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50623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技术型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路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应用技术型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路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应用技术型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路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应用技术型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路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应用技术型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路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技术型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路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技术型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路探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技术型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路探讨-高等教育学论文应用技术型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张纯记(宁波大红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宁波大红鹰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贸专业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3jyyb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9 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较快的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增长,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办学定位不清晰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下滑、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等问题日益突出。201

2、4 年2 月26 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特别提到“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1。这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普通本科高校“千孔一面”的现状,有利于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促使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形成和发展,使其办学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创新办学理念、专业培养方案拟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着手,本文仅就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这一方面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应用技术型高校经济学教学现状与改革必要性 1 经济学教学现状 目前,在应用技术型高校,对经济学教学的

3、重视程度有所提高,经济学教学质量得到逐步提高。经济学作为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比较普遍,但是作为经济学课程群来讲,在一些应用技术型高校存在课程开设不足的问题。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受重视程度比较高,几乎在所有应用技术型高校都能得到保证开设,但作为经济学课程群组成部分的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世界经济等课程,一些高校则进行了有选择地开设。有的高校对经济学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投入不足,忽视教师队伍建设,认为经济学是基础课,随意安排新教师讲授。 在不少应用技术型高校,经济学教学还仍然沿袭传统本科教学模式。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4、,忽视学生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选择的教材往往理论性很强,甚至是大量经济学理论模型的堆砌,趣味性和现实性缺乏使得学生学习经济学有畏难情绪和学习恐惧症。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知识讲授,忽视对学生实践应用经济学能力的培养和经济学基本素养的训练。 2 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转型,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全面创新。需要坚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在专业设置上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实际产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选择上更加贴近职业标准。这就要求应用技术型高校积极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济学教学改革更应走在教学改革的前

5、列。 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一技之长”、具有较强应用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专门人才。这和传统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按照应用技术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新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实践教学。这就要求应用技术型高校从专业培养方案到课程教学等方面都要紧扣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全方面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学科发展十分迅速。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科技发展对教学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和影响,慕课等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时空束缚。经济学教学一方面需要在教学内容上不断补充新的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和现实经济发展的鲜活事例;另一方

6、面,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经济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应用技术型高校经济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一些应用技术型高校,经济学教学仍然沿袭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还很不明确,对经济学教学的导向作用受到很大的制约。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学目标不符合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经济学教学目标还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目标,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教学目标与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较大的差距。第二,教学目标未能体现专

7、业培养目标。课程培养目标应该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但在经济学教学中过于强调其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对不同专业的教学采取同样的教学目标,未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第三,教学目标未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教学目标应同时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目标,应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有直接的指向作用,促使教和学目标一致,从而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经济学教学目标侧重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重视不足,未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2 教学内容不合适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主要依托,教学内容的组织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影响和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的成败。有的应用技术型高校,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普通高等学

8、校没有太大的差别,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应用的问题比较突出,教学内容与应用技术型高校定位不符。有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只安排西方经济学,不安排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理论,导致教学内容不完整。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需要通过课程建设展开。经济学课程建设还处于注重网络课程等形式变化,缺乏案例库建设、实验或实践教学等实质性的内容变革。由于缺乏课程间的统筹协调,课程之间存在教学内容重复、同样的教学内容表述不一致等问题。适合于应用技术型高校使用的经济学教材较少,有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还在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经济学教材,这些教材相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而言存在内容偏深、理论性

9、太强、缺乏现实案例等方面的问题,增加了学生对于学习经济学的畏难情绪。 3 教学方法不得当 由于经济学理论比较难懂,模型推导又很难理解,传统经济学教学较多地采用教师讲授方法进行教学。过多地采用讲授方法容易产生“填鸭式”的低效教学,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学生应用能力训练不能得到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单一讲授法缺乏课堂吸引力,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关注度和抬头率很低,在有的经济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上面讲PPT、学生下面玩手机”成为常态。虽然说多媒体教学走进经济学课堂已经比较长的时间,但在经济学教学中还存在对于多媒体教学使用不当的问题,有的教师

10、把多媒体教学简单理解为课件制作和课堂放映,有的以多媒体教学为借口放弃了课堂应有的板书,即使在课件制作上也存在课件制作简单,有的甚至是书本文字的照搬等问题。对于经济学教学而言,案例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经济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但在经济学教学中存在案例教学不足、案例选用不当、案例比较陈旧、案例分析不深入等问题。 4 教学考核不合理 教学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以及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应用技术型高校的经济教学考核中,在对于教的考核和对于学的考核两个方面都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因素。在对于教师教的考核方面,有的高校在科研方面给予教师较大的压力导致其教学投入不足,有的对于教师的评教还存

11、在领导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不能从多个方面对教师教学做出科学公正的评价。在对学生学的考核方面,不少高校仍采用期末考试为主(占总评成绩70%以上)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平时不学习,临时抱佛脚”的学习和应试方式,在试卷命题、复习和考试阅卷环节也存在一些令学生感到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地方,比如有的老师给复习资料、有的老师不给复习资料,有的老师改卷严格、有的老师改卷宽松等。试卷考试可以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却未必能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情况进行考核。 三应用技术型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路 1 明确教学目标,强化其对经济学教学的导向作用 充分重视教学目标对于经济学教学的重要导向作用,把明确教学目标摆在

12、经济学教学改革的突出和重要位置,使其发挥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首先,应结合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明确经济学教学目标。经济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经济学基本知识,更重要的还应包括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比如使学生学会经济学学习方法以提高自学能力,学会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等都是很重要的。其次,应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明确经济学教学目标。按照课程培养目标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核心的要求,经济学教学目标应体现出专业培养目标,不同专业的经济学教学目标要有专业异性。比如,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理论分析

13、和实务操作能力,经济学教学目标应包含为达到此专业培养目标而提供基本的经济学训练的内容。第三,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经济学教学目标应主要从学生学的方面拟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2 优化教学内容,促进经济学课程建设和加快教材编撰 按照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定位优化经济学教学内容。在必须、够用原则指导下组织经济学理论内容的教学,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组织经济学实践应用内容教学。课程设置上,不能只安排西方经济学内容,也要注意安排比较充分的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经济学学习能够实现“洋为中用”,注意协调好经济学教学的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国际化与中国化问题2。促进经济学课程建设,

14、鼓励和支持课程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给予在实践教学方面改革投入必要的资金、技术支持。建立和完善课程组制度,加强不同课程间的教学内容协调,保证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构建经济学课程群,注重发挥课程群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综合化、一体化和系统化的培养优势3。重视教材建设,加快适合应用技术型高校的经济学教材编撰工作,组织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有经验教师编撰经济学教材,尤其要把实践教学方面的比较紧缺的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重点工作抓紧落实。 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经济学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应用技术型高校的经济学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合于应用型高校经济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传统单一讲授式的课

15、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用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翻转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影像、录音、视频信息和互联网内容等丰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获取经济学信息4。要不断更新经济学新知和教学案例,建立经济学教学案例库,经常用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诠释经济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公开的经济数据进行初步的研究活动,通过研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经济学运用能力5。要加强实践实验环节的教学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在实验室现场指导学生软件操作,了解学生操作程度,及时修改教学方案,从而可以达到夯实教学效果的目的6。鼓励教师推行翻转式教学、“慕课”教学等新兴教学方法,给予教师教学改革必要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4 建立和完善教学考核体系,实现经济学教学评价的公平公正 不管是对于教的考核,还是对于学的考核,建立和完善考核体系都是必须的。只有通过建立和完善考核体系,才能从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经济学教学,实现经济学教学评价的公平公正,并进而成为保障和促进经济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对教师的教的考核方面,应建立学生评教、教师听评课、领导听评课、专家听评课、教学效果考核等综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