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要生活化生动化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430023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教学要生活化生动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课堂教学要生活化生动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课堂教学要生活化生动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课堂教学要生活化生动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教学要生活化生动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教学要生活化生动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课堂教学要生活化生动化富源县中安小学 周铁丽新课标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学习氛围生动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2、,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一年级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教师可以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拔河、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等等 ,让他们边玩边数数 “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运动会上,6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1名是几号运动员?等等”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喜爱的“玩”中学会了110各数的认识。又如:在

3、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喜洋洋与灰太狼拼图大赛的课件,懒洋洋拼1架飞机,美羊羊拼2架飞机,喜羊羊拼5架飞机,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二、感受生活数学 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们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可以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如让学生说说“我们所在的年级一共有几个班级?你在第几个班?”“我们的教室有几扇

4、窗?几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有几枝铅笔”等等。在教学设计中常常与游戏为诱饵,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章节时,要把枯燥无味的抽象知识生活化,生动化。教师可以把学生扮成售货员,老板,顾客等,把教室设计成小型超市,认学生在这里自由买卖,这样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而且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好,教师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人民币的单位换算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如,我们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引入,三只小猪盖房子,大家都来帮忙,小猪房子盖好了,给大家发奖品,小猪得到1张1元;小狗得到2张5角;大象得到5张2角的,小猴

5、得到10张1角的,这时小猪不高兴了,小猴却高兴地说:发财咯!你知道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吗?通过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数学教学的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三、探究生活问题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如教学“加、减混合”时,教师可以把书上的例题改成了游戏形式,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接着,讲游戏的规则(先有7人在车上,接着下车2人,再上车3人)。然后,边放音乐边讲述:

6、汽车从后所小学开车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出开车的声音)富源到了,停车(下车2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原来车上有7人,到了富源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从后所小学出发时车上有7人,到了富源下车2人,车上有5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8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7人里面去掉2人(要用减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走生活化道路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