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1—教师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8028114 上传时间:2017-09-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1—教师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说明文阅读1—教师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说明文阅读1—教师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说明文阅读1—教师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说明文阅读1—教师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1—教师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1—教师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第 1 节 说明的对象、顺序和方法 【核心提示】本节复习的重点,主要引导学生复习巩固说明文文体知识,了解说明文阅读常见的几种中考题型,让学生掌握一些应对技巧。【考点知识讲练评】【夯实基础】1、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 说明文和 说明文。根据语言风格说明文可以分为 说明文和 说明文。2、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 、 。3、说明文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 、 、 、 、 等。4、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它们用在文章中各有什么作用?1、 答案: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科学小品)2、答案: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 、空间顺序、逻辑顺序。3、答案:“总(概说)分

2、(具体) ”式、 “总分总”式、 “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4 了解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摹状貌、作诠释、作引用。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 /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

3、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重点突破】 常见中考题

4、型及应对技巧:1概括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给文章拟个标题。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应对策略:(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一看文题,二看首句段,三看中心句和连词,如“首先” “其次” “第三”等。(2)给文章拟标题,要体现简明、新颖、概括的原则。一般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3)说明内容应是一句话,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往往在开头、结尾。(4)段意概括:先找中心句;没有中心句要摘要联合,结合标点认真提炼。 2.提炼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应对策略:(1)下定义,要用“什么是一种什么”的句式。(2)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一般从原文中找,但需要把零散

5、的意思归纳到一个完整的大句子中。3分析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应对策略:了解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摹状貌、作诠释、作引用。4说明顺序的考查。应对策略:了解说明文的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是建筑物的结构逻辑顺序情况复杂些,要根据具体形式的细分,常见的逻辑顺序有八种形式:(1)由抽象(概括)到具体的顺序;(2)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3)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果溯因)的顺序;(4)由浅入深的顺序;(5)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6)由表及里的顺序;(7)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8

6、)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 、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 “其次” “还” “也”“此外”等词语【诱思导学】 【例 1】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2004 年 12 月 26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各国 15万多人的死亡。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求援工作的展开,这次灾难的死伤人数还会上升,财物受损还会扩大。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细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亚、南亚沿海的

7、印尼、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大灾难背后不乏人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人类对这次大灾难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水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凶和毁灭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使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20 世纪全球海平面已平均上升了 11-20 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

8、变化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 2110 年,海平面还要上涨 9-88 厘米。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沿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危害。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 1700 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居民只生活在高出海平面约一米的陆地。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

9、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 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 ,理由是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帮凶,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为自己所居住的这块栖息地负起责任,在面对大自然这个最大的恐怖主义时,人类才有能力应对它,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人类减少自己的助纣为虐行为,避免“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出现。 (摘自 2005 年 3 月 28 日语文报 )1第三段说“人类对这次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

10、助纣为虐” 。简要概括“大灾难”和 “助纣为虐”分别指的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提炼主要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做题时要注意找关键词和中心句,然后进行综合概括。2第四段划线的句子用到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掌握,只要掌握了各种说明方法及作用,就能很好的回答此类题目。如: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3阅读第五段,说说海平面上升会造成哪些危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段意概括的能力,做题时先找中心句,看看本段有几个;没有中心句要摘要联合,结合标点认真提炼。答案:苏门答腊岛附近海湾发生强烈地震与海啸造成 15 万人伤亡。 人类生活、工业生产使全球变暖,导致海湾生态脆弱

11、,沿岸抗灾防灾能力减弱。2答案:列数字。具体说明全球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的严重程度。3.答案: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逐渐升高的海平面必然污染海平面以上的淡水系统,威胁人们的生存。【例 2】日全食2011 年 7 月 22 日将出现罕见的日全食奇观。在乐山城区发生的时间是上午 9 时 06 分,此时天空会突然黑下来,太阳会被月亮完全“吃掉” ,看上去犹如一个挂在天上的“黑饼” ,周围一圈耀眼的光芒,随后逐渐东移。所谓“食”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发生的原理是地球上局部地区被月影所遮盖而造成的。日食必发生在农

12、历的初一。日食共有三种,即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太阳被完全遮住就是日全食。一次日全食发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5 个过程。此次日全食的初亏时间在乐山是 7 点 57分 57 秒,食既到生光从 9 点 03 分 12 秒到 9 点 07 分 15 秒结束。重庆市发生的时间比乐山晚 11 分钟。此次罕见的日全食天象堪称 21 世纪我国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之一,将几乎覆盖整个长江流域,有些城市可以观看到日全食的时间将持续 6 分钟,预计我国将有 3 亿人可以看到。只要视野开阔,没有障碍物遮挡,办公室或自家阳台都是很好的观察点。日全食发生时整个天空会漆黑一片,如运输、建筑等行业都

13、需提前做好安全应对措施,防止 4-5 分钟的“黑夜”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正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司机在日全食发生后,不要惊慌,应立即打开车灯减速小心驾驶。高空作业者也要避免突然伸手不见五指而发生事故。同时,在日全食发生时,切不可用肉眼直接对太阳进行观看,可使用优质的太阳镜或天文望远镜观察。早在 19 世纪早期,天文学家根据日食和月食的规律就推算出今年 7 月会发生全球性日全食。两年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日食组发布确定性消息,今年 7 月 22 日,在中国境内可以观测到 21 世纪人类可以观测到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根据推算,下次发生全球性日全食的时间是 2241 年,而上海地区可以观测到日全食的时

14、间则是 2311 年。1.根据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什么叫“日全食” 。解析:本题是让学生提炼信息给“日全食”这一自然现象下定义,做题时要从文章内容中提取主要信息,用“什么是一种什么”的句式回答。2.文中说“此次罕见的日全食天象堪称 21 世纪我国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之一” ,此次日全食为什么说是“最壮观的天象”?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概括文段主要信息的能力,回答时要找中心句,进行分类概括3.对此次日全食移动方向的判断,正确的两项是( ) ( ) 。A.由东到西 B.由西到东 C.由北到南D.由南到北 E.由乐山往重庆移 F.由重庆往乐山移答案: 解析:本题是让学生判断事物发展趋势的,

15、回答是必须学会从全文中把握这方面的主要信息,然后才能准确作答。答案:日全食是太阳在农历初一被月影完全遮住时的一种天文现象。 (意思相近即给分)2.答案:因为此次日全食覆盖面大;持续时间最长;能够观看的人数多;观测点广。3.答案:【 B 】 【 E 】【例3】植物塑料的兴起所谓植物塑料是指由玉米或甘蔗等制造的聚乳酸塑料,现在使用植物塑料的实用化产品已有农业用的地膜和快餐盒等。另外,部分电器产品和服装等也开始使用了植物塑料,植物塑料一直以来被视为与环境亲和的“生物分解塑料”之一。所谓生物分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的塑料。那么,玉米、甘蔗等植物是如何造出塑料的呢?首先,从玉米、甘蔗等植物中萃取出淀粉;接着,用酶将淀粉分解制成麦芽糖或葡萄糖;然后,将麦芽糖或葡萄糖供给微生物食用并发酵,制造出乳酸;最后,将乳酸聚合,造出聚乳酸。这样制作的聚乳酸材料十分坚硬,并具有极高的透明度。但是,聚乳酸单晶在室温下接近玻璃的性质,稍加冲击马上就会碎裂。如果想作为塑料使用,还需要通过掺加柔顺的化合物,另外,由于聚乳酸的熔点只有 170,作为商品,还必须提高它的耐热性和强度。聚乳酸塑料最大特点是在自然界中容易分解。在聚乳酸塑料中加上水,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