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社保需要走出“碎片化”困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87849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热点社保需要走出“碎片化”困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申论热点社保需要走出“碎片化”困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申论热点社保需要走出“碎片化”困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申论热点社保需要走出“碎片化”困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热点社保需要走出“碎片化”困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申论热点:社保需要走出“碎片化”困境(以下材料内容是由中公教育专家编撰提供:)国家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27日向社会公布,引起了很多人的期待。许多人注意到,纲要明确,要在“十二五”期间,推进制度的统筹和衔接,并就养老、医疗保险方面的接续提出具体要求。这意味着,长期以来处于“碎片化”状态的社保制度,有望逐步实现“一盘棋”。社会保障的“各自为政”状态一直备受批评。养老保险,就有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保、机关事业单位四种养老模式,缴纳方式、缴费标准不同、待遇更是相差甚远。医疗保险,也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种,筹资方式、报销比例、起付线、封顶线等均不一致。制度的不同影响着公平的实现,

2、也使参保人员在就业状态变动时面临不同种类社会保险的“选择难”、“衔接难”。社会保障的“分疆而治”,让许多人深受其苦。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最高只做到省级统筹,虽然近年来国家制定了转移接续办法,但一些地方欢迎年轻人来缴纳社保、却不愿他们在那里退休,人为设置障碍,增加了不少参保人员的办理难度,甚至影响到其养老待遇的享受。更有大量随儿女在异地生活的退休老人,医保卡在异地失灵,看病吃药仍须回原工作地报销,一年年辛苦奔波,平添许多烦恼。既然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已基本实现对象全覆盖,劳动力流动日益频繁,为什么整合衔接始终难以做到“无缝”,“一盘棋”的推进仍举步维艰?是技术上不具备条件?还是

3、缺少政策措施?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并非问题关键。我国“金保工程”开展近10年,预计到“十二五”末将有8亿人拥有社保卡,技术支持已经没太大问题。而政策方面,经过不少探索和努力,社会保险法已经相当明确,应该说方向清清楚楚、没有疑义。真正的难点,恐怕就在于利益调整。不同制度能不能进一步统筹整合?那些处于待遇较高制度中的参保者,会不会在这种“调整”中担心待遇降低而产生抵制拖延情绪?人员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能不能顺畅地跟着走?“转出地”希望人走了但别把统筹基金带走,“转入地”则担心要用积累的资金来补贴新来的劳动力,地方财政利益分配如果不合理,就会影响接续的实际操作。也正是利益的反复羁绊,使一些整合

4、接续政策即使出了台也难以顺畅落地。社会保障制度走到现在,成就和问题都不是一天形成的,不可能推倒重来再从零起步进行完美安排。弥合“碎片”间的缝隙、满足不同群体的诉求、平衡方方面面的利益、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更加完善的顶层设计。如今纲要的出台,给广大参保者以信心和希望。另一方面,有了顶层设计还要实施到位,这就需要方方面面打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提高对社会保障公平性、统一性的认识,不再光算自己的“小账本”,真正做到为百姓利益着想、为长远发展着想。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7月1日,除西藏和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一齐步入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时代。从两个月前的“闻调色变”,到5月份全国各省区市“集中听证”、6月份

5、陆续公布实施方案,阶梯电价终于在备受关注、纷纷扰扰中有了定局,平静上路。不过,阶梯电价方案的落地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而对以水、电、气先行先试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来说,阶梯电价无疑更是一次“探路先锋”。水、电、气、煤这类资源的价格改革,既牵涉长长的产业链条,又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国各地差异很大。这些领域的价格改革,重要紧迫却又格外敏感。以此次电价新政为例,越来越受重视的“节能减排”行动、越来越巨大的发电企业亏损额,令改革势在必行。但电是每个家庭的日常必需品,即便有的地方苦口婆心强调“不会使大多数家庭电费增加”,也难免引发公众的“恐涨心理”。此前水价调价、汽油涨跌,几乎每一个地

6、方、每一次听证,都会引来关注、担忧乃至质疑。因此,资源价格改革中,改革的合理性与民意的承受度该如何理顺、求得平衡,是一个新课题。尽管,还有一些省份的电价方案没有在7月1日前按规定公布,还有一些地方的群众对最敏感的“阶梯”首档电量额度不满,但客观地说,大部分地方电价的调整方案,是一次政府与民意间良性互动的体现。一方面,不少地方政府在方案制定过程中,能拿出诚意倾听民声、正视民意;另一方面,从媒体到消费者,日渐懂得要“主张”不要“抱怨”,用好听证会等正常渠道来主张权利。我们看到,“民意质量”在提高,不少消费者不再只是走过场的“听证帝”,大胆说话、理性主张,甚至出现过没有一名消费者代表对听证方案表示完

7、全赞同的情况;我们也看到,“民意地位”在上升,许多地方的最终方案里,吸收了不少民意。最典型的一例,便是居民首档用电量标准平均覆盖了近九成百姓的日常需要,高出有关部门最初设计的80%目标。并不是说,只有不涨价甚至降价才算“尊重民意”。其实,即使是一项利国又利民的方案,群众也可能会产生疑惑、发生误解。这种时候,耐心解释、求得共识也是尊重民意的表现。从这点上说,阶梯电价改革从草案、征询公众意见到听证会和方案修改、实施,也是一次吸纳群众智慧、完善公共政策、求得社会共识的过程。公共政策不可能让全体社会成员、不同利益体都满意,但必定是维护最大多数民众根本利益,必定最大程度地考虑民众的满意度。电价改革仅是开

8、始,“上路”后的方案也还需继续“探路”。但它走过的路也是一个提醒:举凡涉及民生利益、牵动社会利益格局的改革事项,惟有信任百姓、尊重民意,才能获得真心拥护,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楼市调控不能放松刚刚过去的6月,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延续3月以来的回暖态势,成交量环比5月再创新高。楼市的全面回暖,或许已是不争的事实。房价反弹的风险在迅速积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尽管从统计数据上看,5月份多数城市的房价仍同比略有回落,但是,市场层面的变化比统计数据反映的要更快。很多地方排队买房的景象重现。在相同区域,新开盘项目定价普遍高于前几月,优惠促销的力度也减小了。二手房价格回升更是明显而直接,一些热点区域甚至又出现一

9、天一价的情况。楼市变化,“量在价先”。一般来说,成交量持续变化三个月到半年左右,房价会出现趋势性转变。第三季度,如果楼市成交量延续大幅回暖态势,对房价的影响会更加明显。同时,经济稳增长的压力、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降息带来的流动性、地方政府不断试探调控政策底线的举动、部分地方对限购政策落实不力,都对市场预期产生不利于调控的影响。市场普遍认为,楼市的“价格底”和调控的“政策底”已经双双出现,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影响下,市场预期的改变会令房价出现趋势性反转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房地产调控已持续两年多,成绩有目共睹。但要保持这一态势,困难和压力也不断加大。如果价格反弹,楼市再次出现“越调越涨”的尴尬局面,前期

10、调控成果可能毁于一旦。近期,国务院、住建部、银监会等纷纷表态,一面澄清市场关于调控要放松的传言,一面重申要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各级政府的坚定表态,让人们看到党和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态度仍然坚决、决心仍然坚定。这有利于缓和购房者的恐慌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市场预期。坚定态度的同时,有关部门也需要拿出更多办法。既要继续严格落实差别化的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等措施,更要针对市场变化的特点,动用相关政策储备,在支持首次购房和合理改善需求的同时,加大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力度。尤其是对松动调控政策、房价出现较大反弹、社会舆论反映强烈的地区,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约谈甚至问责。各方的心态也应该有所转变。地方政府

11、应该真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去,适应市场“退烧”以后正常的土地出让收入、住房成交量和房地产相关税收,逐步减少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开发企业应继续积极应对市场,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更好地适应市场。购房者也应打消通过房地产投资实现财富快速增值的想法,认清住房将逐步回归到居住的基本属性。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是调控的既定目标,继续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既是履行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符合国情的住房体系的必然要求。这不仅是少数人和少数地方的利益问题,更是事关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事关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事关筑牢执政基础的重大问题。房地产调控,任务仍未完成,不能放松,更不能反复。(以上材料内容是由中公教育专家编撰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