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模块3-现代世界与中国-听课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032728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模块3-现代世界与中国-听课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模块3-现代世界与中国-听课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模块3-现代世界与中国-听课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模块3-现代世界与中国-听课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模块3-现代世界与中国-听课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模块3-现代世界与中国-听课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模块3-现代世界与中国-听课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三现代世界与中国专题十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点一【深化理解】试练1C解析 据材料“我们随时可以降低或提高粮食价格”可知,当时苏联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而非利用市场价值规律,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采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而非材料中用行政手段,材料说明新经济政策在被逐步废除,故B项错误;据材料“农民自发势力、农民谷物市场完全为我们所控制,我们随时可以降低或提高粮食价格”可知当时苏联利用行政手段解决经济问题,故C项正确;“斯大林模式”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起来的,故D项错误。试练2A解析 题目材料反映了1929年到1930年,苏联农业集体化比例

2、增长过快,影响了社会生产,于是苏共中央对此进行了批评,农业集体化政策被部分调整,但不是根本改变,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世界性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故排除C项;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时代的事,故D项错误。试练3B解析 “敌视”与材料中“这当然好”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劝您不要操之过急。靠跳跃两步跨越鸿沟是相当难的”相符,故B项正确;“大肆攻击”与材料中“改革,这当然好!我只是劝您不要操之过急”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我只是劝您不要操之过急”不符,故D项错误。试练4C解析 苏联解体主要是由于自身原因,不是西方的和平演变,故A项错误;苏联改

3、革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与材料体现的苏联民众对西方的警惕不符,故B项错误;苏联民众对戈尔巴乔夫在1990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的反应是敌对的、冷淡的,表明俄罗斯重视国家意识形态导向,故C项正确;历史教科书具有社会教育功能,与材料内容强调的俄罗斯对教科书的审查表明俄罗斯重视意识形态的导向不符,故D项错误。【突破高考】典例1B解析 本题以美国20世纪30年代对苏联的关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当时苏联并未受到经济危机的破坏,故排除;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农业生产过剩,美国不需要考虑农村供应城市的问题,故排除C项;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需要的是国家对经济

4、的干预,不需要公有制,故排除D项。题干的关键信息是1932年以后美国人对苏联的关注增多,需要考虑这一时间段苏联的经济建设与美国经济现状的关系,美国希望从苏联的经济发展中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或借鉴,而苏联在工业化中取得的成就是美国关注的核心。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B项。变式1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1929年苏联并未出现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中,租让企业给外资经营的模式在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的效果并不理想,到1926年仍只有60多家外资企业,直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一定阻力,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

5、展,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时间是在1936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D项错误。典例2A解析 据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出口增多,反映出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粮食出口量,这实际是苏联人民缩减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来换外汇以发展工业,故选A项。当时苏联已经实行农业集体化,粮食出口不能说明其粮食供不应求,也不能说明其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B、D两项错误。题目材料不涉及工业生产发展速度的情况,排除C项。变式2B解析 材料提及苏联“一五”计划的建设得到外来援助,但未提及外来援助的数额,无法确定苏联在工业化初期是否严重依赖外资,故A项错误;苏联工业化借助外来资本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新经济政策局部恢

6、复外国资本主义的做法,故B项正确;苏联“一五”计划体现了工业化的局部开放的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做法未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典例3A解析 本题以苏共二十一大的七年经济计划为切入点,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史料实证和历史阐释等素养,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提取、解读与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苏共二十一大通过的七年经济计划的内容,一是要求工业生产总值高增长,二是要求工业的基础产业成倍增长,体现了国家牢牢控制经济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结束,故答案为A项;B项错在材料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新经济政策从1921年开始,1928年后逐步被取消,C项错误;赫鲁晓夫

7、改革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D项错误。变式3C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苏联外汇收入严重依赖向西方国家的出口,出口商品主要是石油等能源,进口的主要是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这说明苏联推行的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特征的体制弊端明显,致使其经济缺乏持续发展能力,故答案为C项。苏联在经济上严重依赖西方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发展困难,而非经济全球化的结果,A项错误;材料所述的经济现象只会严重削弱苏联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能力,B项错误;材料说明苏联经济发展困难,这只会使其受制于西方,不可能提高苏联经济话语权,D项错误。考点二【深化理解】试练1D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可知“战备”利于增加就业

8、,刺激消费和生产。由题干材料信息“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可知,凯恩斯认为新政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经济危机,所以D项正确。新政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利于改善民众生活,但并非材料主旨,A项错误。B项“战争中”应该是“新政中”,B项错误。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C项错误。试练2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总统手中掌握着巨大的权力”等信息可知,联邦政府权力巨大,故B项正确。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至今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A项说法错误,排除。罗斯福新政与法西斯对外扩张无关,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所以D项错误。试练3C解析 进入20世纪,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

9、位的是自由主义而非重商主义,故A项错误;凯恩斯主义在这一时期尚未成为主导,不可能会大力倡导,故B项错误;正是由于自由主义的盛行导致的经济缺乏国际规则,才使得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的转移危机的做法,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政治危机的相关描述,故D项错误。【突破高考】典例1C解析 本题以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的变化表格为切入点,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本题考查学生历史时空观、历史阐释素养,考查学生对表格有效信息的提取、解读与综合运用的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291931年美国三个行业工人周工资都出现下降,工资是企业经营好坏的重要表现,工资大幅

10、度下降说明企业经营很不景气,这是经济危机扩大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A项错误,最低工资标准提出于罗斯福新政期间;B项错在材料无法体现产业结构变化;政府财政支出多少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错误。变式1B解析 各国为摆脱经济危机,纷纷扩大出口,设置贸易壁垒,引发各国之间的贸易战,世界贸易金额逐年下降,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19291933年世界贸易的状况,无法体现各国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A项错误;世界贸易金额逐年下降是各国之间进行贸易战的结果,并非各大国经济实力衰弱,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下世界贸易金额下降,没有体现出经济危机产生了深远影响,D项错误。典例2B解析 本题以1935年美国颁布退休

11、人员可以领取养老金的法案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史料有效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给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是社会保障的内容,与社会保险法的内容相对应,故答案为B项。A、D两项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内容,C项是农业调整法的内容,皆排除。变式2A解析 题目材料反映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上台之后为了扭转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如总统可以经常向国会提出立法草案,临时增设了许多新的独立机构和附属机构等,这说明罗斯福对美国的国家权力结构进行了调整,故A项正确;题干主要涉及政治措施,非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罗斯福对政治结构调整的举措并没有使美国的国家结构失衡,也没有体现出美国的经济危机得到解决,故C、D两项错误。 主题关联突破

12、大题主题11试练1(1)趋势: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范围由工业发明到文学艺术、软件程序等,范围日益扩大;由英国开始扩展到全世界;国际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保护力度日渐强化、保护时间越来越长,制度日益完善,并具有强制性。原因:欧美工业化国家的引领;工业革命和科技文化事业发展的推动;资本主义私有制日益发展的结果;世界市场(全球化)发展(国家合作日益加深)的需要;发达国家力图维持霸权地位的需要。(2)相似:以立法的形式推动保护范围的日益扩大;国际合作日益加强(与国际接轨)的影响;增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观念,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和进步;促进了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促进了改革开放

13、深入发展。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授予发明者对发明的独占经营权,到1851年,根据该法共颁发了13 023项专利。此后,美、法、德、日等国纷纷颁布专利法,对工业发明、注册商标、文学艺术等予以保护”可知,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范围由工业发明到文学艺术、软件程序等,范围日益扩大且由英国开始扩展到全世界;根据材料一“1883年和1886年,欧美国家经过谈判,先后签订巴黎公约和伯尔尼公约,签约国依据自愿原则遵约”可知,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根据材料一“1898年,美国修改专利权法,延长了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1967年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了专门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世

14、界知识产权组织。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将商业方法、软件程序等纳入到了保护范畴,各国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也日益趋同。20世纪80年代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单方面把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挂钩,使用惩罚性的贸易保护政策严惩他国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可知,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力度日渐强化,保护时间越来越长,制度日益完善并具有强制性。第二小问,须结合所学进行作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知识产权制度发源于欧洲。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授予发明者对发明的独占经营权,到1851年,根据该法共颁发了13 023项专利”和材料二“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成为中

15、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开始”可知,以立法的形式推动保护范围的日益扩大和国际合作日益加强;第二小问,须完全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试练2示例:工业革命与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工场,生产力发生巨大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但英国政治存在保守性,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以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他们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不相称,因此要求分享权力。壮大的工业无产阶级希望改变经济地位,取得选举权。面对这些问题,英国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增加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席位,后又经过多次议会改革,工人阶级逐渐取得选举权,新的政治平衡随之产生。可见,变动与适应相结合,是英国现代化成功的关键。解析 抓住“变动与适应”这一关键词,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展开论述。专题十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点一【深化理解】试练1B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以来苏联影响力的扩展。材料中介绍苏联党史的著作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被大规模印刷,说明二战爆发以来苏联影响力在扩展,其政治经济体制被更多国家和民众所了解和接受,故答案为B项,C项错误;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史学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