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8036130 上传时间:2017-09-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 1 -蚌埠一中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 I 卷(阅读题 共 66 分)一、(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修建军“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以儒家文

2、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攀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

3、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文化心态体现为一种社会心态,“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采,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后来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 16 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4、重要和必要。“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和而不同”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和中华文化的契合点”、高扬“文化自觉”、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应是我们对待中华文化的理性而现实的态度。“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既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数千年形成的传统文明,又要面对高新科技浪潮的冲击和急剧动荡的世界局势。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从“文化自觉”到实现“和而不同”,必须处理好几个“要”和“不要”用心 爱心 专心 - 2 -的问题:诸如:要充满自信,看到中

5、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中一些糟粕成分;要自觉吸收外来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能全盘西化等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 1下列有关“和”与“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哲学概念的“和”与“同”早在先秦时期就被提出。其概念之争在西周末年的书籍中早有记载。B“和”与“同”在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是孔子将其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 C“和而不同”这一观点的提出本身就遵循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和” 与“同”两个概念在争辩中的进步发展。 D。“和”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在承认差异的基础

6、上寻求统_;“同”就是不顾事 物之间的差异一刀切的要求统一。2下列不属于“和而不同”文化现象的一项是(3 分) ( )A孔子复周礼,并不是一味的照搬“周礼”,而是对“礼”的内涵不断的充实发展。B战国中后期以来的儒家学说存在着“驳杂不纯”的特征,时隐时现的有着其他诸予学说的影子。C中国的“儒道”文化之外,吸收了印度佛教的思想,形成三教鼎立乃至融合的局面。D伊斯兰教及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也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交锋中实现交融,内容更加丰富。3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但同时它又不排斥其他学说的存在,形成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B“和而不同”既表现在中华文

7、化自身的发展上,也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C在全球化时代,“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对如何既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又让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全球的发展与文明之中很重要;D“和而不同”就是既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又要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丰富自我。二、(3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海 塘 记王安石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 ”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其先以文学称天下,而连世为贵人,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

8、之急。方作堤时,岁丁亥十一月也,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用心 爱心 专心 - 3 -有成功。其仁民之心,效见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而完之,以永其存。善夫!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如此其至,其不可以无传。而后之君子考其传,得其所以为,其亦不可以无思。而异时予尝以事至余姚,而君过予,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君曰:“道以闳大隐密,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其治政教令施为之详,凡与人共,而尤丁宁以急者,其易知较然者也。通途川,治田桑,为之堤防沟浍渠川,以御水旱之灾;而兴学校,

9、属其民人相与习礼乐其中,以化服之,此其尤丁宁以急,而较然易知者也。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至或尽其力以事刀笔簿书之间而已,而反以谓古所为尤丁宁以急者,吾不暇以为,吾曾为之,而曾不足以为之,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嘻!其可叹也。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其不出于此乎?”予良以其言为然。既而闻君之为其县,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既而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为之书其堤事,因并书其言终始而存之,以告后之人。庆历八年七月日记。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截然令海水之潮汐

10、不得冒其旁田者 冒:淹没,漫溢。B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 世:继承。C其易知较然者也 较:比较。D而胜残去杀之效 胜:克制。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 分) ( ) A始堤之成填然鼓之,兵刃既接B而犹自以为未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其不出于此乎其孰能讥之乎D以告后之人木欣欣以向荣6.下列有关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赞赏谢景初一心为百姓办实事的行为,后来又听到他对天下事的议论,就为他记下了修堤坝的事,同时也可资后人借鉴和思考。B谢景初具有实干精神,身先士卒,与百姓同甘共苦,组织、带领民众修筑拦海堤坝,充分体现了他急民之困的为官之道。C文章综合运

11、用记叙、议论的手法,在交代写作缘由、肯定谢景初言行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自身的为政理念。D谢景初批判了当世官吏哗众取宠之风,反对沉迷刀笔簿书之行,认为宋代近百年间教化不行的原因就在于官吏缺乏惠民思想。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 ”(5 分)译文: (2)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3 分)译文: 用心 爱心 专心 - 4 -(3)予良以其言为然。 (2 分)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 89 题更漏子本意王夫之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扁。霜叶坠,幽

12、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注释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明亡,举兵衡山抗清,兵败赴广东肇庆入桂王政权。桂林破后,退归中居石船山下,著述以终。“声缓缓,滴泠泠”:漏壶滴水声。扁:闭上,合上。8这首词写了长夜的哪些“秋声”?有什么作用?(4 分)答: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4 分)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位。(任意选作五小题)(5 分) (1)见贤思齐焉,_ 。 (论语)(2)亦余心之所善兮,_。 (屈原离骚) (3)受任于败军之际,_。 (诸葛亮出师表)(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 (苏轼定风波)(5)_,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

13、兴八首 其一)(6)_,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7)是日也,天朗气清,_。 (王羲之兰亭集序)(8)_,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其二)三、(25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4 题。读 沧 海 刘再复我又来到海滨了,亲吻着蔚蓝色的海。我坐在花间的岩石上,贪婪地读着沧海展示在天与地之间的书籍,远古与今天的启示录,不朽的大自然的经典。我带着千里奔波的饥渴,带着长岁月久久思慕的饥渴,读着浪花,读着波光,读着迷朦的烟涛,读着从天外滚滚而来的蓝色的文字,发出雷一样响声的白色的标点。我敞开胸襟,呼吸着海香很浓的风,开始领略书本里汹涌的内容,澎湃的情思,伟大而深邃的哲理。用心 爱心 专心 - 5 -我打开海蓝色的封面,我进入了书中的境界。隐约地,我听到了太阳清脆的铃声,海底朦胧的音乐。我看到了安徒生童话里天鹅洁白的舞姿,我看到罗马大将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莉奥佩屈拉在海战中爱与恨交融的戏剧,看到灵魂复苏的精卫鸟化作大群的飞鸥在寻找当年投入海中的树枝,看到徐悲鸿的马群在这蓝色的大草原上仰天长啸,看到舒伯特的琴键像星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