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丝绸之路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 薛法根【内容提要】盛泽实验小学的特色建设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丝绸文化的道路本文从起源于文化、扎根于智慧、落实于课程、展望于未来这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关键词】盛泽实验小学 特色建设 素质教育 丝绸文化前言盛泽实验小学的特色之河,流淌的是丝绸文化的基因,奔向的是素质教育的大海在20年的历程中走过了从劳技特色——学科教学特色——课程特色三个阶段,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和做法起源于文化——丝绸文化背景下的苏南小城镇儿童素质教育一个领先十年的课题1989年,盛泽实验小学在华东师范大学杜殿坤教授等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开展了“以丝绸文化为背景,提高苏南小城镇儿童素质综合实验”课题研究,明确地提出了“夯实基础、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提高素质”十六字的改革目标,设计了“3、6、9”三阶段研究计划,建设了“实践、活动、交往”三大体系杜殿坤教授自信地说道:“这个课题可以领先十年!”当时学校领导对这句话还感受不深,可是经过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再来看,这个课题一点也不过时的确如此,这个课题找到了学校发展的源头——丝绸文化,指明了学校发展的方向——素质教育,这是一条学校特色建设的煌煌长河。
学校第一个三年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开发、利用丝绸文化环境,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学素质教育模式首先对课堂进行了改革,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现象,引进了杜晓新教授的“综合思维训练”课,专门指导学生“如何记忆”、“如何预习”、“如何培养创造能力”……没有教材怎么办,教师找教师编,周围都是好素材没有专家指导怎么办,先做学生再做老师,先取真经再经……不到一个月的实验,这两个班的学生思维明显比别的班活跃,记忆力、动手能力普遍较强……然后学校开发了系列丝绸文化劳技课,汇聚了36位有才艺的老师,组建了36门课程,学生可以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课程,自己中意的老师,大家把这样的授课方式称之为“课程超市”师生可以走进弄堂倾听72个半古老的故事,听听“小满戏”感受丝绸文化的独特魅力,来到“东方丝绸市场”领略中国最大市场的风采或者请来古稀老者说说“五桥晴市”的喧嚣,动动小手品味麦芽塌饼的清香……这样的课堂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一种划不掉的特色某杂志社在介绍盛泽实验小学教育科研经验时,特地划掉了“发展个性”四个字,理由很简单,“这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是要不得的!”这在现在看来难以理解,但是在当时却是顺理成章的事。
即便如此,学校也没有改变初衷,毅然把第二个三年计划定位于“如何适应丝绸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构建小学生个性发展教育模式”上教师在追求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薛法根老师的作文教学显得尤其突出素描作文”、“循环日记”、“作文仿写”等等写作方法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读写结合教学法”、“作文点评模式”等等教学成果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面对这种喜人的形势,学校及时组织了“作文节”系列活动,做到天天有评比,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节日……学生们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有的同学一天就写了三篇作文,有的同学还出版了作文集,还有的同学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发表获奖走进学校,“写作启迪智慧,阅读感悟生活”的标语鲜艳夺目,这就是学生校园生活的生动写照学校在寻找个性化的管理方式实验班采用了北京景山教材,实施了五年学制,制定了“快节奏、高速度、高质量”的评价标准,提出了“情真、眼明、心灵、手巧”的学生评价标准,推出了素质教育成绩报告单,改变了对学生素质的评价方式,在省内外得到了推广又是一个三年过去了,在上海专家的测试中,90.2%的同学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97.3%的学生精神饱满,学生认知能力中的观察、记忆、类比推理能力与同期上海儿童常模相接近,学生素质得到了长足的提高。
一条传承有序的文化之河 盛泽实验小学从一开始就把特色建设建立在文化的背景中这是一种高起点,所以才有了一种高屋建瓴的风度,即使八五期间特色建设的还刚起步,盛泽实验小学还没有形成意识,但是他们的追求和思考,具有亮出特色的勇气和品质盛泽实验小学的特色建设找到了丝绸文化的源头,这是一种深挖掘,它找到了盛泽学生的成才之根,盛泽教师的成长之基,盛泽教育的发展之本,所以它能源远流长,融会贯通,成为特色发展的自然基因 盛泽实验小学的特色建设找到了丝绸文化的河床,这是一种广引援这种文化为学校特色提供了环境,生成了资源,丰富了渠道,为特色建设注入生命的活力正是因为盛泽实验小学的特色建设走的高、深、广,所以成为一条传承有序的文化之河扎根于智慧——丝绸文化背景下的学科教学特色特色的教师成就特色的学生寻找属于自我的智慧阐释丝绸文化究竟指的是什么?盛泽实验小学对他有自己的理解丝绸文化!丝绸文化是盛泽孩子生长的土壤,是盛泽学生成才的基因,是盛泽儿童发展的特质 “可是,丝绸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哪儿呢?” “仁爱、智慧、精致、坚韧,这是盛泽人的创业精神和生活品质,应该引导我们的教学生活可是这样的精神如何融入日常的教学生活,如何指导具体的教学工作呢?盛泽实验小学把它定位于智慧教育!认为“学校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智慧,这种智慧是丝绸文化的核心,应该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学校制订了十五课题“丝绸文化背景下学科教学特色的研究,通过五年研究,彻底改变了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教学风格不明显的弊病。
老师们纷纷亮出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数学学科的导学式教学法,英语学科的任务型教学法,艺术学科的钟摆教学模式,科学教学的游戏教学法……因为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色,只有充分挖掘他们的特色,才能真正获得教学的智慧打造自我的智慧品牌薛老师的组块教学是学校课题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推出了五种课型:诵读型、讨论型、探究型、应用型、主题型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课型有相同的理念:运用模块重组,灵活实施课堂教学薛老师把听说读写合理整合,突破了当时语文教学局部分析的弊端;薛老师把组块教学理念艺术地实施于各种课型,突破了模式研究的瓶颈人们评价薛老师的组快教学具有如下特点:清简、扎实、精致、灵动薛法根的课堂教学艺术就是扎根于这种“清简”的智慧,扎实的训练,小中见大的设计,灵动不拘的建构薛老师的组块教学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被评为江苏省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在《人民教育》等杂志专栏介绍,并且成为当时江苏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他的研究成果也推动了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水平,甚至有不少数学老师借鉴了他的组块教学理论,进行了跨学科的创造落实于课程——丝绸文化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建构我们认为,特色学校的王冠应该最终戴在孩子头上。
课程思想赋予孩子以思想“什么才是盛泽实验小学应有的特色?”盛泽实验小学有自己的描述,看一所特色学校不是看开设了多少门课程,而是看培养的学生有没有特色不是看学生毕业时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孩子终身获得了怎样的发展不是看孩子刻意表现出了什么,而是看孩子自然流露出了什么不是看孩子有了怎样的结果,而是看孩子获得了多少发展的可能不是教会孩子能够理解的智慧,而是教会孩子还不能够理解的智慧……学校的办学目标清晰起来,“培养秀外慧中的阳光儿童”老师们认为盛泽实验小学培养的儿童因该是“聪慧”的,“自知者犹可坚守自己,知人者方能体悟他人”,学校教育就是通过让学生“自知”和“知人”发展智能,共享智慧的学校培养的儿童应该是“健康”的,能够拥有一项陪伴终生的体育运动,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悦纳自己学会合作学校培养的儿童应该是“阳光”的,拥有阳光的心态,保持阳光的活力,建立阳光的团队,能够激励自己照耀他人课程建构让孩子建构自己要落实这样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仅仅依靠国家课程是不够的,需要建立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建立了四类校本课程:1.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嵌入式课程这类课程遵循学科课程标准,选用一个版本的教材为蓝本,嵌入相关内容。
例如我校将《论语》作为语文学科的嵌入式课程,让每个孩子装着一部《论语》出校门2.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性课程例如我校立足丝绸文化地域教育资源,编撰了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的《丝绸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3.基于学生主体需要的多元化课程学校创办了学生社团——“红领巾慧心社”,编撰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慧心课程”,例如《陶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哲学课程》、《轮滑》等36门课程,让孩子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课程,让课程能够提升孩子的智慧4.基于校本文化资源的浸润型课程我们提出“一所学校就是一门好课程,一个好教师就是一门好课程”,学校利用环境、活动等隐性课程资源,给孩子以“不知不觉”的教育如校园中的一棵“石榴树”,就在教师们的精心设计中,开发出了以“石榴娃”为形象代言的系列课程,贯穿在石榴从开花到结果的各个阶段,成为校园中一门独特的课程学校把这样的课程比喻为“及时雨”,学校不可能把所有的雨下到一个人身上,但是能够保证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雨中成长,并且在每一滴雨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智慧的意蕴课程运作让孩子成长自己 学生团队是校本课程的推进器学校成立了少先队慧心社,下属体育、科学、艺术、文学四个社团二十余个小组,制订了活动章程,推行了星级会员制度,实施了社会优质资源引进措施,丰富多采的兴趣活动,让每个孩子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展现、自我发展。
学校在推进课程方面,采用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必修课程,扩大学生参与规模,建立宽松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得到知识的普及通过选修课程,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特长,让学生获得个性的成长望眼于未来——丝绸文化之路的回归和探寻盛泽实验小学的特色之路之所以走得那么自如,是因为他们在不断回归,在不断超越在溯源中凸显特色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任何……理论最好不过的命运是,指明通往一个更加广包的理论的途径,而它则作为一个极限情形在后一个理论中继续存在下去由此可见,一种特色的最好命运就是能够找到源头,并且在学校发展中“继续存在下去”这种溯源如果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看,一个方面是从传统中溯源,一个方面是从思想中溯源盛泽实验小学的特色建设在传统中溯源从丝绸文化背景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继而凝聚为劳技特色,又延伸到学科教学特色,更拓展为校本课程体系这种特色发展是传承有序,一以贯之的,前者为后者“逆势”,后者为前者“宕出”盛泽实验小学的特色建设在思想中溯源,他们追问丝绸文化的精神,用智慧教育的思想来返照当学科教学特色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他们追问什么才是小学教育的特色,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来指导。
无论思想在怎样发展,它的源头始终建立在丝绸文化和素质教育的融合上每一次思想的溯源都加深了对特色的认识,提升了特色建设的水平思想就在行动中提升,行动就在思想中生成在普适中追求特色哈贝马斯认为:“解释者不能撇开行为语境,去揭示表达的语义学内涵①那么对于特色学校的认识也不能撇开理论语境和现实语境特色学校语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②可见,中小学特色是一种办学特色,是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鲜明的独特的风格,它是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前提下的一种特色,即是在普适中的一种特色用“普适中的特色”的眼光来衡量特色学校建设,是提升学校特色品质的一种视角盛泽实验小学就是这么做的劳技特色能够发展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吗?不能!学科教学特色能够吗?不完全能!校本课程体系能够吗?基本能!盛泽实验小学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告别了特色建设的肤浅化、狭隘化和功利化的没有普适性的特色是孤立的,没有特色的普适性是苍白的,如果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