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无答案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803527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南充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无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充高中 2011 级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语 文 试 题(满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命题:邓燕林 审题:胡雪原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写在机读卡上。(3)第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第卷(共 45 分)一、 (27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扁舟(pin) 慰藉(j) 枕藉(j) 杯盘狼藉(j) B愀然(qio) 江渚(zh) 窈窕(yo) 山川相繆(lio)C管弦(xin) 船舷(xn) 煤屑(xi) 冯虚御风(png) D形骸(hi) 虚诞(dn) 舳舻(z

2、h) 裾长曳地(j)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嬉游洗濯蜉蝣动物 桂棹兮兰桨 B遨游凄惋流殇曲水 举匏樽以相属C菁华靓妆妖童媛女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 D禅杖嗟悼金蝉脱壳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消息称,“达菲”是目前预防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特效药。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已购买储备了大量“达菲”,以备不时之需。B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C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的字体具有典型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响。D真是怪事,电影已开演一刻钟了,人们还

3、是不绝如缕地往电影院赶。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美国疾病防控中心提供的全国调研报告显示,与学校相关的凶杀案和非致命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呈下降趋势。B阅读文章,常常是把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目的,或汲取观点,或搜集论据,或感受文章的情感。C今 年 的 烟 花 大 会 首 次 尝 试 了 “民 间 烟 花 大 会 ”的 举 办 模 式 , 邀 请 市 民 参 与 燃 放 烟 花 ,这 不 仅 是 西 博 会 亲 民 办 会 、 办 会 乐 民 的 一 项 重 大 创 新 , 更 是 烟 花 大 会 的 一 次 全 新 突 破 。D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

4、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丝竹管弦,是中国传统的乐器,所以有时人们也就用“丝竹管弦”代指音乐。如“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终岁不闻丝竹声”等。B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族战士,毛泽东称赞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主要作品有毁灭 背影 欧游杂记等。其背影发表时震动了当时诗坛。C序 ,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多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作目的等。也有列在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D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5、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它从先秦诗歌派生出来,到汉代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体制。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文赋。6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所以游目骋怀 一觞一咏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击空明兮溯流光 不知东方之既白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火尚足以明也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顺流而东也A/ B/C / D/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渺 沧海之一粟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D而卒莫消长也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6、,而卒葬之8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死生亦大矣 当其欣于所遇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徘徊于斗牛之间 渺渺兮予怀 而今安在哉 何为其然也A/ B/C / D/9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全为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望美人兮天一方 凌万顷之茫然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C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游目骋怀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二、阅读下文,完成 1012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

7、刘秀就靠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但 东汉中叶以后,政 权与士大夫 阶层日益失去协调。王莽篡位时裂冠毁冕,曾被迫遁迹山林的士大夫们,又一次面 对“ 主荒政谬”的时代。 夹缝中他们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归隐田园。 隐为其表,逸 为其实。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趣成就了一代艺术新风,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虚无主义的玄学引导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追崇,山水成 为对 抗门阀的依托和象征。 “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 ,将宅居置于郊野庄园之中是士大夫 们 相当普遍的选择,自然山水已成 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史籍上有所 谓“ 竹林七贤”, “竹林”就是嵇康在山阳城郊的一处别墅。士大夫一

8、改汉儒穷经入仕为个体情绪表达的同时,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在自然中人 们仍然探求着游于天地而亲化万物的生存意义。陶渊明蔑 视 功名,宁愿回 归田园, “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布置了“日涉以成趣”的素朴小园,门前以垂柳为荫,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另一种情形可以列 举隐 居时的谢安。 谢安“于土山 营墅,楼 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而安殊不以屑意”。可见,园林中的士大夫,或简朴或奢侈,他们具体的生活方式都直指人生追求。借山水以怡情一时成为风尚。 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 谓之“修禊”,始于三国。但是,像著名的兰亭聚会,名为“ 修禊”,其

9、实已经升腾为雅致的文化行 为。茂林修竹,曲水流觞,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种淡泊情怀取之于自然,又以自然来寄托人生追求的行为,是从“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到 “足以极视 听之娱”,再及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一个 过程,是魏晋六朝 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唐代情形发生了变化,那是隐 士最受宠,最春 风得意的时代。由于超然世外的隐逸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高尚品德的体现,唐代 兴起了一股走“ 终南捷径”而为官的风气。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要做 隐士,已不必远遁山野林泉,魏晋 时代的表 隐实逸蜕变为以隐求仕。有“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的孟浩然,有以“中隐”

10、 闻名的白居易, 还有“ 隐于朝堂之上”的“大隐”人士李泌。有唐一代,文人在入世行“ 势”或出世行“道”方面,是最心安理得,最被宽容的。对于山水自然,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利用,隐 逸已不可能是普遍追求的人生 归宿。10 “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选出下面不在原因之列的一项( )A汉末魏晋时代形成的隐逸之风。 B士大夫阶层思想意趣的影响。C虚无主义的玄学对人们的引导。 D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1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一项是( )A“隐为其表,逸为其实”深刻揭示了汉魏隐士们归隐的实质是对“主荒政谬”现实的逃避。B隐士们有的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如陶渊明;有的则失去了人

11、生目标,如谢安。C 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是:将淡泊的情怀寄托于自然,又从自然中感悟人生应有的追求。D“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两句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完全否定。12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文人们隐与不隐,以及选择何种隐逸方式,都受制于社会状况和时代风气。B崇尚自然,将自然人格化是魏晋六朝文学艺术乃至社会文化的突出特征。C 从汉末到唐代,隐逸文化中的自然山水都是隐士们寄托人生情怀的对象。D唐代以隐求仕风气的形成是隐逸文化的一次蜕变,也折射出作为封建盛世的唐代政治的宽松和社会的宽容。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5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新修

12、滕王阁记韩愈愈 少 时 则 闻 江 南 多 临 观 之 美 ,而 滕 王 阁 独 为 第 一 ,有 瑰 伟 绝 特 之 称 ;及 得 三 王 所 为 序 、赋 、记 等 ,壮 其 文 辞 ,益 欲 往 一 观 而 读 之 ,以 忘 吾 忧 。系 官 于 朝 ,愿 莫 之 遂 。十 四 年 ,以 言 事 斥 守 揭阳 ,便 道 取 疾 以 至 海 上 ,又 不 得 过 南 昌 而 观 所 谓 滕 王 阁 者 。其 冬 ,以 天 子 进 大 号 ,加 恩 区 内 ,移 刺 袁 州 。袁 于 南 昌 为 属 邑 ,私 喜 幸 自 语 ,以 为 当 得 躬 诣 大 府 ,受 约 束 于 下 执 事 ,

13、及 其 无 事 且还 ,傥 得 一 至 其 处 ,窃 寄 目 偿 所 愿 焉 。至 州 之 七 月 ,诏 以 中 书 舍 人 太 原 王 公 为 御 史 中 丞 ,观 察江 南 西 道 ;洪 、江 、饶 、虔 、吉 、信 、抚 、袁 悉 属 治 所 。八 州 之 人 ,前 所 不 便 及 所 愿 欲 而 不 得 者 ,公 至 之 日 ,皆 罢 行 之 。大 者 驿 闻 ,小 者 立 变 ,春 生 秋 杀 ,阳 开 阴 闭 。令 修 于 庭 户 数 日 之 间 ,而 人自 得 于 湖 山 千 里 之 外 。吾 虽 欲 出 意 见 ,论 利 害 ,听 命 于 幕 下 ,而 吾 州 乃 无 一 事

14、可 假 而 行 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其 岁 九 月 ,人 吏 浃 和 ,公 与 监 军 使 燕 于 此 阁 ,文 武 宾 士 皆 与 在 席 。酒 半 ,合 辞 言 曰 :“此 屋不 修 ,且 坏 。前 公 为 从 事 此 邦 ,适 理 新 之 ,公 所 为 文 ,实 书 在 壁 ;今 三 十 年 而 公 来 为 邦 伯 ,适 及期 月 ,公 又 来 燕 于 此 ,公 乌 得 无 情 哉 ? ”公 应 曰 :“诺 。”于 是 栋 楹 梁 桷 板 槛 之 腐 黑 挠 折 者 ,盖 瓦级 砖 之 破 缺 者 ,赤 白 之 漫 漶 不 鲜 者 ,治 之 则 已 ;无 侈 前 人 ,无 废 后 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 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 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改动 )【注释】三王: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舒。中书舍人太原王公:王仲舒。浃(ji)和:和睦。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刺袁州 刺:担任刺史B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假:请假 C公与 监 军 使 燕 于 此 阁 燕 : 同 “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