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七 记叙文阅读训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0485024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七 记叙文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七 记叙文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七 记叙文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七 记叙文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七 记叙文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七 记叙文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七 记叙文阅读训练(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记叙文阅读一、(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你说实话,我不生气孙道荣问过一群学生:“当妈妈说什么话的时候,你觉得最恐怖?”几乎一致的回答是:“妈妈要求或命令我们说实话的时候。”为了让我们说出实话,妈妈总是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后心平气和、和颜悦色地对我们说:“你说实话,我不生气。”小时候,考试考砸了,惴惴不安地回到家,妈妈从你脸上的表情,大致已经看出了端倪。不过,她还是不甘心,希望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她()地说:“你说实话,到底考得怎样?我不生气。”小心翼翼地拿出了考卷,递给妈妈,眼神里满是张皇。妈妈接过试卷,一行行看下去,脸色越来越难看,呼吸越来越急促,像一只不断充气的气

2、球,不可避免地爆炸了:“这么简单的题目,你怎么都不会做?我告诉你多少次了,怎么还是记不住?你长脑子是干啥的?”一顿臭骂。如果这时候你反问她,“你不是答应不生气吗”,这就像一颗愤怒的子弹,没打着对方,反被击了回来,眼看就要打中自己。这场面真是尴尬。永远不要小瞧妈妈的智慧,她总是有办法对付各种局面。她理直气壮地吼道:“没错,我答应不生你的气!我是生我自己的气!怎么生出你这样笨的孩子!”随着年龄渐长,我们的秘密也越来越多,这让妈妈既好奇又焦虑,她希望掌握更多。她()地问:“你是不是喜欢上了你们班的某某?你说实话,我不生气,我不骂你。”这个某某,是你日记里的主角。你没想到,妈妈竟然对你的心思这么了解。

3、感动之下,你和盘托出了内心深处的小秘密。妈妈听着听着,脸色由红而白,由白而紫,终于不可遏止地爆发了:“你才多大,就想啊爱啊恨啊,羞不羞?臊不臊?”你又一次忘了,妈妈的“你说实话,我不生气”,多半是不算数的。我们长大了,独立了。我们不常回家,也不常见到妈妈了。春节回家,妈妈望着我们空荡荡的身后,拉住我们,()地说:“跟你差不多大的,都做爹妈了。你怎么一点儿也不着急?到底是为什么还没处上对象?你跟妈说实话,我不生气,我不怪你。”我们解释了一大堆,可很显然,妈妈不愿听,也听不进去,她想要的结果其实只有一个:把另一半带回来。从小到大,妈妈的“你说实话”如影随形。是我们假话说得太多吗?不是。是妈妈对我们

4、的话总是不信任吗?也不是。就像放风筝,既希望它飞得更高,又总是担心它断线。妈妈老了。那天,我陪着她从医院走出来,她瞅着诊断书叹一口气,问:“你说实话,我的病是不是治不好了?”顿了顿,她平静地说,“你放心,我不会倒下,我能受得了。”可是,妈妈,请原谅我对你说了那么多实话,一次次惹你生气,但这一次,我没有对你说实话,虽然明知道谎言并不能留住你。多么希望你还能像以往一样,为此而生气,怒发冲冠,大声地、有力地说出:“不!”(选自读者2018年第8期,有改动)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唉声叹气旁敲侧击故作和悦B故作和悦旁敲侧击唉声叹气C旁敲侧击唉声叹气故作和悦D唉声叹气故作和悦旁敲

5、侧击2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小心翼翼地拿出了考卷,递给妈妈,眼神里满是张皇。_3按要求赏析语句。(1)妈妈接过试卷,一行行看下去,脸色越来越难看,呼吸越来越急促,像一只不断充气的气球,不可避免地爆炸了:“这么简单的题目,你怎么都不会做?我告诉你多少次了,怎么还是记不住?你长脑子是干啥的?”(从修辞的角度)_(2)妈妈听着听着,脸色由红而白,由白而紫,终于不可遏止地爆发了:“你才多大,就想啊爱啊恨啊,羞不羞?臊不臊?”(从人物描写的角度)_4结合内容,谈谈你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感悟母爱。_5文章最后两段能否删掉,为什么?_二、(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槐花飘香申琳小

6、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

7、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

8、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_【甲】_,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

9、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头吃得_【乙】_,儿子也拿筷夹一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门口那棵背靠着吃饭的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槐花香,香在田间。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

10、树洁白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28日)1(2019原创)根据句意,将下面两个词语分别填入文章【甲】【乙】两处,【甲】处应填(),【乙】处应填()A慢条斯理B津津有味2作者围绕槐花香,写了槐花香在_;香在_;香在 _ 三个方面,表达了“我”对故乡对童年的_之情。3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_4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_5赏析语句,体会表达效果。(1)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_,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从人物动作描写角度)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