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景德镇高三第三次质检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6347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景德镇高三第三次质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届景德镇高三第三次质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届景德镇高三第三次质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届景德镇高三第三次质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届景德镇高三第三次质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景德镇高三第三次质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景德镇高三第三次质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届景德镇高三第三次质检 语 文 2011.4.20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庠(xing)序 楔(xi)子岿(gu)然不动戎马倥偬(zng)B、自栩(x)睥(p)睨 不屈不饶(no)封妻荫(yn)子C、悲恸(dng)僭(jin)越煊(xun)赫一时道义相勖(x)D、煴(yn)火 哥俩(li) 杳(yo)无音信压轴(zhu)戏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团结协作,不能孤军奋战,三人成虎,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B、江南的水乡在夕阳的映照下分外的美丽,远处,农家的小屋,升腾的轻烟

2、不绝如缕,极富诗情画意。C、重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我们会感受到,小说句句入探骊得珠,让人认识到人生的窘况和民族的困境,那些对先生指责的言论是何等的浅薄。D、经历了足坛反腐倡廉教育整顿,国足的成绩也有目共睹,年初战胜了韩国队,在和德国勒沃库森队比赛中又不孚众望,以3:0取胜,取得了对五大联赛强队最大的胜利。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上级主管部门针对开发商囤地炒地做了严格规定,加快已批未建的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建设,对于超出合同约定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的责令限期动工、竣工等。B、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到位的唯一标准。C、“权贵二代”这一封建残余现象,

3、从法律意义来讲,不仅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一种悖离,而且也是与现代宪法精神背道而驰。D、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一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还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对两岸关系发展还持有疑虑,这是一时难免的。我们愿意积极与他们沟通,以最大的包容和耐心加以化解和疏导。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找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B、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C、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彩缤纷,似

4、乎把春天的色彩全聚拢到这里来了。D、“今天干什么去了?”他诡秘地一笑:“我没干什么。”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插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毋庸讳言,打造文化的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 。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从来不是人为地打造出来的。但这种“打造”还是造不出文化来。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是可以打造出来的。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打造这个词儿的本意是制造。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兴起当地的文化。A BC D6,下列各句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老头生病期间,雷斯多夫人来过

5、一次,但不是来看望父亲的病,而是要父亲给她支付她欠裁缝的一千法郎的定钱。(高老头)B、“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林黛玉说的。(红楼梦)C、桑丘.潘沙是在矛盾对照中刻画出来的。他既咒骂倒霉的骑士,又崇拜主人的侠义行为;他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又抱着发财梦,一心想当海岛总督;他既善良、乐观、机智,又胆小怕事、狭隘自私。(唐吉诃德)D、巴金创作的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表现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知识分子内心的激荡,歌颂了觉新、觉民、觉慧、琴、瑞钰、梅、鸣凤等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斗争。(家)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知识分子的活动,一般说有“超然”

6、和“参与”两个方面。“超然”,是指超然于一般社会生活之上而特别地致力于文化责任;“参予”则是以其知识、理想等影响与改造社会生活。借中国古人之用语,大致可以区分为“出世”与“入世”。就“入世”讲,这一因掌握了知识而思考更具“普遍性”的群体,自古就形成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孔子曰“爱人”,墨子曰“兼爱”,孟子说“民为贵”。他们深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以“平治天下”为“舍我其谁”之重责。由此养成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弘大气象。同时,也培育了一种深沉博大的忧患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忧其民者,忧民生

7、之艰辛也;忧其君者,忧肉食者之失德也。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所谓“邑有流亡愧俸钱”,都反映了那种战战兢兢、任重道远,于国事民生不敢须臾忘怀之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确实成了中国知识分子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谈到“出世”,人们随即会想到道家与隐士。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界与政治界截然两分,各有职能,居知识界内从事分内工作,并不得谓之“隐”。但古代的“士”为王朝官吏之主要来源,若不为官则社会地位与经济收入常无着落,于是“仕”与“隐”便形成鲜明对照的不同人生选择。庄周向往“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无待”境界,君主“欲以境内累”而不受。这是一种对超

8、越精神境界的探求。儒者虽以“明道救世”为务,但也并非不讲“隐”。礼记儒行:“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孔颖达疏云:“言君虽分国以禄之,视之轻如锱铢,不贵重也。不臣不仕者,谓不与人为臣,不求仕官,但自规度所为之事而行。”作为知识分子,他们自有“所为之事”,如“博学习文”之文化责任,“砥厉廉隅”之人格完成等,未必要“与人为臣”。故古之儒者,亦不乏“累征不就”,而“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之人。无论儒道,“隐居以求其志”,都是“士志于道”的一种形式。今人多以隐居为消极退避,对“独善其身”颇多非议。其实孟

9、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又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知“独善其身”原乃穷亦坚守节操之意。所以,“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无心爵禄、甘心林泉、潜心道艺之举,自古就被看成是难能可贵的高尚行为。如果说“入世”反映了知识分子对社会责任与理想的履践,“出世”则集中反映了其对文化的自由创造和个体的自由人格的追求。对不同个体,在“入世”“出世”上完全可以有不同选择;但就整个知识群体来说,二者却决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7、下列关于古代知识分子活动“超然”与“参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超然”是指古代的一些知识分子不“与人为臣”,超然

10、于一般社会生活之上而特别地致力于文化责任的生活态度。B、“参与”是指古代的一些知识分子以“平治天下”为重任,以自己的知识、理想等影响与改造社会生活的生活态度。C、“参与”是一种“入世”的态度,它体现了儒家所提倡的“仁以为己任”“平治天下”等知识分子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感。D、“超然”是一种“出世”的态度,在古代社会中与道家、隐士有关,是与儒家所提倡的“士”应尽的社会责任相违背的。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古代知识分子提出的一种社会理想,它的形成,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社会中具有“普遍性”问题的思考。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孟子提出来的古代知识分

11、子的一种处世哲学,以现代人的观点看,“独善其身”是不值得提倡的。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是儒家代表人物对知识分子的一种社会要求,体现了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社会责任感。D、“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是庄子设想的一种“无待”境界,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一种对超越精神境界的探求。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孔子的“爱人”,墨子的“兼爱”,孟子的“民为贵”,以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都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对百姓生存的一种忧患意识。B、在古代,知识分子或“仕”或“隐”,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若“仕”则有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若“隐”则无社会地位

12、和经济收入。C、“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千古流传的名句,都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国事民生不敢须臾忘怀的责任意识。D、在古代,知识分子在“入世”“出世”上完全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在对社会责任与理想的履践和个体的自由人格的追求上两者并不矛盾。三、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9分)武昌九曲亭记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陷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

13、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qin)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

14、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注释】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秦名鄂县,公元二二一年,吴主孙权自安迁者于此,改名为武昌。九曲亭:旧址在鄂城县西山九曲岭,为孙吴遗迹。10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瞻杖策载酒杖:拄着B、扫叶席草席:以为席,席坐C、不可加以斤斧斤斧:砍伐D、斥其所据,得以广广:扩大11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一组是( )DCBA 子瞻迁于齐安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15、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不足以席众客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作师说以贻之1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颖者却要无疑。A、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颖者却要无疑。B、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颖者却要无疑。C、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