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刚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6326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刚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冷刚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冷刚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冷刚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冷刚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刚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刚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冷 刚2014年1月24日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要求,总结2013年水利工作,安排2014年水利改革发展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2013年水利工作回顾2013年,我省水利工作面临多重困难叠加的特殊形势,既有“4.20”芦山地震灾害的重创,又有极端气象灾害的重大考验,还有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面对严峻形势、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难,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核心目标,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改进作风,艰苦努力,促使全

2、省水利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方面,我们立足当前,着力应对当前困难,着力解决当前急需,突出抓好重点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水利发展的目标任务。一是抗灾减灾成效明显。“4.20”芦山地震发生后,我厅迅速派出12个救灾工作组和4个保障组奔赴一线,全力投入灾区应急供水、水库排险、山洪泥石流灾害防范等工作。及时调拨物资、设备、技术人员支援灾区,应急解决了127万人的饮水困难,全面完成84座震损水库、426公里受损堤防的应急除险。抓紧编制印发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专项规划,实施水利灾后恢复重建项目82个,落实重建资金32.4亿元。旧伤未愈,又添新伤。“6.18”、“6.30”、“7.4”、“7.9”、“7.18

3、”连续遭遇极端气象灾害,安县千佛沟站汛期总降雨达到2919毫米,相当于常年的2倍左右;都江堰幸福镇5天降水总量达到1129毫米,超过都江堰1121毫米的年均降雨量,为百年一遇。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涝灾害,东明书记4次、魏宏省长3次亲临防汛指挥部指挥救灾,钟勉、昌平等省领导多次到一线督导抢险工作,史哈副省长连续8天坐镇防汛指挥中心,各级水利防汛部门坚持应急值守,加强预警预报,落实度汛措施,组成防汛抢险队伍9600余支,因灾转移100万人,成功避免了1729起3万余人因灾伤亡。积极应对川西南干旱,投入资金3.33亿元,组织371万人,调集提水设备29万台套、运水车0.8万辆,抗旱浇灌面积330万亩

4、,临时解决158万人、15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二是骨干工程建设成效明显。规划实施“西水东调、北水南补”工程,构建以“五横五纵”调水补水网络为骨架、大中小微水利工程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加快推进大中型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建设。省政府调整充实了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协调小组,将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对前期工作中涉及的相关专题,由移民、国土、环保等部门分别牵头负责,明确时间节点限时完成,各市、县自筹前期经费,积极推进项目进度。新开工红鱼洞1处大型和湾潭河等5处中型工程。全年完成水利投资257亿元。三是服务民生成效明显。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水利工

5、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狠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各类供水工程1.38万处,解决了443万农村居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规范“一龙供水”的管理体制,成立了“四川省农村供水总站”,161个县(市、区)建立了县级农村供水专管机构。加强水源保护和供水水质管理,建立省级水质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大力实施“清水工程”建设,开展水质在线监测和自动化控制试点,建立114个县级农村水质检测中心。狠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推进6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694座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全面完工。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

6、60平方公里。新建堤防212公里,开工建设中小河流治理项目88个,综合治理河长120公里。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加强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五小水利”、牧区水利、水利血防等项目,累计建成万亩以上农建综合示范区139个,总面积达315.81万亩。狠抓水电水产发展。抓紧开展89个县(市、区)312个农村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提高农村水电发电效率,消除安全隐患;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305亿元,农民人均渔业增收39元,渔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我们着眼长远,抓基础,抓根本,抓关键,“规划、法治、机制、作风”四轮驱动,努力构建水利稳定发

7、展、行业持续向好的竞争优势。一是着眼长远编制规划。坚持以规划为龙头,抓紧编制成都经济区及天府新区水资源配置规划,编制完善全省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全省灌溉发展总体规划,配合编制秦巴、乌蒙、藏区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规划。完成了芦山地震水利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四川省渠江流域综合规划、四川省沱江流域综合规划、四川省涪江流域综合规划批复。二是稳步推进水利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四川省村镇供水条例正式颁布,成为全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村镇供水的法规。条例提出完善村镇供水体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思路,明确界定了村镇供水工程

8、的公益性质,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工程投入、建设用地、提水电价、运营税费、维修养护等方面予以扶持和优惠。四川省渔业船舶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常务会审议,即将出台实施。加强水利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依法行政意识,推进水利建设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完善建设管理机制。加强水资源管理,全面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初步制定了我省主要江河湖泊的水量分配方案;完善用水定额指标体系,严格实施计划用水管理,积极推进第一批30个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县建设;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开展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质量监督制、财务审计制

9、,抓住前期工作、招标投标、合同管理、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制,实现单项规划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规划转变;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点上建设向规模建设转变;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农民用水户协会、抗旱服务组织机构设置任务基本完成。四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积极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以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惠及于民、取信于民,树立务实清廉的水利形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开门评风”、“百姓听音”、

10、“基层问政”,反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厅系统征求到意见建议771条,梳理出“四风”问题表现共180条。针对存在的问题,厅系统认真制订整改方案,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总计废止制度25个,修改完善制度132个,新制定制度83个,把活动成果升华固化为制度成果。2013年水利工作在极端困难的形势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省推进“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作出了积极贡献。成绩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加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有关方面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厅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二、充分认识当前水利改革发展阶段性特征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提出了“改革统领、科学发

11、展、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明确要加快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民生水利保障体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用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充分释放改革动力,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保持转型发展定力,全面激发市场活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把四川水利放在全国、全省宏观大势中认识和把握,水利改革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下四个新特征:(一)水利建设进入稳速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经过98洪水后集中治水、2008年省政府1号文件、2011年省委1号文件

12、明确大兴水利等几个重要机遇期的发展之后,四川水利迈入了厚积薄发、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一是现实条件决定不能够慢下来。在这一阶段,发展不足仍然是最大矛盾,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都需要通过一定速度的水利发展来逐步加以解决。 二是发展基础决定不应该慢下来。近年来,水利积累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从规划来讲,近年来已形成67项省级水利规划成果。从前期工作来讲,2009年以来,通过省级财政补助、市县财政安排、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等多渠道筹集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30多亿元,年均投入约7亿元。完成项目建议书的大型项目和编制可研报告的中型项目有60

13、个,总投资达590亿元。从在建项目来讲,目前全省尚未下达完投资的在建大中型项目55个,总投资达609亿元(其中剩余投资336亿元)。充足的项目储备能够支撑快速发展。三是当前形势决定不允许慢下来。水利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举足轻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特别是一些水利大县,如果水利发展减速,会严重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四川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省份的差距非常显著,这意味着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果发展变缓,我们以后花的时间不是一代人、两代人的问题,而是端着金饭碗讨口,眼睁睁看着水资源流走。所以说,四川水利发展慢不得、拖不得、更

14、停不得,我们水利人不能有丝毫懈怠,不能有松劲思想,要拼命努力地干好本职工作,才对得起全川人民。(二)水利管理进入蓄势提升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四川水利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难度不断加大,新旧矛盾相互交织、日益突出,水利管理压力和风险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需求与水资源、水环境容量的矛盾突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山川秀美关键在水,建设美丽中国基础在水。然而,川东北洪灾、川南大旱、河流干涸、水库污染、水生态退化,每年我们都会经历不同形式、大大小小的水危机。全省水资源、水环境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水资源瓶颈、水环境容量倒

15、逼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水资源利用、保护和管理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大规模水利建设与技术管理力量不足的矛盾突出。近年来,四川水利建设不断加速,战线越来越长,可以说现在的建设规模是历史上任何一年都没有的。虽然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锻炼了一批中青年技术和管理干部,但建设需求与设计、施工、监理能力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一些项目的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越来越大,有效工期十分紧张,要保证优质安全按期完成项目建设,对质量安全管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各级要加强培养后备技术干部,引进优秀人才,适应发展的需要。(三)强水惠水政策进入叠加强化期。一是部省合作机制的优势将日益突显。2008年12月以来

16、,水利部与我省三次签署部省合作备忘录。这些合作备忘录,几乎囊括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事关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水利项目、事关四川人民民生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项目。近年来,我省根据备忘录的要求,扎实推进重大规划编制,全力推进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灾后重建、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和水利改革等各方面工作,建立与水利部司局的合作交流、沟通协商机制,有力推动了中央治水战略和水利长期发展规划在四川对接“落地”。随着部省合作的日渐深入,将四川所想所盼和水利项目纳入了国家水利战略视野,推进了四川水利的跨越发展。 二是支持水利的政策效应将日益突显。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专题部署水利工作以来,各级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重大政策举措,从财政、金融、税收、土地、价格、宣传等方面全方位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了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今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又明确提出加快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