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语文九下《配套练习》全本古文翻译注释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05383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J语文九下《配套练习》全本古文翻译注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SJ语文九下《配套练习》全本古文翻译注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SJ语文九下《配套练习》全本古文翻译注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SJ语文九下《配套练习》全本古文翻译注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SJ语文九下《配套练习》全本古文翻译注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J语文九下《配套练习》全本古文翻译注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J语文九下《配套练习》全本古文翻译注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53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陈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陈元方:“你的父亲在吗?”陈元方回答道:“(我父亲)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

2、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握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文章鉴赏该文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 ”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L

3、),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 (yu),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又一个启示是要有时间观念。 淮南子原道训写道:“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时间是生命的尺度。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自己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时间是速度和效率的要素之一。1 文章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办事

4、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道理: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内容】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朋友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家门口玩耍。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君子。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信还骂人,是无信无礼之人。朋友听后觉得很惭愧。-注释元方:即陈纪,字元方

5、,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即陈寔(sh) ,字仲弓,东汉颖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长,长官。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u) :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 。 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这年(那时) 。 非:不是。 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

6、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 惭:感到惭愧。 礼:礼貌。 不:不, “不”通“否” ,是不是。 已去:已经 离开。 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曰:说 则:就是 信(则是无信):信用古今异义词1.去 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 2.委 古意:丢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通假字1、尊君在不 “不”通“否”读 fou(三声) 表示否定。相当于“吗?”词类活用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p5354 后汉书郭伋传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

7、?”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和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译文郭伋开始去下属处巡视时,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依次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儿童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 ”郭伋象他们表示感谢。事情办完后,孩子们又将他送出城,并问“使君什么时候再回来”郭伋告诉了别驾从事史,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不想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了约定日期才进城。他就是

8、这样做人的。p77 鹦鹉救火简介中国传说故事.一天,一只鹦鹉飞往别的山头栖息,那里的禽兽友好相处,像个幸福的大家庭.鹦鹉虽然很喜欢这座山,但还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几个月后,那座山起了大火.鹦鹉看到,便入水中润湿羽毛,飞往那山空中,洒落毛羽间水想灭大火,这样往来反复,不以为苦.天神讥笑它愚蠢,滴水怎能浇灭大火?可是鹦鹉仍坚持这样做.天神被它的诚意感动,就降下大雨,浇灭了山上的大火.(卷九一引)-寓意不可以忘恩负义,在看到以前帮助过自己的人有困难时,应给予其帮助。原文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贵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遂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

9、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雨灭火。 (选自异苑 )-注释集:栖息。辄:总是。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濡羽:沾湿羽毛。尝:曾经侨居:寄居。善行:行为善良。嘉:多作美好,赞许,如嘉客,嘉宾。嘉感:赞扬并受感动。-译文有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相处很好。鹦鹉自己想:虽然很快乐,但是不是我长久居住的地方。于是就走了。后来,过了几个月,山中燃起了大火,鹦鹉远远看见了,就飞入水中,弄湿自己的羽毛,飞到山上,洒水(灭火) 。天神说:“你虽然有志气,但是力量微不足道。 ”鹦鹉回答说:“虽然我知道不能灭火,但是我曾经在此

10、山中住过,山中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都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见他们(遭遇火灾) 。 ”天神赞美它们的义气,随即将火灭掉。p84 王翦将兵原文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将李信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

11、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 9 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难词译解1.好:喜欢。 2.果:果断。 3.是:正确,与“非”相对。 4.引:带领。 5.顿舍:停止。6.以:因为 7.果:果真 8 辱:使受到侮辱。 9 为:惟。10 事:为什么做事。11 足:足够 12:非:必须要什么才能够。13 谢:推辞-译文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喜欢兵法,长大后为秦王效力。 秦国将领李信,

12、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经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终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王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一天,秦王问李信:“我想攻打楚国,在将军看来打算用多少士兵才足够?”李信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 ”秦王问王翦,王翦说:“没有六十万人不可行。 ”秦王说:“王将军老了,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 ”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打败了,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止,结果大败李信部队,秦军逃跑了。 秦

13、王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生气,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真使秦军受到了侮辱。现在听说楚军每天向西进发,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我吗?”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王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 ”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王亲自到灞上送行。 -译文解析一、王翦将兵中,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 王翦的谢病是因为秦王轻信李信的话疏远自己,自己是迫不得已告老还乡。当荆兵向西进军时,国难当头,王翦义无反顾,重新带领军队攻打荆军,表现了王翦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 二、当始皇要攻取荆,问两位将军需要将

14、兵多少时,李信回答曰:“不过二十万人。 ”他为什么这样回答?王翦回答曰:“非六十万不可” , “非不可”表现了什么? 答:李信年少气盛,考虑不周全,又刚刚以数千兵打败了燕太子丹,急功近利的想在始皇面前表现,所以这样说。王翦是一位老将军,久经沙场,能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很沉稳。p93 樊姬进谏译文樊姬,是楚国楚庄王的夫人,楚庄王下朝回来晚了,樊姬问楚庄王原因,庄王就说:今天和贤臣对话,不知不觉的天就黑了。 樊姬说:那么这位贤臣是谁呢?王说:是虞丘子。 樊姬手掩嘴巴轻笑。王问她为什么发笑。樊姬说:我有如此荣幸可以伺候大王,并不是不想得到大王的专宠,而是认为这样有损大王的形象。因此能够引进和我一样地位的妃嫔数人。我听说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十余年,却没有引进一个贤臣,如果他知道谁是贤良的人却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