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材料概写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5257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8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材料概写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材料概写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材料概写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材料概写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材料概写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材料概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材料概写(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材料概写(一)信息筛选题示例1:阅读以下文字,给“知识经济”下个定义。以前的经济,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而知识经济则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答案: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答案解析:该段属于说明性文体,信息的筛选与概括的方法有别于记叙性文体,方法如下:什么东西 是 (具有的特点) 东西东西:“知识经济”“经济” 特点:(1)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2)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 (3)可持续发展 (4)新型(二)

2、概写信息题1了解新闻知识,筛选新闻信息新闻一般包含这样几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有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写作时可省去某些要素,但“何时”“何人(何单位)”和“何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筛选新闻信息也可主要抓住这些信息,另外新闻还要求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所以要拟写一句话新闻,了解这些新闻常识,学会筛选新闻信息是十分必要的。示例2:阅读以下短新闻,完成练习。陈一峰任教于广东惠州大学艺术系,为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他曾历时两年游历祖国大江南北,深入到少数民族村寨,画下几千幅速写。他的作品渗透着强烈的乡土情怀。1998年10月20日至25日,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惠州大学主

3、办的陈一峰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的50幅作品,大部分是他近年来的新作,这些作品造型敦实扑拙,用笔沉郁、厚重,其中的两幅巨作战争和和平,画面宏大,用笔豪放,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1)这则新闻的标题是 。(2)将上述文字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答案解析:这则新闻第(1)小题拟写新闻的标题并不很难,只要抓住“陈一峰”“画展”“北京”等关键信息就能概括出标题:“陈一峰画展在北京举行”。而第(2)小题拟写一句话新闻,实则是提炼导语,而导语是新闻的眼睛,拟写时一般要简明扼要地交代报道消息中的中心或结果,让人一下子了解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应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根据这些,我们可提炼出这样的一

4、句新闻:“中国美术馆于10月下旬在京举行陈一峰画展”。2把握材料中心,概括新闻信息新闻材料有的提供了导语和主体。导语部分中已讲了主要的新闻事实。这种题,导语就可当作一句话新闻,只不过受字数的限制以及语言简洁等需要,我们答题时要对其概括加工,对这种类型的新闻材料,我们重点要阅读其导语部分,在写作时千万不要受原材料中背景及主体部分中次要信息的影响。示例3:读下面一则新闻,用简洁的语言拟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购买力平价最新公布的计算结果,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2.6%,排在美国和欧盟之后。美国和欧盟分别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2%和19.9%。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在

5、世界排名第三,但中国仍属发展中国家,因为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高于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例,而美国和法国的人口分别仅占世界人口的5%和1%,大大低于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例。答案解析:这则新闻没有导语,导语揭示的主要新闻事实不明显,我们就需要在读通新闻的基础上,据我国经济总量排名情况和我国的国情等中心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一句新闻“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但我国仍属发展中国家”。3领会新闻内涵,注意概括分寸把数百字的新闻改为一句话新闻,当然需要概括,但不是说越概括越好,字数越少越好。在概括时要尽量标出新闻要素,尽量用足字数,体现具体性以及用事实说话的特点,这正是一句话新闻与概括一般段意的主要

6、区别。示例3中如拟成“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不写出“但我国仍属发展中国家”,在考试中就会被扣分,所以概括事实不能过于笼统,要领会新闻的真正内涵,注意概括分寸。4拓宽知识领域,捕捉时代信息拟好一句话新闻还要求有广博的知识,我们除了学好语文外,还要学好其他学科,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读懂供给的材料,准确把握表达的信息。示例4:北京晨报记者报道: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顺利返回地面后接受了媒体的采访,有记者好奇地问:“你在太空上看到万里长城了吗?”杨利伟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你对杨利伟的回答有什么看法?他的话有伤民族感情吗?答案解析:本题重在考察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语言的概括综合

7、能力。这个题目既要求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和语言概括能力。答题时,我们可引导学生从杨利伟的精神境界深入,推究出“杨利伟尊重的是科学,坚持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因而他的回答无伤民族感情”的答案。(三)材料探究题1多则材料材料关系探究 这类试题一般呈现几则材料,请学生写出探究结果。学生在对材料的认知、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归纳,最后概括出结论。 对几则材料的理解,前提是探究材料之间的关系。几则材料之间一般有共性、并列、因果、对比等关系,下面分别就这几种关系的试题呈现方式进行研究。(1)共性关系探究 这类题提供的几则材料之间在逻辑上具有共

8、性关系,学生必须在探究过程中提取几则材料的“公因式”,归纳出共性,得出结论。【示例】2008年重庆市中考语文作文题之一23(2)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不脱离材料内容,任选一个角度立意,自拟标题,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紫藤萝瀑布)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冰心谈生命)生命中不光有风和日丽,也有苦雨凄风。面对风雨,我们要坚信:黑暗过后是黎明,寒冬过后是阳春。用你的激情点燃生命的火把,去迎接生命的挑战。(高建群感谢创伤)这虽然是一个材料作文题,却考查了学生的共性探究能力。只有探究出几

9、则材料之间的共性关系,才能准确立意。很多考生只从表面提取了“生命”这个“共性”而导致偏题。我们深入探究,几则材料的侧重点分别是“不幸”“苦痛”“苦雨凄风”“创伤”,提取这一共性,正确的立意是“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感谢创伤”等,切合2008年的热点问题汶川大地震。【示例】2005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7综合下面几则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能生发出一些感想,请将你的结论简要表述出来。(3分)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桃花源记)答:仔细探究该题中的三则材料,其共性为“四海一家”、“讲信修睦”、“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契合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答案不言而明:和谐社会需要人们来共同创造;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共创和谐社会;伸出友爱之手,共创美好明天等。【示例】仔细阅读下面几段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1944年,美国一家演艺公司的主管告诉一个前来试镜、梦想成为演员的女孩:“你绝对不是当演员的料,你最好去找一个秘书的工作,或者当公司雇员,再不然干脆早点嫁人算了。”这个女孩就是后来名扬四海的好莱坞明星玛丽莲梦露。1954年,盖“乡村大剧院”旗下一名歌手首次演出后就被开除了,老板毫不客气地对那名歌手说:

11、“小子,就你那破嗓子还想唱歌,还是回家开卡车去吧。”这名歌手叫艾尔维斯普雷斯利,后来大放异彩,红遍全球,绰号“猫王”。1984年,河南省郑州市乒乓球队教练对一个身高只有1.55米的女孩说:“你个子太矮了,腿短胳膊短,怎么练也打不出来。”毫不通融地将她拒之门外,连试试的机会都不给。后来,这个女孩却凭着不服输的顽强精神和高超球艺,成为世界上拿冠军最多的乒乓球女选手,她的名字叫邓亚萍。我探究的结果: 。这三则材料之间的共性比较明显,但必须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探究。从反向人物角度可得出“人不可冒相,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看待人”的探究结果;从正向人物角度可得出“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的探究结(2)并列关

12、系探究果。几则材料之间相互无联系,处于并列平行状态。只须对几则材料进行分别探究,各自得出与材料吻合的结论即可。【示例】2008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7(3)下面三则材料的标题各有特点,请参照示例,对(二)(三)则材料进行探究,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拟标题的哪些方法。(4分) (一)奶奶你在哪?“你们是从北川过来的么?”“你们认识王庆芳吗?”这天上午,在重庆医科大学读书的吴花芳在西南医院急切地向灾区伤员打听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是她北川高中同学邓军的奶奶,震后邓军即与奶奶失去了联系。“听说北川过来的这批伤员分布在全市9个医院,最远的在涪陵。无论如何,我都要找到奶奶,然后去照顾她。”吴花芳眼睛湿湿地说。(二)

13、“妈,别哭,你还有我”七岁女孩王雨看见不时流泪的妈妈,小小年纪的她掩饰着脸上的伤悲,依偎在妈妈怀里:“妈,别哭,你还有我呢。”其实,小王雨内心的伤痛不亚于任何人,她的孪生妹妹因地震而离去,她偷偷哭过好多次,但在父母面前,她明白,必须坚强,她是父母唯一的支柱。(三)特殊的“请战书”重庆大坪医院抗灾指挥部收到了几封特殊的“请战书”。交“请战书”的正是在大坪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他们申请出院,就是想为灾区的伤员让出床位,而他们中有的刚进行手术不久他们的行动让全体医务人员十分感动。示例:从材料(一)中我懂得了可用疑问句的形式来拟标题。答: 该题中的三则材料之间无任何联系,处于并列平行状态,从对材料(二)

14、和(三)分析探究中,可分别得出不同的结论:材料(二)引用人物的典型语言作为标题,材料(三)运用修辞手法,抓住关键信息来拟题。(3)因果关系探究几则材料之间是因果关系,或者隐含着因果关系,需要深入探究,从原因探知结果。【示例】综合下面有关资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达。1949年,我国人口为5.4亿,到2000年则增长为12.95亿。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左右,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人们为了获取这些资源,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山秃林。该题中的四则材料虽然是并列关系,但从不同角度表明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平衡的原因,是隐含的因果关系,所以该题的参考答案是人口增长过快和过度开发造成资源危机,生态平衡失调,环境质量下降;因此要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平衡。【示例】阅读下列材料,作一些思考。材料一: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