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开发区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理性思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6217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开发区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理性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形势下开发区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理性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形势下开发区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理性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形势下开发区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理性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形势下开发区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理性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开发区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理性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开发区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理性思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形势下开发区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理性思考当前,转型升级、优化发展对开发区提出了更高目标,对开发区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毋庸质疑,自开发区诞生之日起,开发区人就凭借思想解放,自强素质、勇于创新、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创出了建设发展的新业绩,谱写了和谐发展的新篇章。但是,面对日益复杂、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开发区人既要敏于行,更要善于思,对未来的发展似乎还需要多一些理性思考。在开发区面临转型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理性不足,必将会在思想上阻碍开发区的科学发展。只有把理性思考和务实行动有机统一起来,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事业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要在更高平台上实现

2、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人才队伍中存在的“知识储备不足、理论水平不高、战略思维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注重培养其“忧患意识、全球视野、前瞻眼光和创新理念”,从理性角度深刻分析和认识新阶段开发区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认真研究和寻找开发区新时期发展的正确方向和路径。一、思考之一:人才队伍建设要注重培养“忧患意识”改革开放30年来,开发区人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紧紧围绕“三为主、三致力”目标,在解放思想中创新实干,在改革开放中探索新路,不断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了开放型经济跨越和民营经济腾飞的辉

3、煌业绩。从1984年批准首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开发区伊始,1985年一年内沿海就有14个港口城市相继建立了1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国内第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也建立起来。在随后的19901992年中,国务院又批准了13个保税区,并陆续创建了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区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开发区。据统计,至2004年底,全国各级各类开发区共计2400多家,其中,经济特区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9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3个,保税区13个,边境经济合作区14个,国家旅游度假区13个。“十五”期间,国家

4、级开发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95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4.49%,对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以上。国家级开发区对所在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地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的比例达到10%30%,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江苏省为例,2003年,87家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省约三分之一的工业增加值、四分之一的生产总值、五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对江苏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此,开发区人完全有理由感到自豪、感到骄傲。但是,成绩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忧患?我们的头脑中有足够的忧患意识吗?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历史,发展的机遇与成功总是和发展的危机与

5、挑战相伴而行的。早在20年前,邓小平同志就颇有预见地说,“现在看来,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在建设发展的20多年里(有些开发区仅有十几年发展历程),开发区走过了发达国家曾花更长时间走过的工业化路程,成绩的浓缩也必然伴随着矛盾的积聚。同时,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经济社会成长阶段的转换,又使开发区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一是依赖资源外延开发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成就了开发区20多年的发展辉煌,另一方面又使开发区走入了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二是依赖比较优势外向带动的发展方式,使开发区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领域,“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使开发区的产业被挤压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受制于国际产业链强势

6、环节(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控制。三是在今天长三角一体化、区域经济群雄并起的大背景下,不少开发区地缘经济的优势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有些方面甚至在走向弱化。四是经济高速发展与制度建设滞后,使得效率与公平、资本与劳动、城市与农村等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集中凸显,局部甚至出现社会矛盾张力过大,社会利益冲突的问题。除了开发区自身发展的隐患,国际经济的发展同样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股灾和金融市场动荡并不是一个偶然孤立事件,它可能预示着经济全球化三十年布局激发的潜力已经释放完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通过知识革命创造的持续二十年的经济增长周期的结束。美国甚至整个西方经济如果进入衰退,

7、必将引起全球经济大动荡,也必然波及高外向度发展的中国经济。这一系列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既是当前发展现实中开发区必须直面的问题,也是带有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既是开发区经济社会成长过程中矛盾的展开和深化,也是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发展体系中复杂矛盾的反映。内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开发区的发展之路注定充满矛盾、风险和挑战。因此,开发区人一定要时时刻刻保持一种忧患意识,清醒看到复杂的国际形势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分析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善于理性思考,善于规避风险,善于迎接挑战,在新一轮宏伟实践中再创新辉煌、再攀新高峰。二、思考之二:人才队伍建设要注重培养“全球视

8、野”开发区当下面临的诸多问题,从不同角度看可能会见仁见智,甚至于有些问题难以用原来的思路找到对策。如何破解思路的困局,也许需要不时地换个角度,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理性的分析观察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开发区面临的挑战是世界性的挑战,是对自身把握历史机遇能力的挑战,开发区必须深入理解其实质和趋势。作为经济高外向度的区域,开发区的发展已与世界经济紧密地联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区引进来的多为国际产业资本的制造环节,发展的模式主要是集中式工业开发区模式,基本上处在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阶段。现在,随着制造环节比较优势的逐步弱化,土地指标、环境容量的日益紧缺,这一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的开放模式已走入困境。

9、开发区未来将如何发展开放型经济,以工业开发区为主的开放模式还能持续下去吗?事实上,网络时代的经济国际化不是单向进入,而是双向、多向的“互化”过程,占领何种国际经济地位,拥有怎样的国际经济竞争力,势必会决定其今后的利益分配。遗憾的是,现实中不少开发区还基本上处在这一开放网络的边缘地带只有别人的资本大规模挺进,自己的却外流渠道狭窄不畅。当然,这种初级阶段的开放模式,的确为开发区提升产业层次、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作出了值得肯定的重大贡献。但在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国际国内市场全面融合,经济实力此消彼长的新形势下,开发区的开放型经济不能再停留在国际产业分工的底层,不能再停留在以资

10、源和劳动力换取有限利润的被动状态,必须迈上一个新台阶,呈现一种新业态。可以说,能否实现由内聚到外拓、由被动接受国际分工到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转变,决定着开发区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健康增长,决定着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命运, 在经济全球化这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两个势头已非常明显的。一个是制造业的跨国投资主体已从过去的发达国家扩展到新兴发展中国家,不少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已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资源和发展机会,大规模地“走出去”已成为新兴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成熟的显著标志;另一个是服务业的跨国流动与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极为密切,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推波助澜下,其前景更加广阔,并成为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典型代表

11、。1980年至2005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了5.7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7增长到近1/5,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之比进一步达到1:4.5。现在,全球服务转移的30%在企业附近,70%在海外办公,整个世界的趋势就是服务的全球化和合作化,资源在全球范围配置。经过20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在经济总量、产业规模、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力、经验和雄心也日益增强,已经具备了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层次和能级的基础与条件。因此,顺应当前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加快制造业走出去步伐、加大国际服务业尤其是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引进力度,已成为新时期开发区实现开放型经济提升的

12、必然选择。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开发区要勇于从过去的成功和经验中走出来,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确立科学的经济国际化战略,大胆突破旧有的工业开发区模式,果断而坚定地走向世界,变被动为主动,变单向为互动,在世界经济网络中努力往中间、往上端挤,实现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大转型,开辟一个无限广阔的新天地。三、思考之三:人才队伍建设要注重培养“前瞻眼光”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建设生态文明正日益成为开发区重要的发展导向,成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动开发区建设的最高目标,将对习以为常的传统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产生全方位的深刻影响。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这是需要开发区人以前瞻的眼光去作深入理性分析和超前

13、战略谋划的紧迫课题。经过上世纪最后20年知识革命和世界产业分工重组,处于产业链上下两端的知识产业、文化产业、现代商务服务产业等非物质经济产业已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并成为世界强势产业和经济发展主流;处于产业链中端的加工制造业等物质经济正在被相对边缘化,逐步成为弱势产业。环大西洋经济圈的主要发达国家顺应这一全球产业调整的新特点、新趋势,相继把本国的制造业大量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本土则集中发展知识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非物质经济,成功实现了工业经济向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服务经济)的过渡。这不仅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经济活动对物质资源的索取,缓解了人与环境的矛盾,而且在其国家内部成功实现了生态平衡

14、,达到了生态文明要求。这说明推动物质经济向非物质经济转变,是缓解人与环境物质交换压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条件。在我国,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产业面临的更严峻的国际竞争将由生产领域转向商务(如物流、商业、金融等)领域和知识技术领域。如果自困于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思维,忽视国际经济发展格局的新变化,忽视新的国际产业链形成及其进一步演变的趋势,满足于国际加工制造基地的“荣耀”,仍旧以大量消耗资源环境来换取及其微薄的产业附加值的话,开发区陷于自我边缘化的发展困境将难以避免,建设生态文明也将无从谈起。现在,不少开发区的工业经济仍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占全区经济总

15、量比重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低,现代服务业占比更低的现象大有所在,可以说“体力经济”仍然是开发区经济的主要外在表现,而以研发、设计、营销等的“脑力经济”则是“短腿”和“弱项”。因此,开发区必须要以前瞻的眼光,突破传统工业文明思维,直面国际产业分工变化新趋势的挑战,确立新战略定位,抢占国际产业分工和国内区域产业分工的制高点,加速推动产业链由中端向上下两端拓展,实现产业高端化,尽快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为下一个发展周期确保竞争地位。一是要大力发展知识产业。包括教育、科研、创新、技术开发、创意活动、策划、标准化、品牌、中介经济、文化、广告、信息、传播等的知识产业涉及面很广,拓展空间和发展纵深也

16、很大。开发区要围绕率先建成国家地区创新型区域,建设区域性创意设计中心、打造成为最适宜创新创造的设计环境等目标,积极发挥原有良好的产业配套优势,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加速推进知识产业发展,努力争夺知识产业发展的新空间。二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既决定着开发区的市场竞争力,也决定着开发区的产业经济整合能力和宏观经济效能。开发区要高度关注国际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尤其是要抢抓国际服务外包转移这一转瞬即逝的难得机遇,全力推进服务外包产业跨越式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强调实施产业高端化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向上下两端拓展,推动物质经济走向非物质经济,并不意味着开发区要完全从工业经济中退出。事实上,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制造业仍将是开发区竞争力的重要依托。关键是要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技术化方向“挺进”。开发区一方面要积极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