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谋转型实干争先促升级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38644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放思想谋转型实干争先促升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解放思想谋转型实干争先促升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解放思想谋转型实干争先促升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解放思想谋转型实干争先促升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解放思想谋转型实干争先促升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放思想谋转型实干争先促升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放思想谋转型实干争先促升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放思想谋转型实干争先促升级-学校党建论文解放思想谋转型实干争先促升级 廖明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将按照“加速转型、缩差领跑”的基本思路,坚持以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产业大转型为主线,着力率先转型、整体升级,在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中争先进位,加快推进创新、开放、活力、绿色、富强新东宝建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16年,力争初步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安全的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一、调优结构,增强转型发展实力 (一)调优投资结构 打造投资平台,以北城新区建设为主抓手,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重大民生项目

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土地收储及出让、设施委托代建等制度,加大多元化投资力度,更大规模争取国家资金,更大力度利用区外资金,更优政策激活民间资本,使投资的重点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优化相适应。扩大投资规模,转变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方式,严格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评审制度,推动投资从抓常规性投入向抓有效投入、高效投入、产业链投入转变;从抓一般性项目向抓战略性、支撑性、龙头型大项目转变。力争三年内引进亿元项目15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 (二)调优企业结构 坚持大企业、大集团培植与中小企业培育两手抓,构建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格局。一

3、是培植大型企业集团。围绕产业链延伸配套、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支持企业扩规改造、裂变发展。培育3个百亿企业,引导洋丰抓住上市机遇,大力发展新型肥料、磷精细化工产品、磷石膏及伴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力争2015年销售收入达150亿元;支持宝源木业实行战略重组,建设OSB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和林产品交易市场;推进葛洲坝集团水泥异地技改和总部物流中心建设。培育3个50亿元企业,支持众和纺织企业跨行业发展,建设生物食品工业园;积极服务凯龙集团乳化炸药生产线、纳米碳酸钙生产线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服务金龙泉集团饮品生产线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二是壮大中小企业集群。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4、,通过“一企一策”措施,抓好资金、融资、土地等要素保障,壮大规模企业群体,力争2016年全区亿元企业达到100家以上。三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华能热电、新瑞仹、腾宝建材等项目早建成早投产,力争华能热电2015年产值达到20亿元,新瑞件、腾宝等企业2016年产值突破10亿元。 (二)调优产品结构 支持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全面增强企业商标注册、培育、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打造自主品牌。加快行业协会建设,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中小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多方位培育知名品牌,力争三年内新申请商标400个以上,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个以上、湖北名牌产品6个以上、地理标志商标4个以上。 二、做强产业,提升工业发

5、展水平 (一)大力发展先导产业 以东宝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培育壮大电子、装备和机械制造、森工家具(居)三大产业集群。大力引进电子原材料生产、电子元器件和零部件制造、电子终端产品开发等项目,力争2016年电子企业超过30家,产值突破150亿元,实现电子产业从无到有。推动机械加工产业园提档升级,力争2016年装备和机械制造企业超过50家,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实现装备和机械制造产业由小到大。加强森工上游基地建设,延伸下游精深加工终端产业链,重点打造家具、门窗、地板等品牌产品,力争2016年森工家具(居)企业超过50家,产值突破150亿元,实现森工家具(居)产业由弱到强。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制

6、定和落实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打造传统产业“升级版”。磷化产业:加快洋丰产业园建设,延伸磷化产业链条,推动磷化产业向深加工、精细化方向发展。建材产业:改造石灰石加工、水泥生产等行业炉窑20座以上,深度开发石膏、石灰石等资源,发展高档石膏粉、石膏板及超细微轻、重钙产品;关停葛洲坝水泥厂老生产线,合理利用工业废渣,大力开发新型建材产品。纺织产业:大力推广应用“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推动棉纺产业向“三无一精”(清花无卷、纺纺无接、织布无梭和精梳)方向发展,支持纺织产业的外向型发展。加快推进余热发电、华能热电热能利用等项目建设,关闭一批高污染、高消

7、耗的小膏粉厂、小石料厂、小煤矿,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三)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积极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加快子陵风电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小型化综合应用,提高太阳能照明、加热等设备普及率;鼓励企业与农户联合开发利用沼气;抓好石桥驿生物质发电项目,树立示范引领;支持恒生源电子推动锂电池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抓好世昌秸秆蛋白饲料等项目建设,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马应龙上清丸等项目建设,引导瑞康药业、道地药材等企业大力研发新型中西药物和保健品,提升生物产业发展水平。 三、突出特色,提高现代农业质效 (一)构建新型经营体系 通过

8、政策引导、项目倾斜,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力争到2016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200家以上,培育市级以上示范社、联社50家以上。建设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完善区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力争2016年全区流转土地13万亩以上。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利益联结关系,推进订单生产,打通“农超对接”渠道。 (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 重点扶持山缘山珍、德源石碾米等企业提档升级,加快农副产品加工园建设,大力发展粮油、畜禽水产品、果蔬等农产品加工业。强化政策扶持,对满足年产值过亿元、带动农户过500户、年缴税金过百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资金奖励。鼓励优势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

9、,力争2016年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00亿元。 (三)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按照“全域土地流转、全程机械作业、全面绿色种养”的要求,以现代农业示范、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巩固生猪调出大县、肉羊养殖大县、油料生产大县的地位,冲刺粮食生产大县。推广高效种养模式,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和铁牛万亩农机农场建设,重点推广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等新技术,力争2016年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82%。深入推进“菜篮子”工程,扩大城郊设施蔬菜基地规模。抓好青禾、国龙、碧鲜、仙居红等一批精品示范园和香菇、木耳、油茶等一批特色基地建设。 四、服务城市,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

10、(一)强化规划引领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东宝区委关于进一步壮大城市经济、促进城市发展的意见,推进“一核两级三区”布局实施,突破性发展城市第三产业,力争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0亿元以上。 (二)夯实发展基础 围绕巩固提升老城区,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网格化社会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及示范创建等工作,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围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新区建设,推进服务功能配套,力争3年内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 (三)科学规划布局 编制商业网点规划,指导城市商业有序发展。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和重点片区改造,抓好商贸综合体、特色街区等规划建设,打造城市新地标,力争2016年建成杨家桥、胡祠堂

11、、文化宫、葛洲坝水泥老厂区等一批商业新中心,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 (四)提升产业业态 围绕构建现代新兴都市产业体系,提升传统商业形态,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社区服务和旅游等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大繁荣,进一步巩固中心城区商业主导地位。三年内力争新增市场主体12000家以上,其中限上商贸企业150家以上;引进35家企业总部落户;现代物流企业达到100家以上,总产值超过300亿元。 五、改革创新,夯实转型升级保障 (一)解放思想促转型 破除坐而论道、空谈非议的不良风气,树立不等不靠不争论、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破除局部利益至上、自以为大的本位主义,弘扬顾全大局、舍我其

12、谁的奉献精神;破除强调体制、环境等客观因素的畏难情绪,强化争取上级支持、主动作为的工作理念;破除陈规陋习、“四风”之弊,树立文明新风、清廉政风;破除不合适宜的条条框框,建立创新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优化服务促转型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包联服务、文明执法“大比武”活动,采取台账管理、分类实施的办法,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服务提效;开展干部“大评议”活动,通过网络问政评作风、点将服务评能力、综合考核评绩效等,完善“四大家”领导和部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项目、服务市场主体的包联机制,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实行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实行企业注册、登记“先照后证

13、”,优化服务环境,塑造重商、亲商、惠商、安商文化。 (三)创新支撑促转型 强化科技创新投入,确保财政每年在科技领域的直接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不低于1.8%。设立1000万元的自主创新发展基金,加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明专利授权等奖励扶持力度。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深入推进“个十百千”工程,重点打造2个以上行业产业领军型创新团队,树立10位具有创新意识和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典范,引进和培养100名技术专家和专业人才,专利授权累计达到1000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对接,重点支持洋丰、宝源、凯龙等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力争三年内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创新项目100个以上,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 (作者系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 楚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