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分期施治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8928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分期施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分期施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分期施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分期施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分期施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分期施治张政(成都风湿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摘要:在痛风诊疗过程中,应摒弃“痛风的特点是急性发作,治疗的措施是抗炎镇痛”的固定思维,必须充分认识到痛风的4个阶段: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痛风间歇期和慢性痛风石形成阶段。笔者翻阅大量文献,同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力求给不同阶段的痛风患者设计出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分期施治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by Stages on Gouty ArthritisZhang Zheng(Chendu Rheum

2、atism Hospital,Sichuan Chendu,610031)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gouty arthritis,should abandon the established pattern of Gout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cute attack,the treatment measures of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must fully recognize the four stages of gout of “hy

3、peruricemia,acute gouty arthritis,intermission of gouty arthritis,chronic tophus”. The author read a lot of literature and combined with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strives to design the treatment plan of “more rationalization,more scientific,more personalized” to the different phases of gout patie

4、nts.Keywords:Gouyt Arthritis;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by stages当前,中西医在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西医善于控制痛风急性发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病情,而中医虽然治疗缓慢,但副作用较少,尤其在对间歇期痛风、慢性痛风、难治性痛风等辨证治疗上有着西医所达不到的预期疗效。现将本人近些年对痛风治疗方法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1 高尿酸血症引起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就是血尿酸升高,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高尿酸血症15%-20%会引起痛风性关节炎,而其余的便是

5、常提到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即无痛风的相关症状)。此外,由于体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血尿酸浓度时有变化。所以临床上要对疑似患者做血尿酸的反复测定,并结合其它相关诊断和检查,方能判断出是高尿酸血症,还是痛风性关节炎。11 中医本院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活血化瘀、利湿清热、补益脾肾”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中医处方。常用中药:丹参、木瓜、化血胆、车前草、甘草、红花、枸杞、威灵仙、牛膝、蝎子等活血化瘀;土茯苓、白术、凹头苋、冰草、青风藤、冬葵、蜈蚣、僵蚕等利湿清热;丹参、枸杞、鹿茸、薏苡仁、山药、杜仲、淫羊藿、萆薢、黄连、车前子、海参等补益脾肾。12 西医西药降尿酸相比于中药副作用要大,但见效比较快

6、,这是很多患者比较青睐服用西药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建议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可从碱化尿酸和降尿酸两方面着手:当尿PH值低于5.8时,在医生建议下服用碱性药物(碳酸氢钠),用以碱化尿液及酸血症,调和血液酸碱度,使PH值维持在6.26.9之间。当尿酸大于520mol/L,运用强效药物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服用别嘌醇片能减少尿酸的生成。2 急性痛风痛风急性发作多发生于午夜,发作时疼痛如刀割,有咬噬感,热痛红肿较为明显。张学武1表示急性痛风90%为急性单关节炎,50%的患者首发症状为第一跖趾关节,如果患者突发下肢某单关节红肿,且6-12h疼痛达到最高峰,则高度怀疑为痛风。另外,强调对痛风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7、包括代谢综合征、慢性肾病、生活习惯、家族史及用药史等。21 中医我院医生普遍采用“内服中药、针灸拔罐、外敷药贴”的方式治疗急性痛风,能较好地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减少发作频率,降低血尿酸浓度。(1)内服中药:当归15g、茯苓25g、薏苡仁30g、黄柏25g、地龙15g、苍术25g、虎杖10g、牛膝20g、萆薢10g、赤芍15g等加水煎服,每日2-3次(2)针灸拔罐:用三棱针浅刺至出血,拔罐吸出适量淤血,使体内邪毒湿热外出,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3)外敷药贴:山龙、冰片、大黄、红花、鸡血藤、白及、乳香、羌活等研磨成粉,用酒和蜂蜜调成糊状,高温加热5分钟,冷却后即可敷于患

8、处。贴敷时间为58h,每日一次,5天为1个疗程。22 西医施桂英2指出急性痛风的治疗以迅速解除关节疼痛和炎症为目标,应采用安全有效的消炎止痛药物,如:NSAIDs、秋水仙碱、关节腔皮质类固醇、口服泼尼松、肌内或皮下注射促皮质素(ACTH))及生物制剂。刘湘源和李树强3认为药物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合并症及经济状况等进行选择,越早使用药物就越能有效控制症状,建议在发作前24h内使用。3 痛风间歇期痛风间歇期是两次急性痛风发作之间的间隔阶段,通常为数月至一年。此阶段很多时候症状并不典型,关节周围皮肤出现脱屑和发痒也容易被误诊为皮肤病,令少数医生和一些患者误认为痛风已不治而愈了,这是一种错误的主观判

9、断。此阶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若没有积极治疗或治疗不规范,痛风反复发作,疼痛感加重,且受累关节增多,病程延长,逐渐发展为慢性痛风。31 中医此阶段的治疗,我们倡导采用温成平先生4“以泄浊排尿酸为主,配合补肾健脾药物以扶正”的药方,该方由土茯苓60g,川萆薢30g,玉米须30g,炒薏苡仁18g,豨莶草15g,山慈菇18g,姜黄12g,桑寄生15g,延胡索18g,佛手12g共10 种药材组成。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可在基础药方上适当增减,以此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32 西医西药治疗在阶段的目标主要是促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生成,丙磺舒和苯溴马隆能促进尿酸排泄量的增加,但两种药物均对肝肾有所损害,因此需要定期检查

10、肝肾功能;别嘌醇、奥西嘌呤、非布索坦等药物对抑制尿酸的生成,作用性强,效果明显;此外,氯沙坦、非诺贝特等可辅助用以降低尿酸水平。4 慢性痛风石需要注意的是,若不能及时将血尿酸的浓度控制在正常范围,容易导致病情的反复发作,产生痛风石,侵蚀骨质使其缺损,改变关节结构,使关节僵硬化畸形。还可诱发肝肾功能衰竭、缺血性脑中风、高血压、冠心病、股骨头坏死等多种并发症。久而久之,形成“严重越难治、难治越严重”的恶性循环,其危害性不言而喻。41 中医何羿婷5表示痛风慢性期在采用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上,兼顾其标,即在补虚的基础上,通经活络宣痹,寓通于补之中,同时还强调了饮食调摄在痛风治疗中的重要性。我院痛风攻关小组

11、经过长期研究和临床施治,总结出“中药内服、药浴、外敷、食疗”一体化的痛风治疗方式。在减缓病情发作、降低血尿酸、阻止痛风石形成、预防肝肾功能受损等环节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42 西医当前西医针对慢性痛风的主要方法是降血尿酸,如:别嘌醇、非布司他、奥昔嘌醇、苯溴马隆、非诺贝特、丙磺舒、氯沙坦等,但有时在病情发作时服用此类药物反而容易加剧关节症状,同时副作用也相当明显。因此,笔者认为抗炎止痛时,应当在医生的建议下减少或停用降血尿酸药物,而根据痛风石的大小必要时可采取微创手术,我院目前常用的免疫净化的净骨疗法比较受欢迎。5 结语 我国痛风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痛风发展到晚期会造成关节的畸形甚至残疾,

12、给人们的生活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各临床医家对痛风病因病机存在不同的认识,临床分型论治尚无统一见解,因而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痛风进行了不同的分型论治或分期论治6。 在笔者看来,当前不少医院对于痛风的治疗方法存在倾向和喜好问题,一些成本和费用较高的设备和技术在临床推广上遇到了一些困难,不少医生和患者对于新技术的理解明显不足,中医辨证施治痛风的理论仍未达到新的高度,西医治疗痛风的副作用已经越发明显。如何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真正用于临床,如何将二者的互补优势更好的体现出来,如何让患者享受到价廉且疗效好的痛风治疗方法,这些都是我院今后重点研究和攻关的方向。参考文献1张学武.痛风的规范化诊治迫在眉睫J.北京大学学报,2012-4,44(2).2施桂英.急性痛风关节炎的治疗选择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2-1,10(1).3刘湘源,李树强.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09-3,3(3).4黄琳等.温成平教授内外结合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2).5何羿婷.痛风慢性期的中医治疗J.新中医,1999,31(5).6王建明,张艳珍等.结合西医分期,分型辨治痛风初探J.环球中医药,2012-4,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