题,以中学生热点问题为题,以周围人与事为题,以本班焦点为题,展开讨论与活动,寓教于乐。调动每个人的参与热情,在无形中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不过主题应突出生活化和人文化。生活化新课程要求课堂上的内容去掉生硬和冷冰冰的面孔,增加对学生的亲和力。学生在课堂上是生存于书本世界,徜徉于书本,远离于现实,而课下是生存于现实生活世界,吸取着生活的真知,接受着生活的淬砺。杜威曾指出:“教育不应只是生活的准备,教育本来就应是生活,是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因此,班会课要与学生的生活链接,把教育过程还原为学生生

6、活和成长的过程,这一教育理念的转变应从正确认识班会课开始,把遥远的、空洞的说教变为现实的行动纲领,使班会课贴近学生生活。如:班上有人认为我是中考失利才进了实验高中的,而有的人却认为,进入实验高中是我最大的幸运了,为此,我们举办了“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的主题班会;针对有些学生在桌子上、铅笔盒里、书包上、裤子上到处贴满或挂着影视明星或歌星,我们举办了“偶像与理想” 的主题班会;针对课堂上响起手机铃声的现象,我们举办了“手机与学习” 的主题班会;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早恋现象,我们举办了“青春期异性好感问题” 的主题班会;针对有些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我们举办了 “中学生上网利弊谈”的主题班会;针对学生中存

7、在的迟到、抄袭作业、吃零食等现象,我们举办了“习惯决定命运” 的主题班会这样的主题是鲜活的,其实际教育效果是深远的。人文化新课程要求“解放”学生的天性,而不是“制约”天性。因此,教育的重点是解放学生、发展学生,而不是以冷冰冰的说教管住学生。班主任应积极改进班会课,让班会成为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课,使他们在班会课上相互交流、相互对话,共同生活、共同成长。杜威曾指出:“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更新自己”。具有人文关怀的班会课能够内化群体的精神、行为、作风等,这就要求班会课的主题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潜移默化。如:为了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我们举办了“我爱读书”

8、 的主题班会,同学们介绍了他们最喜欢的一本书;为了让学生更加珍惜时间,理解人生是没有返程票的旅途,我们举办了“悄悄溜走的童年” 的主题班会;当开学了,学生还沉浸在奥运会的精彩瞬间时,我们举办了“奥运精神” 的主题班会,激励学生把奥运会的拼搏精神运用到学习中来;值此诞辰100周年,我们举办了“小平,你好” 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感受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每当中央电视台结束了年度十大经济人物和十大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后,我都利用班会课组织收看此类节目让学生了解、学习先进人物;为了帮助学生懂得、理解、感激自己身边无数的爱,我们举办了“学会感恩” 的主题班会,本次主题班会在2005年2月28日的镇江市

9、中学德育工作会议上展示。活动中,学生不仅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所有在场的老师、与会的中学校长和市教育局的领导。这样的主题班会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有利于建立和谐、人性化的班级体。2、班会课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体现自主性现在我们呼唤新课程理念,强调应该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我们所理解的课程往往仅限于教学课堂,很少有人想到作为教育课堂的班会课也应该是这场改革的受益者之一。我认为班会课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思想,畅谈个人见解、相互沟通、相互教育的时间与场所。之所以称之为“会”,就决定它的主角是全班同学,它的内容是大家关心的,或者是对每个同学思想成长与成熟有帮助的。既然如此,班会课应确立“以学生为

10、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和感悟代替说教”。的思想,班主任不能搞一言堂,永远当主讲,要充分发挥班委会和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既是主持人,也是“演员”。课的形式可以是辩论会,演讲比赛,研讨会,知识竞赛,实话实说,座谈会等。形式上的多样和开放,更贴近学生的要求,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舞台,在体验和感悟中,达到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之目的。如:在“学会感恩”主题班会的活动准备中,学生设计问卷调查,向老师、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选取有效信息;布置感恩实践的作业:利用寒假,写一封信给你的家长、老师或同学,写出你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同时为你的

11、父母做一件事,并记录过程及你的感想;进行活动的构思并制作课件等等,这些都是以学生积极参与并实施的。至于活动过程中的“自我情感的表白”则更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了。这种做法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锻炼了学生组织工作能力,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好途径。第二,这种来自学生群体内部的“自我表白”更具真实性,更具说服力,让学生不觉得是“事不关己”。同时这种自我教育,消除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距离,多一份亲近感,少一份压迫感,教育实效性就不言而喻了。这种方法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本次活动也受到在场的老师、与会的中学校长和市教育局领导的一致好评。当然我们应该考虑在条件比较成熟的时候,能让每位学

12、生都有机会实现从被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角色转变,切身体会教育别人的“不容易”。这样在角色还原以后才有可能懂得,如何“尊重”教育者辛苦的劳动,如何聆听教育者善意的教诲,如何管理好自己,自觉配合班级工作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教育。3、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优化班会课的内容、形式、效果在教育现代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教学早已进入校园,多媒体资源已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地应用在学科教学上,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优化班会课的内容、形式、效果。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育媒体,它的最大优点是能创造出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新型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几乎所有现代

13、教育媒体的功能。因此,在班会课中,恰当地使用计算机,会使某些教育内容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如:在“学会感恩” 的主题班会中,同学们用多媒体展示了为本次活动专门设计的心型图案;展示了对老师、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展示了部分同学的全家照、师生照以及同学们之间的生活照;链接到网络上打开CCTV感动中国的节目;为小品剧、诗朗诵配乐等等。通过多媒体创设出传统班会活动中不能解决的某些重要场景,从时间、空间上大大提高了一节班会课的容量和质量。良好的主题班会气氛是靠烘托和营造出来的,而烘托和营造的形式、途径,都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及学生内心的情感的调动来获得。德国著

14、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多媒体计算机的长处是展示丰富多彩的视觉画面,表现优美动听的听觉效果。而人的外界刺激70%以上来自视觉,90%以上来自视听感受,在主题班会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其形象的画面,动听的音乐,能以最为眩目、悦耳的方式感染学生,鼓舞学生,使主题班会真正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最佳地实现主题班会的教育目的。三、积极创新班会课的教学模式要使班会课真正体现当今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我们需掌握合理的班会课教学模式,以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德育的目的是形成学生内在道德境界,而学生的道德品质是由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三个基

15、本要素构成的。正确理解这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好班会课的内容和形式。对任何事物,学生必须有切身的体验,才能有深刻的感受,进而才能幡然领悟,从而达到“身体”之后的“力行”。基于上述的认识,我提炼出“活动-体验-感悟-力行”的班会课教学模式。活动、体验师生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活动,进入问题情境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从而对道德问题获得真实感受的体验。感悟对问题充分知晓或认同之后,学生被问题的各种信息深深打动,并产生自己的理解的一种状态。力行学生在对问题有自己深切的感受和理解之后,产生的一切自觉而为的境界。我将这种模式简称为“体验型”班会课模式。“体验型”班会课的四个

16、环节包含了道德品质的三个层面,要求我们逐层提炼升华,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如:“学会感恩”主题班会,学生在同学之间的感恩互动、师生之间的感恩实践和亲子之间的感恩实践等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自己身边无数的爱,在感悟中学会感恩,健康成长。这种班会课模式形式新、方法活且生活化、人本化。更重要的是,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了班会课的新模式,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了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实践证明,在班会课中引入新课程的理念,能够调动每位师生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班会课过于僵化、千佛一面的局面,建立和谐、公平、人性化的班集体。意大利诗人但丁认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我们要加强对班主任实施德育的主渠道班会课的研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样,我们的班会课一定会风景这边独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