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培养模式》doc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32224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培养模式》doc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培养模式》doc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培养模式》doc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培养模式》doc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培养模式》doc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培养模式》doc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培养模式》doc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要点创新培养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一、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总结2007年,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起始之年,也是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以此为契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奋斗之年,更是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教学实施跨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关键之年。回顾这一年的工作,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是在校党政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教务处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全院广大教师共同努力,顺利且圆满地完成了本年度的本科教学工作,并在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成绩也将在今后鼓励我们一如既

2、往、踏踏实实地工作,为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1、实施跨专业大类培养,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大连理工大学紧紧把握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全面素质及综合能力的要求,通过全面分析毕业生成长轨迹,确定了通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即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在各个行业起到引领作用的精英人才。在这一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学校于2006年率先在理工科院系推行了创新实验班试点工作。通过在实践过程中的总结和探索,学校又决定将文科跨专业大类招生、培养试点工作交给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院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及筹备,在学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院教师的齐心协力,确保了“1+3”模式跨专业大

3、类培养工作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人文社会科学大类招生培养是我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举措。学院现有五个本科专业,即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汉语言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法学专业、哲学专业。除新设哲学专业外,其余四个专业在跨专业大类培养前,都在实行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跨专业大类培养后,新入学的2007级189名学生中,有男生46人,女生143人,现随机分配在六个班级中,统一接受人文社会科学大类通识教育。目前,已开设的跨专业大类平台课程有中西文化比较概论、社会学、基础写作,下学期准备开设的大类课程包括传播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管理学、法学导论、哲学原理、逻辑学、政治学原理等。针对2007

4、级本科生跨专业大类招生所面临的培养方案实际问题,学院于2007年初就开始了跨专业大类培养方案制订筹备工作。学院的跨专业大类招生的筹备会议于2007年3月初正式召开,并成立了跨专业大类培养工作小组。会议不仅明确了各成员分工,而且还对人文学院开展大类招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具体调研及探讨;3月中旬,制订了跨专业大类招生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开始全面制订五个专业07级培养方案;4月末,学院开始积极申报辽宁省及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大类招生教学改革基金课题;5月至6月期间,学院又多次召开跨专业大类招生的筹备会议,邀请教务处领导及老师针对培养方案提出建议,反复对各专业所制定的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和完善;7月期间,学院

5、组织召开了跨专业大类培养研讨会,针对培养方案、新生入学后的教学、新生入学后的管理、可能遇见的问题等进行了广泛地讨论。同时,利用学校暑假时间,学院又对正在实施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国内外高校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调研;8月中旬,学院在将最终确定的培养方案上报教务处同时,还将各方面搜集的资料进行全面汇总及整理,探讨和起草学院跨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相关文件;8月下旬,学院组织并召开筹备会议,讨论起草的跨专业大类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最终确定了跨专业大类分流方案;9月初,学院相关领导同新生及新生家长座谈,并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精神和跨专业大类培养的相关决定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宣讲,广泛征求意见;9月末,在实践人文社会

6、科学大类通识教育方案的同时,学院又对学生的生活表现、学习态度、学生意见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并同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将学生情况准确地反映给正在精心备课的各位教师;10月初,新生进入了第一学期通识教育学习阶段。学院又继续调研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上表现、课后复习等情况,确立了学院、任课教师、学生三者间的沟通机制。此外,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能够认真负责地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关心和帮助,级队委员会、班级委员会、团支部、党小组等学生自治组织,从而比较迅速地实现了多层面、多角度的学生管理。2、深化教学改革,全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通过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

7、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及实施方案精神,在校党委、教务处和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学院始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确保新课程方案,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的教学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学院坚持以“调查研究为先导”,每次开课前对全体同学进行大学生思想状况问卷调查,了解同学大学前对政治课的总体看法与态度,并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的道德观、人生观、政治观、法律观方面等多维度展开调查,了解学生现状,有的放矢,教学与研究相长。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课程结课调查,从教育教学效

8、果、教学手段及方法、对教学及教材的意见建议等方面入手,深入了解总结,为进一步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全体教师认真备课,努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落实新方案的改革精神,切实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培养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先后派出各门课程负责人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200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入选教育部主办的首批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并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托课题立

9、项,还出版了多部教材、发表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学院根据自身发展定位,结合优势和特色,在社会科学大类培养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借鉴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根据我院各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广播电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公共事业管理、法学专业又在刚刚修订的06及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07级大类培养中专识教育的专业课程进行了结构调整,哲学专业也制订了全新的本专业培养方案。2007级本科培养新方案不仅贯彻落实了国家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的精神,也体现出我校人文学院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的全新特色。结合学生对本科阶段知识的需求状况,学院将文科学生所应获得的知识分成了五个层次,并设置了全校公共课程、人文社会科学大

10、类平台课程、专业大类必修课、专业大类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五个阶段的课程学习。此外,学院还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来保证本科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一,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及学校的相关文件精神,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思路。第二,及时向各本科专业布置教学任务,通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以教研室为单位定期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帮助各专业做好阶段性教学总结。第三,针对鼓励研究性教学、强化专业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亟待解决问题展开讨论,为提升教学质量献计献策。第四,保持并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教学管理,严格课程要求,实行宏观监控、多层面听课制,加强教风和师德建设。第五

11、,鼓励申报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立项,不断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本年度,学院多名教师获得教学改革立项,改革成果不断运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3、规范教学管理,以教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它们历来都是理工大学的本科教学工作的重点,它们也更是人文学院本科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紧密围绕学校有关加强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精神,针对学院教学中所显露的具体问题,与学院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加强教风建设,促进优良学风培养,引导全院师生营造一股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青年教师居多且师资力量有限等实际情况,人文学院将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推进师

12、资队伍整体建设作为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学院在一方面不断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同时,还加大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鼓励青年教师多听优秀教师授课、贯彻落实青年教师培养导师责任制等方法,实现了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飞跃。本年度有22名教师获得校教学质量优良奖,其中35岁及以下教师占65%,1名青年教师获得校教学质量优秀奖(青年奖),1名青年教师获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1名青年教师获得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在推进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方面,学院在教学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打造一支思想优秀、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曾先后派出部分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专业

13、教材培训班;各专业各系所的多名教师也参加了各专业的各类研讨班及学术研讨会;鼓励以科研促教学,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此外,学院一方面鼓励教授100承担本科生的必修课、选修课、专题系列讲座,另一方面也聘请资深的学者和实践界的专家进行本科授课和讲座,增强了本科教学一线的师资力量,得到了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增强了本科教学的实效性和含金量。为了进一步实现教风与学风的相互促进,学院开展了按专业、按年级、按班级、多层次、多角度的学风讨论会,围绕学校贯彻落实质量工程的精神,在分析目前存在问题、改进建议和措施的基础上,针对学风建设的不良因素,加强我院学风建设的具体办法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详细地讨论,并积极采纳合理建

14、议。4、重视课程实习,抓好毕业论文工作课程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实际、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各专业提前做好与实习单位的衔接工作。明确学生的实习任务及要求,及时听取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坚持规范实习日志,及时抓好实习考核。抓好毕业论文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我们教学工作的又一个重点。毕业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是本科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经过几届毕业论文的指导及我们不断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2007年2月末至6月末,为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加强毕业论文环节的管理,根据毕业生的具体情

15、况,我院协同教务处先后完成了论文资格审查、论文中期审查、学院论文自查和优秀论文评选及教务处论文抽查等工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所提供的论文题目要求明确,重点清楚;大多数教师能够完成每周与学生答疑至少一次,任务书和过程检查记录填写认真齐全,做到了对每一位学生都进行中期检查,起到了积极的督促作用;毕业论文工作安排适当,规范化程度有所提高;学生工作比较努力,完成的工作量比较饱满,得到了较全面的综合训练;在管理环节上,督促教师按要求给予学生指导,答辩环节师生都非常认真,受到了学校督察专家的好评。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由于师资力量短缺,当遇到出国留学、工作调动、攻读博士等实际问题时,教学计划调整的频

16、率较高。2、受到专业建设经费不足、专业资料不够丰富、文科学生实习经费偏高等状况的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专业学习和实践等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3、在课程建设中精品意识不强,双语教学师资匮乏。4、学院青年教师比重较大,强化教学管理、提高其授课质量和教学水平,已经成为学院当务之急。三、2008年工作要点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展望2008年的本科教学工作,学院将在学校领导关怀下,在教务处等部门的积极指导下,做好以下工作:1、抓好“人文社科类”招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构建通识教育课、学科大类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三级平台课程”体系,修订培养方案,逐步实行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完善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2、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及学校的相关文件精神,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思路。3、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高质量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新方案。4、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