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最后一次语文试题模拟考试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803114 上传时间:2017-05-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最后一次语文试题模拟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三最后一次语文试题模拟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三最后一次语文试题模拟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三最后一次语文试题模拟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三最后一次语文试题模拟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届高三最后一次语文试题模拟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最后一次语文试题模拟考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3 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第 I 卷 阅读题(共 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车奴” 、 “卡奴”“奴”字头新词,几成文化现象;“裸婚” 、 “裸活”“裸”字头新词,展现另一个向度。从“奴”到“裸” ,两级之间的过山车,启示我们思考:如何走出“心为物役” ,告别“消费异化”?消费是现代社会满足人们生存所需的必要手段,也是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催化剂。然而,如果把一

2、切都消费化,搞消费崇拜,唯消费是从,甚至用物质填满心灵,就必然生出一种“庸俗的消费主义” 。流风所布,消费就背离了“满足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本真价值,而是为了满足不断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琳琅满目的商品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成为触发购买欲的引擎,个别人甚至要卖肾购新“苹果” 。其实,拥有再多,也永远渴望货架上的下一个。超前、攀比、奢侈、炫耀的消费,让生活被消费裹挟,不仅无法在物质得失面前从容淡定,甚至会走上一条“通往奴役之路” 。对于个人而言,如何消费是一种自主选择,但如果庸俗的消费主义成为生活方式、群体选择甚至社会风尚,那就值得警惕。庸俗的消费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拜物主义。手袋并非用来装东

3、西,而是用来装腔调;手表也不仅用来显示时间,更是用来显示身份。在一些人眼里,对物质的消费和占有,成为能力的唯一标志、成功的最高象征、社会地位的集中体现、精神生活的不二依托。庸俗消费主义的狂欢,让人们沉浸在享乐主义的盛宴。从物质到精神,无物不可消费,无处不可出售,买卖关系成为存在方式,等价交换成为社会哲学。社会如若被这样庸俗的消费主义所席卷,在“消费优先” 、 “物质至上”的步步紧逼之下,理想、信仰、道德难免步步退却。于是,有人宁愿在宝马车里哭,把情感当了筹码;有人上网炫耀“干爹牌”豪车,以尊严下了赌注;有人把职位官阶明码标价出售,用信念做了交易蝇营狗苟成为“成功的正道” ,不劳而获成为“幸福的

4、捷径” ,消费主义的流行病,极易导致荣辱观念颠倒、是非观念迷失,社会风尚也因此遭到侵蚀。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我们或许可以走进更丰盈的人生。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优渥生活条件帮助麻风病患者融入社会,冲出等价交换的牢笼,收获的是充实、快乐与感动这些无法用数字计算的财富。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社会或许可以走进更深沉的文明。 “理性经济人”不再是对人性唯一的预设,物质财富也不再是对成功唯一的判定,多元的标准、多样的观念、多维的思考,消费行为才能远离“异化”的危机。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不是为了缅怀“理想主义的贫穷” ,限制人们享受物质的快乐,重新回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窘迫时代。而是要警示我们,

5、生活水平提高,但不能沦入物欲的陷阱;经济社会发展,更不能陷进物质的泥淖。这是一个转型社会的心态涵养,也是一个现代社会的价值回归。21下列关于“消费异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庸俗的消费者为满足不断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消费背离了满足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本真价值,消费很不理性。B超前、攀比、奢侈、炫耀的消费,让生活被消费所主宰,使人无法在物质得失面前从容淡定,甚至走上一条被外物奴役的道路。C “消费异化”与“理性经济人”是现代社会人们为生存所需而采取的两种必要的消费手段,但前者脱离了消费的本真价值。D把对物质的消费和占有,视为能力的唯一标志、成功的最高象征、社会地位的集中体现、精

6、神生活的寄托,是消费的异化。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消费是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所需,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并非限制人们享受物质生活的快乐。B如果把一切都消费化,搞消费崇拜,唯消费是从,甚至用物质填满心灵,就必然生出一种“庸俗的消费主义” 。C不对人性作唯一预设,不把物质财富当做成功的唯一判定,多元的标准、观念、多维的思考,才能远离“消费异化”的危机。D只要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我们就可以走进更丰盈的人生,社会就可以走进更深沉的文明,回归消费应有的价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车奴” “卡奴”与“裸婚” “裸活”就

7、是这个时代的某些人被外物所役使,走上一条“通往奴役之路”的典型。B作者所倡导的做“理性经济人” ,就是提倡适当消费,理性消费,告别庸俗的消费,远离消费“异化”的危机。C如何消费是一种自主选择,但如果让“庸俗的消费主义”成为生活方式、群体选择甚至社会风尚,就值得警惕了。D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不沦入物欲的陷阱,是一个转型社会的心态涵养,也是一个现代社会的价值回归。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47 题。徐湛之,字孝源,东海郯人。湛之幼孤,为高祖所爱,常与江夏王义恭寝食不离于侧。年数岁,与弟淳之共车行,牛奔车坏,左右驰来赴之。湛之先令取弟,众

8、咸叹其幼而有识。及长,颇涉大义,善自位待。事祖母及母,并以孝谨闻。元嘉二年,除著作佐郎,员外散骑侍郎,并不就。六年,东宫始建,起家补太子洗马。转国子博士,迁奋威将军,南彭城、沛二郡太守,徙黄门侍郎。后又为秘书监,加散骑常侍。会稽公主 身居长嫡,为太祖所礼,家事大小,必咨而后行。西征谢晦,使公主留止台内,总摄六宫。忽有不得意,辄号哭,上甚惮之。初,高祖微时,贫陋过甚,尝自往新洲伐荻,有纳布 衫袄等衣,皆敬皇后手自作;高祖既贵,以此衣付公主,曰:“后世若有骄奢不节者,可以此衣示之。”湛之为大将军彭城王义康所爱,与刘湛等颇相附协。及刘湛得罪,事连湛之,太祖大怒,将致大辟。湛之忧惧无计,以告公主。公主

9、即日入宫,既见太祖,因号哭下床,不复施臣妾之礼。以锦囊盛高祖纳衣,掷地以示上曰:“汝家本贫贱,此是我母为汝父作此纳衣。今日有一顿饱食,便欲残害我子!”上亦号哭,湛之由此得全也。迁中护军,未拜,又迁太子詹事,寻加侍中。湛之善于尺牍,音辞流畅。贵戚豪家,产业甚厚。门生千余人,皆三吴富人之子,姿质端妍,衣服鲜丽。每出入行游,途巷盈满,泥雨日,悉以后车载之。太祖嫌其侈纵,每以为言。二十二年,范晔等谋逆,湛之始与之同,后发其事,所陈多不尽,为晔等款辞 所连,3乃诣廷尉归罪,上慰遣令还郡。上每有疾,湛之辄入侍医药。元嘉末,上遇事久议不决。与湛之屏人共言论,或连日累夕。每夜常使湛之自秉烛,绕壁检行,虑有窃听

10、者。劭入弑之旦,其夕,上与湛之屏人语,至晓犹未灭烛。湛之惊起趣北户,未及开,见害。时年四十四。【注】会稽公主:徐湛之的母亲、高祖的女儿、太祖的姐姐。 纳布:质量粗劣的布。 款辞:服罪之辞。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忽有不得意,辄号哭 辄:立即,就,便。B太祖大怒,将致大辟 大辟:死刑。C迁中护军,未拜 拜:授予官职。D又迁太子詹事,寻加侍中 寻:不久。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徐湛之为人看重的一组是(3 分)为高祖所爱,常与江夏王义恭寝食不离于侧 家事大小,必咨而后行汝家本贫贱,此是我母为汝父作此纳衣 太祖嫌其侈纵,每以为言乃诣廷尉归罪,上慰遣令还郡 上遇事久

11、议不决。与湛之屏人共言论,或连日累夕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徐湛之自幼丧父,受到高祖怜爱。年纪虽小却很有见识,同弟弟淳之一起乘牛车出行遇到危险,却让众人先救弟弟。长大后,涉猎文章义理,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地位。B刘湛的事情牵连到徐湛之,太祖大怒,准备处以死刑。湛之求救于会稽公主。公主拿出太祖当年的粗布衣服,进宫号哭求情,徐湛之才得免一死。C徐湛之贵戚豪家,产业十分丰厚,门生有一千多人,都是三吴富贵人家的子弟,穿着用度、外出游玩儿都非常豪奢。太祖嫌他奢侈放纵,时常因此劝说他。D范晔等人阴谋叛逆,徐湛之在初始时与范晔等一起活动,后来又揭发了这

12、件事,但他仍受到范晔等人供词的牵连,于是去廷尉处认罪,太祖抚慰他一番,令他回郡任职。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初,高祖微时,贫陋过甚,尝自往新洲伐荻,有纳布衫袄等衣,皆敬皇后手自作。(5 分)(2)其夕,上与湛之屏人语,至晓犹未灭烛。湛之惊起趣北户,未及开,见害。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栖禅 【注】 暮归书所见唐庚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注】栖禅:惠州山名。8.此诗在炼字方面颇为人称道,请从第三句中找出最为传神的一个字,并结合诗境分析其妙处。 (5 分)9.“好诗全凭结句高” ,请结合

13、全诗,分析结尾句与前三句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关系。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4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 (荀况劝学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 (白居易琵琶行 )乙 选考题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蓝色军邮老黄跟老匡是一

14、对老哥们,两人有个共同的爱好:集邮。一次,老黄听说老匡手中有一枚稀世珍邮“蓝色军邮”,兴冲冲地赶到老匡家,要求欣赏欣赏。谁知老匡矢口否认有这回事。老黄不甘心,又提出要看看他的邮集,也被他断然拒绝。老黄心里这个气啊,扭头就走。后来,老匡想找老黄解释解释,但老黄理都不理他。一对好朋友就这样崩了,即使见了面,两人也像不认识似的。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这天,有人告诉老黄,老匡患了绝症,已经是晚期了。为了治病,老匡的家人把他多年收藏的珍贵邮品全卖了,唯独留下了那枚“蓝色军邮” 。老黄大吃一惊。当晚,他拎上一大包礼物,来到老匡家探望。老匡躺在床上,瘦得只剩皮包骨,他话也说不出来,拉着老黄的手,只知道流泪。老

15、黄也很难过,他一个劲地责怪自己心胸狭隘,居然为一枚邮票,断绝了跟老匡几十年的交情。老匡去世后,老黄全力以赴地帮着料理后事,还掏腰包替老匡偿还了治病时欠下的一笔债。他知道老匡的老婆孩子生活困难,便隔三岔五地去看一看,不是送钱就是送物。老匡的老婆孩子感激不尽。一天,老黄向老匡的老婆问起那枚“蓝色军邮”:“嫂子,那枚邮票还在吗?我拿去看看,之后一定奉还。 ”老匡的老婆答应了。三天后,老黄神情沮丧地来到老匡家,对老匡的老婆说:“嫂子,真是对不起,我抽烟时不小心,烟灰掉到邮票上,把邮票烧掉了!”老匡的老婆先是一怔,接着说:“烧了就烧了吧。不瞒你说,老匡当初留下遗言,让我把那邮票随他一块烧掉。我听说那邮票特别值钱,舍不得”老黄掏出两万块钱,说是赔偿。老匡的老婆说啥也不收这钱,老黄说:“钱虽然少了点,可我所有的积蓄全在这儿啦,你就收下吧。等我将来有了钱,再给你!”老匡的老婆推脱不掉,只得收下了。老黄长长地松了口气。半个月后,老匡的老婆又将钱退给老黄,老黄莫名其妙。老匡的老婆说:“老黄,这钱我不要,你把邮票还给我吧。 ”老黄一怔,说:“嫂子,我不是跟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