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的解析》看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梦境描写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49652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梦的解析》看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梦境描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梦的解析》看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梦境描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梦的解析》看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梦境描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梦的解析》看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梦境描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梦的解析》看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梦境描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梦的解析》看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梦境描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梦的解析》看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梦境描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梦的解析看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梦境描写-中国梦论文从梦的解析看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梦境描写 【摘要】梦境描写是中国古典戏曲作品中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它对于作品中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推进以及作家思想的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戏曲中梦境描写的研究,多从文学角度出发,讨论梦境描写的审美意蕴、艺术功能和文学价值等,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佛洛依德的著作梦的解析对具体戏曲作品中的梦境描写进行分析,探究古典戏曲中梦境描写的矛盾性、虚构性和荒谬性等。 关键词古典戏曲;梦境描写;佛洛依德;梦的解析在中国古典戏曲中涉及到梦的作品不胜枚举,根据庄清华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论古典戏曲中梦境描写一文中对涉梦描写剧目的归纳总结

2、:以李修生主编的古本戏曲剧目提要为例,共收有1360种剧目,而涉梦剧目达300种左右。可见古人对梦的痴迷和梦境描写在戏曲作品中出现的普遍性,因而很多学者开始从事这一神秘而有趣的研究,比如对古典戏曲中梦的分类研究、鬼魂形象研究、“女梦”研究、梦文化意义研究等。尽管众学者的研究角度和具体内容不同,但是无一例外他们都对古典戏曲中的梦境描写做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作品中的梦境描写对作品中人物的塑造、结构的推进、主旨的表达、历史背景的研究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梦境描写是古代人们思想的折射,是剧作家智慧的结晶。但是笔者认为,古典戏曲作品中的梦境描写也是表明剧作家创作的拙劣之处。一、佛洛依德关于梦的理论本文

3、主要是结合佛洛依德梦的解析探究古典戏曲中梦境描写的荒谬性、虚构性,所以首先要大致介绍下梦的解析中重要的有关梦的理论,也为了使读者明白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创作一个梦不是简单地叙述一个故事就可以完成的。科学问世之前,人们并不认为梦是一种精神活动:原始时代及一般守旧者认为梦是在预卜未来,他们深信梦与超自然的存在有密切的关系,一切梦均来自他们所信仰的鬼神所降的启示;亚里士多德认为梦是精力过剩的产物,是梦者因为自身的睡眠深度所产生的不同的精神活动。而佛洛依德则坚持“梦是可以解释的”,并不是空穴来风、毫无意义的。佛洛依德将梦视为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物,需要逐一去探究梦中各片段中隐藏的相关意念,但他反对

4、将梦内容对照已确定的代号,他认为同样的梦对不同的人而言将有不同的意义。佛洛依德结合自己的梦详细分析了梦中的每个细节隐含的意义,得出其释梦理论的核心主张:“梦的内容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然而对于看起来明显不是“愿望的达成”的梦即“焦虑不安的梦”,佛洛依德又是怎样解释的呢?他认为梦有显意与隐意,即使显意是痛苦不堪的,隐意依然是某种愿望的达成。因为“一旦愿望之达成有所伪装或难以认出,则必然表示梦者本身对此愿望有所顾忌,并且因此时这愿望只得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来表达。”这就是佛洛依德释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梦的改装现象”。因此佛洛依德提出了一个更完整的公式: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

5、经过改装而)达成。二、梦的解析在中国古典戏曲中有很多著作都包含梦境描写,有的甚至以梦为名,比如说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但是用梦的解析去细细分析作品中的梦境描写,就会发现因作者本身缺乏对于梦知识的了解,所以在描写梦境时采取一般的故事叙述模式,导致其存在太多不合理之处。下面笔者结合具体作品对其缺漏分为几类进行分析。1、矛盾性作者的主观意图与梦的隐意相反鸣凤记历来被认为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历史时事剧,真实再现了嘉靖年间的政治斗争,可见作者的超人胆识和敏锐的政治眼光,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笔者不敢抹杀鸣凤记的种种思想和艺术成就,但对鸣凤记第十四出灯前修本中的梦境描写存在异议。这一出描

6、述生(杨继盛)上本弹劾严嵩却遭鬼魂阻止,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意欲显示弹劾严嵩的严重后果和杨继盛不惧权威、舍生忘死、义无反顾、敢于与死神对抗的高尚情怀。从文学角度看上述的情节、人物安排都没有问题,但结合佛洛依德关于梦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鬼魂梦是作者拙劣的编造,梦的隐意与作者的主观意图是相反的。首先梦中的鬼魂是杨继盛的祖宗,梦到已经死去的人重新复活,我们称这种违背现实的梦为“荒谬的梦”,在梦的解析第六章梦的运作中有相似的梦例,佛洛依德认为梦中的荒谬是刻意策划的,通过分析很多梦见死者复生的梦例得出这样一个原则:“如果在梦中,梦者不被提醒说那人已经死去,那么梦者把自己看成死者,即是梦见自己的死亡。但

7、如果在做梦的过程中,梦者突然惊奇的和自己说,奇怪,他已经死去好久了。那么他是在否认这件事,否认梦者自己的死亡。”这个原则完全适用于这个梦境:杨继盛看见鬼魂,立马说:“我晓得了。是我祖宗的亡灵,恐有祸临,教我不要上这本了。”可见梦者在梦中是知道“他”已经死了,所以杨继盛梦见祖宗“披发赤身,满面流血,似有悲切之状”其实是在“否认自己的死亡”即他潜意识里希望自己不会因为这次弹劾而有生命危险,这也很符合“梦是愿望的达成”这一理论。但是作者创作这一情节是要表明杨继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而这个梦的隐意则显示了杨继盛胆怯、害怕、心存侥幸的一面,与作者的主观意图完全相反。2、虚构性梦境全由作者依据故事情节编

8、造想象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简称蝴蝶梦)是关汉卿的一部著名的公案戏,讲述了王老汉被权豪势要葛彪打死,他的三个儿子为父报仇失手打死葛彪,继母王婆主动将亲生儿子抵罪,包拯感其母贤子孝,设法释放三子的故事。为何剧目名为蝴蝶梦?因为在审理案件之前,包拯做了一个有关蝴蝶的梦:(包做伏案睡做梦科,云)老夫公事操心,那里睡的到眼里?待老夫闲步游玩咱。来到这开封府厅后一个小角门,我推开这门。我试看者,是一个好花园也。你看那百花烂漫,春景融和。兀那花丛里一个撮角亭子,亭子上结下个蜘蛛罗网,花间飞将一个蝴蝶儿来,正打在网中。(诗云)包拯暗暗伤怀,蝴蝶曾打飞来。休道人无生死,草虫也有非灾。呀,蠢动含灵,皆有佛性。飞将一

9、个大蝴蝶来,救出这蝴蝶去了。呀,又飞了一个小蝴蝶打在网中,那大蝴蝶必定来救他。好奇怪也!那大蝴蝶两次三番只在花丛上飞,不救那小蝴蝶,扬长飞去了。圣人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你不救,等我救。(做放科)(张千云)喏,午时了也。(包待制做醒科,诗云)草虫之蝴蝶,一命在参差。撇然梦惊觉,张千报午时。张千,有甚么应审的罪囚,将来我问。 结合全剧我们可以知道包待制做的这个蝴蝶梦是为了影射之后的案件中继母王婆牺牲亲生儿子而选择救丈夫与前妻之子,因而在情节安排上,这个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启发了包待制的断案并促成了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不可否认这样的一个梦境安排也是作者构思新颖之处。但是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

10、这个梦是作者在清醒状态下因为剧情的需要而编造的,下面结合梦的解析有关理论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提出包待制为何会做这个蝴蝶梦?本文第二大章已总结过佛洛依德关于梦的四种来源的理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梦通常选取的材料是“最近发生的事”或者“孩童时期的经验”或者睡眠中一些“肉体方面的刺激”。而包待制做的这个蝴蝶梦与这三个来源都无关系,所以他不可能会做这个关于蝴蝶的梦。其次我们发觉这个梦的意义很不寻常,这个梦是完全依据案情发展的。如果根据“梦是愿望的达成”这一理论,我们分析包待制因为了解这个案件的前因后果,感慨母贤子孝,并且由于“梦之改装”这一原则而做了这个梦,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包待制是在审理案件

11、之前做了这个梦,他梦前并不知道这个案件的具体情况,所以说这个梦没有任何合理的来源,从梦的解析分析完全是作者拙劣的编排,虚构性严重。3、荒谬性神灵掌梦、神庙祈梦等由他人控制梦境不管梦的内容多么复杂难以解析,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梦是由梦者本人的思绪凝结而成,因而梦是无法由他人控制的,甚至也不是完全依据梦者自己的意念。在戏曲故事中有很多被神灵控制的梦,比如说邯郸记、南柯记等由法力高超的神仙度脱凡人、妖怪而使他们做梦,还有梦者到神庙祈求神灵赐予相关梦的启示等。从文学角度,这些奇妙的梦境都是剧作家智慧的结晶,让戏曲作品更加丰富神秘。但是从梦的解析看这些梦境都是极其荒谬的。三、结语笔者在对古代戏曲中梦境描写提

12、出质疑的同时,不否认这些用无法用系统的理论解析的梦对整个戏剧剧本的重要作用,并且这些梦境蕴含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另外有些戏曲作品中的梦境描写真实性相对较高,比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身子困乏了,且自隐几而睡。(睡介)(梦生介)(生持柳枝上)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一径落花随水入,今朝阮肇到天台。小生顺路儿跟著杜小姐回来,怎生不见?(回看见)呀,小姐,小姐!(旦作惊起介)(相见介)(生)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旦作斜视不语介)(生)恰好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枝乎?(旦作惊喜欲言又止介)(背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生笑介)小姐,

13、咱爱杀你哩!【山桃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小姐,和你那儿答儿讲话去。(旦作含笑不行)(生作牵衣介)(旦低问)秀才,去怎的?(生低答)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稍儿揾著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旦作羞生前抱)(旦推介)(合)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生)姐姐,你身子乏了,将息将息。(送旦依前作睡介)(轻拍旦介)姐姐,俺去了。(作回顾介)姐姐,你好十分将息,我再来瞧你那。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下)(旦作惊醒,低叫介)秀才,秀才,你去了也?(又做痴睡介)杜丽娘的这一梦境完全符合佛洛依德梦的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点“梦是愿望的达成”。

14、因为封建礼教长时间的禁锢,杜丽娘日夜渴望爱情然而现实却满足不了,她只能在梦中去达成愿望,所以这个梦境的来源和目的都很明确,这个梦出现得合情合理。笔者认为此番分析研究多有不足,提出这样的看法无意标新立异从而引起关注,只是希望为学者提供更多不同的研究角度去突破原先对古典戏曲中梦境的探索。 参考文献1 佛洛依德, 著. 丹 宁, 译. 梦的解析M.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8.2 黄竹三, 冯俊杰, 主编. 六十种曲评注04鸣凤记M.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411-413.3 关汉卿, 著. 康保成, 李树玲, 选注. 关汉卿选集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263-264.4 汤显祖, 著. 徐朔方, 校注. 牡丹亭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23-24.【作者简介】徐洋(1991),女,江苏淮安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