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0484998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三)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卷面5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_,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怀旧空吟闻笛赋,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想象将士们驰骋沙场,为国奋勇杀敌的句子是“_,_”。出师表一文中表达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2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x。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从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枕泉而眠()浸着月光()清x()(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3)“万籁俱寂”中“籁”的意思是_。(4)画线句子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

3、完成(1)(2)题。(4分)(1)狱中斗争是小说红岩的主要部分,其众多情节主要围绕江姐和_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A成岗 B刘思扬 C许云峰 D华子良(2)“他愈走愈近,而且每走十到十二步就要跪倒在地,表示他对我的救命之恩的感情。我对他微笑,显出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招呼他走近些。最后,他走到我跟前,然后又跪下,吻着地面,把他的脑袋贴在地上,抓住我一只脚,把我的脚放在他的脑袋上。” 上面文字节选自_,“他”指的是_。4学校开展以“孝”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12分)(1)在“如何孝敬父母”这一话题上,同学们进行了激烈地讨论。现在轮到你发言了,你想说点什么呢?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

4、要说的话。_(2)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下面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寓意。_(3)下面一段是关于“孝文化”的论述,其中有两处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甲】孝文化贯彻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构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浸染于华夏儿女的心灵深处。不必讳言,封建孝道将千年文明古国桎梏得万马齐喑。鲁迅说,封建礼教只剩下“吃人”的狰狞面目。【乙】孝文化糟粕与精华混杂,应对其有扬有弃,革除传统孝道中“三纲五常”的封建杂质和“埋儿奉母”的愚昧成分,找回其有助于克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的根本意义。【甲】处画线句有处词语使用不当,应将“_”改为“_”。【乙】处画线句不合逻辑,应将“_”改为“_”。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

5、答问题。一(19分)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的灯塔高伟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每一代青年的成长都烙刻着深深的时代印记,上世纪50、60年代青年上山下乡的经历,70、80年代改革开放的记忆,90后、00后对网络世界的高度认同等皆是如此。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比如对于历史的敬畏,对于民族情感的归属,对于人们美好情感的期待。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与青年人总是走得很近。借助经典,青年人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生活本来是些没有装点、散落而动人的册页,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

6、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青春之歌成功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30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写出了青年一代在国家动乱时期面对亲情、爱情、责任的担当和选择。平凡的世界刻画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深刻展示了大时代下普通人的艰难曲折命运。但最令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在沉重生活枷锁中的自强不息。生活从来不易,更不会因为你不努力而改变。经典作品传递出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弥足珍贵。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人能够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跌倒九十九次,却仍一百次再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人们,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奋勇抗争;只有以人民的福祉为正义性的来源,才能称之为伟大;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创造出奇迹。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古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这些都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时代投射在身上的印记。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脆弱也许是善良,敏感可能是细

8、腻,自私可能是自我,叛逆可能是主见,冷漠可能是分寸。虽然这些偏见推远了青年走向我们的身影,但我们仍要辩证地看,积极地引导。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厚,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当年的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动我们的,正是那些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在今天,它们依然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发现自身的缺点,成为我们奋斗赢得未来的指针。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最好的媒介。经典似一缕清风,又简如白水,穿透人文之美触摸生命真谛,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化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驱散路途上的迷雾,引领青年走向

9、更有意义的人生道路。正如十九大报告强调的,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在这一背景下重新焕发生命力的经典作品,理应成为指引青年精神的灯塔。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海明威在太阳照常升起中疾呼:“我们要相信:不同的青春,同样的迷惘。然而,青春会生长,迷惘会散去。太阳第二天都会照常升起。”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才能做时代的弄潮儿。(选自人民日报 2018年1月2日24 版)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6文章开头列举各种不同时代的印记有何作用?(3分)_7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5分)_8第

10、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_9结合文章,说说青年人应该如何利用经典的指引更好地成长。(4分)_二(21分)生如水稻陈甲元和一季水稻的收割一样,父亲走了再不回来。父亲躺在他亲手打造的木门上,木门上垫着稻草,柔软、温暖。这是老家的习俗,像喜欢睡暖和芳香的稻草床一样。这令我慰藉,也令我不止一次开始审视水稻,这样一种伴随我们终生的植物,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我一直怀疑父亲和水稻处久了,身上也秉承了稻子身上的一些东西。比如每年的稼穑,春种秋收,晴耕雨读,他都安排得像稻粒一样饱满;穗期,他扛一把锄头,为稻子的抽穗扬花保驾护航,我远望着墨绿的稻浪托举着他头顶的草帽,能想起课堂上老师吹来的唐宋的微风;冬天,天气寒冷,间或会有小雪,打湿院落的矮墙和柴火,通红的炭火旁,父亲使劲搓着稻草绳,身后的墙壁挂着他前些年亲手搓成的草鞋、草绳、草帽。只是稻草的手工成品经过岁月的淘洗,已有了沉郁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