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培植财源力度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50823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努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培植财源力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努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培植财源力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努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培植财源力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努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培植财源力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努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培植财源力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努力发展县域经济 加快培植财源力度.txt用快乐去奔跑,用心去倾听,用思维去发展,用努力去奋斗,用目标去衡量,用爱去生活。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贫家富,和睦就好。努力发展县域经济 加快培植财源力度 市县党代表、县财政局局长 石腊庆 近几年来,我县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的同时,转换思维方式,调整财源结构,壮大财源,盘活财政,有效缓解了财政困难,基本上实现了“四个保证”:基本上保证了干部教师工资按时发放和离退休老干部工资待遇落实;基本上保证了下岗职工及城乡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基本上保证了基层政权平稳运转;基本保证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75

2、00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710万元,实现了市政府下达的考核目标。成绩固然喜人,但同时也应看到财政支出的刚性增长,要缓解我县财政困难,实现财政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发展县域经济, 加快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一、当前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县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基本上保障和满足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从总的情况看,全县财源建设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财源总量仍然太小。由于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差,自身对财源建设的投入能力有限。2007年我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710万元,按全县34万人口计算,人均仅343元。二是财源结构不合理。2007年我县17500万元的财政总收入中

3、税收占13787万元,非税收入占3518万元。从收入的组成来看,农业税方面的耕地占用税仅仅只有200万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我县前几年农业税收上的优势可以说是荡然无存。而工商税收却没有及时地填上这一空白,工业方面优势产业薄弱,区域拳头产品少,利税大户少,税源稳定的大企业不多。同时,罚没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偏高的情况也不容忽视。从财源的分布情况来看,表现极不均衡,财源的80%集中在城区,各乡镇间差距极大。三是财源增长后劲不足。从长远来看,我县铜九铁路的建设、丹尼尔织布、英皇制衣、兰丰水泥厂、翔升造船厂等企业的建成或投产,将使我县的财政收入在几年后成倍的

4、增长。但目前,在农业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尚在发展壮大阶段,还没有形成财源“气候”;在工业上,招商引资项目和新建企业刚刚起步发展,处在涵养财源阶段,且多数企业处在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期限内。在第三产业上,还处于发育阶段,没有形成强劲的税源增长点。总的来看,全县财源建设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亮点不多,还没有形成新的财力。 二、“开源节流”的方法县域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特色经济,必须从小而全的产业结构中跳出来,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要从县域自然资源、经济条件和发展状况入手,选择最有特色、最有优势、最有潜力的因素,抓好县域特色经济新的增长点的确立和培育。方法一:

5、围绕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巩固财源建设基础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固基础财源。一是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要强化服务和引导,利用我县年产1.5万吨的棉花,2万吨的油菜籽,12万亩的养殖水面等把绵纺等加工产业做大做强为产值过亿元产业。要积极探索、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基地农产”、“市场农户”等模式中的生产经营方式,重视发展和采用现代流通经营方式。二是壮大龙头企业规模。重点扶持江西华孚、永嘉纺织、彭泽牧业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加快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力度,促其跨越式发展,形成规模,使龙头企业成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三是扩大农业基地。要巩固和扩大棉船为主的棉花基地和马

6、当、黄花等乡镇的苗木基地、大力发展彭泽鲫、东升豚、芳湖鸭、中华绒螯蟹等高效特种养殖业,为农产品加龙头企业提供丰富原料,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产品加工税收。为此,财政应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兴农、扶贫、水利等资金的投入,做大“芦花”牌彭泽鲫、东升豚等农产品品牌,使之由区域性品牌成长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以品牌占领市场,靠品牌增加效益。 2、培育工业支柱产业,壮大主体财源。一是扩大纺织业。要巩固和扩大江西华孚和永嘉纺织等公司的招商成果,促使其尽快扩大棉纱、纺纱加工规模;招引织布和印染企业落户我县,对棉纱进行深加工,促使英皇制衣、华孚印染尽快投产;以商招商,加快彭泽针织厂的改制,同时提升科技

7、含量,变半成品加工为精深加工,提高企业供税能力。二是提升建材业。加快江西兰丰水泥有限公司的工程建设,尽快生产高标号、耐磨和低热等特殊水泥产品,形成新的稳定的大财源。三是拓展化工产业。加快九江龙城化工有限公司的开工建设,扩大之江化工、禾益化工规模,使矶山生态化工区成为新的增长极。四是按照九江沿江开发总体战略部署,做大做强马当镇板块。此外还可以利用我县丰富的石灰石、大理石、瓷土等矿藏,大力招商引资,推行采矿权有偿取得制,使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公开拍卖、有偿转让,从而开发我县矿产业。要力争四大支柱产业分别实现产值超亿元,税收超千万,我县财政应在我县金融机构萎缩,企业普遍贷款难的情况,主动创新办法,帮助

8、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壮大生产规模。 方法二: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宽财源建设空间一是抓招商引资,搞活民营经济,培植“增长源”。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财政政策又是促进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改善软硬环境,营造一个有利于开放竞争的发展环境已成为财源建设的关键。要结合“省直管县”改革的有利时机,转变政府职能,退出应由市场调节的领域,做好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障、基本建设等公共支出项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项目,简化手续,创造优良的服务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留得住企业,才能使其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才能为财政做出贡献。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夯实骨干财源。要大力发展超市、总经销、总代理,鼓励本县的陶

9、令老窖、彭泽鲫等产品扩大在本地的市场份额,提高向周边的辐射能力,扶持百大购物、百家福、沃尔得等龙头企业,及时了解其成长中的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同时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增强服务功能。要让投资者能挣钱,留得住,想做大,羡慕者想挣钱,愿创业,敢投资。要着力发展社会服务业、餐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要把劳务输出做为一个产业来抓好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要让九江国财货运公司等流通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个体变企业,由企业成集团,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之加快人口、产业聚集,形成对服务业的规模需求,刺激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财源的稳定增长。 方法三:实施经营城市战略,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广辟

10、后续财源一是要打好“土地牌”。科学控制,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城区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建立土地市场竞争机制,推行招标拍卖,提升土地经营价值,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要加强对土地和房产二级市场管理。对企业闲置土地和改制企业的划拨土地,要收回土地受益金。规范城市房屋租赁和房产转让管理,保证契税征收到位。二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将具备条件的经营性基础设施全部或部分推向市场,自负盈亏。如城市的供水、供气、排污、垃圾处理,以及已建成市政公用设施的经营管理要通过招标方式推向市场,吸引社会资金直接投资建设和经营。城市环卫作业、市政养护维修、绿化养护等也可通过招标实行企业化

11、经营,政府给予适当补贴,以减少政府投资,节省财政资金。三是加快城市无形资产的商业运作,公开拍卖户外广告经营权、房产开发权、公益设施冠名权、道路保洁权,以提高城市建设收益,挖掘城市潜在财源。为此,必须引入市场理念,积极利用各种市场手段(TOT:转让运营转让;BOT:建设运营转让;BTO:建设交还经营;BOO:建设运营享有),经营好城市资源,充分盘活现有的土地资产、公共资产和无形资产,聚集城市建设所需资金。方法四:加强财税管理,规范支出范围,增加现实财源。 为何县财政难以走出困境,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机构臃肿,吃“皇粮”的人员在逐年增加。要继续有效地精简机构,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对一些职能弱化、

12、重叠设置的部门和机构要进行撤并,对一些从事经营性和竞争性行业的部门单位要使之尽快与财政脱钩,另一方面要学习外地有益经验,制定出比停薪留职更宽松的政策,让机关干部不再恋栈,利用各种途径有效分流在职机关干部职工,尽量减少财政供养人口,对超编人员,县乡政府可采取按比例逐年消化的办法,坚决防止反弹。要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县乡减人、减事、减支,降低政府运行成本。 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切实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要加大收入组织力度。坚持依法治税,实现应收尽收、均衡入库,这是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本要求。二要进一步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或缴财政专户。三是要严格按照“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支出”的顺序安排好财政支出,优先保证工资、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 “为政重在理财”。财源建设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直接影响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这就要正确处理财政资金投入和财政政策引导的关系。财源建设的资金渠道应多元化,不能仅局限于财政投入,要发挥财政政策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鼓励企业筹集多种社会资金,为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注入更大动力,只有如此,县域经济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财政才能“钵满”“盘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