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社”——稻作生产礼俗下沟通神灵的仪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0590075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社”——稻作生产礼俗下沟通神灵的仪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做社”——稻作生产礼俗下沟通神灵的仪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做社”——稻作生产礼俗下沟通神灵的仪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社”——稻作生产礼俗下沟通神灵的仪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做社”稻作生产礼俗下沟通神灵的仪式 摘要 : “做社”这是嘉兴地区的先民们与神灵沟通一种礼俗。这种礼俗仪式也成了稻耕文化背景下的一种祭祀土地神灵的稻作礼俗。做社的目的一是祈求土地神灵保佑社主们安康快乐,二是保佑社主们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是免励社主们要相互遵重、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做社的地点设在社主家中。做社的社户以自愿结成。做社的过程有到本庙礼拜、设神坛、排神码、请神、接神、唱社书、送神。由太保先生(旧时祭祀的主持人)负责全程的进行。 关键词 : 做社;礼俗;仪式; 地处江南水乡的嘉兴地区地势平坦,河湖交叉,雨水充沛,是名符其实的“渔米之乡”。是历史上种植

2、水稻的重要地区,是典型的稻作生产区,随之而产生的稻耕文化也成了嘉兴地区特有的个性文化,是吴越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整个江南稻耕文化的一部分。 嘉兴地区历来有“信鬼神,好淫祀”的习俗。遇到任何大事或自然灾害,首先想到的是”求巫”。稻农们赖以生存的就是土地,在科学技术还不很发达的过去,百姓为了祈求百姓安宁,六畜兴旺,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或田稿丰年之间或每到一定的季节如春节,秋季,新姜上市等要搞一些仪式或庆典祈求各路神仙的保佑。经过历代的传承这种仪式便成为一种固定的礼俗,由于这种礼俗的形成和”稻耕”有着密切的联系,俗称“稻作生产礼俗”,是江南稻耕文化的一部分。 稻作生产礼俗是江南稻耕文化的一个方面,它的

3、诞生主要依附于稻作生产之中,有了稻作生产,才有稻作生产礼俗。稻作生产礼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指稻作生产过程中的礼俗,即生产过程中一些“规章制度”;其二是指稻农们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些与神沟通的做法,例如对土地神灵的崇拜和祭拜等, 这在嘉兴地区有做社,敲木梢,拜斗,待佛(骚子鼓),敬佛等仪式。 一、社日的来历 做社这是祭祀土地神的一个礼俗。在科学还不发达的过去,江南稻农们认为要取得稻作生产的丰收必须得到土地神的保佑,因为土地神是土地上最大的神,是“地母”。历来有“天公地母”的说法,即天上以天帝为大,地上以土地神为大。“地母”就是土地神,管辖着整个土地,属于保护神,在古代又被称为社神。 由上可知,“社者,土地之主也”(何林)。“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社,以报功也。”(孝经)。土地之辽阔,不可一尽而祭,故划地为社,而祭之。所以“社”还是一个地域的单位。“方六里,名之曰社。”(管子乘马)“二十五家为社”(杜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