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1152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动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动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动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动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手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操作,是动手做的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摆弄学具、动手实验,帮助他们理解、掌握、弄懂知识,建立正确的表象。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喜欢的活动,也是新教材极力体现的一种理念,更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这充分阐明了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必要性,动手操作也是学生“做数学”的具体体现。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习惯的束缚,一些教师对动手操作在认识上还存在着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教师演示代替学生操作。由于传统的教科书只提供毫无生

2、气的形式结构,又缺乏与之相配套的素材,更苦于找不到现在的人手一套的学具,我们的教师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只有自己制作一些教具或课件,边讲解边演示。二、为了操作而操作,流于形式。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逐步认识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也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但由于观念尚未彻底改变,教学中又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再由教师讲解算理、算法,看着蛮热闹,效果达不到,学生纯粹是操作工,操作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三、操作与观察、思维分离。在操作活动中,学生一般只注意操作的载体,追求结果,看不到数学的本质;而教师也忽略操作中的引导,往往把操作、观察、思维完全割裂开来,使

3、操作活动事倍功半。四、操作与言语发展不同步。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爱动手摆弄学具,经摸索,找到了结果。但要让他们说说操作过程或相互交流:你是怎样得到结果的?那就费劲了,结结巴巴的;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表达更加困难。这直接影响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的对策,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一、人人动手参与操作,做中发现。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美国华盛顿一所学校的实验室里,一进门有这样三幅横帘:“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些都是强调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经过学生个人

4、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更能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操作,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边做边想。例如:我在教“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课前,为每位学生准备了几组形状大小不一的三角形纸片、剪刀等材料和工具。课上,让学生围绕“如何知道每个三角形用去多少硬纸板”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同学们积极性可高了,有的独立沉思;有的同桌商量,还有的四人小组内展开讨论,在交流中首先达成共识:要知道一个三角形用去多少硬纸板,就是求三角形的面积。想办法把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有了操作的方向,学生人人动手,画的画,剪的剪、拼的拼每个学生

5、都兴致勃勃地参加到数学活动中来,每位学生在充分操作后,发现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都争相要求操作演示给大家看。这种学习过程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他们不但做中发现了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做中解决了问题,而且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二、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做中发展。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具有挑战性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要把学生每一步操作步骤都设计好,不要把学生当作操作工,被动地执行教师的命令。例如,我教

6、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首先出示两道复习题:、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想一想:你是用什么主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在学生思考问题的基础上,我说:“今天同学们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割、补、拼的方法来指导梯形的面积公式,你们会吗?学生通过动手,大胆实践,探索出多样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者”。这样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空间被打开,想象力被激活,创造个性得到发展。三、操作提供思维支柱,做中感悟。 思维始于动作。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所做,才能有所感。动手和思维是联系的,切断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思

7、维就得不到发展。作为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在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把操作和思维结合起来。我在教“退位减法”时,从操作入手,经历操作(小棒)感悟(算理)发现(算法)的过程。、让学生摆一摆、拿一拿,在直观操作中发现问题:个位不够减,怎么办?、解决问题中发现:拆开一捆,即从十位退合并再减。、通过几个题目的多次操作,使学生“拿中感悟”“不够减”,“拆”中感悟“退作10”。、组织学生对操作的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分析、交流。这一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操作到了一定的数量和程度,很自然地把小棒与竖式计算结合起来,理解了算理,概括出了算法,完成了由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在

8、学习中,学生不仅对“退位减法”的算理、算法理解更加深刻,而且初步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学习。四、经历操作、表达、交流过程、做中体验。没有言语不能有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边操作边运用内部语言进行数学思维,并指导与帮助学生将内部语言表达成正确的口头语言。操作后,在小组内或全班中,鼓励学生表达操作的过程。再根据操作顺序说出思考过程;根据操作的结果,说出结论。这样把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与发展学生和思维能力结合起来。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人人动手,数出长方体棱的条数,而且要提示学生,怎样数既清楚又不致于重数或数漏,鼓励学生,让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方法。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