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伟大的历史转折和走向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0154564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考点伟大的历史转折和走向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高考历史考点伟大的历史转折和走向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高考历史考点伟大的历史转折和走向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高考历史考点伟大的历史转折和走向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高考历史考点伟大的历史转折和走向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考点伟大的历史转折和走向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点伟大的历史转折和走向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变迁,必修,考点3 伟大的历史转折和走向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本考点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较集中的区域,主要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创性作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方向和历史意义(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及完善过程。,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均有涉及,选择题的命题几乎涵盖这一考点的所有概念和知识,非选择题则相对集中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和城市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国对外开放格局这两部分。在高考复习中,应着重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

2、要内容,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同时应注意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问题的政策调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等相关问题的辨析。,【运用提升】 (2011·福建卷)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设立四个 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 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 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84年中国进出口总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可以判断这个年代是1984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1980年,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是199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只有B项是1984年的内容。,备选题 (2011·山东卷)下图是

3、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解析】抓住关键词“1980”和图片信息“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个体经济的出现,改变了原来单一公有制的局面,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故选C。,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解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照搬苏联模式,实行和强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结构单一,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形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1984年以后,城市经

4、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材料表明,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在所有制结构上,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这充分说明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单一公有制经济逐渐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解析】题干材料大意是:1992年之前中国改革没有目标与方向,1992年之后找到了目标,找到了方向。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所以,答案为C。,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辨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经历了四个时期,要注意掌握每一次调整的背景、

5、内容和性质,从以往的考试和检测看,几次调整的性质,往往是考生最容易混淆的部分。,19491952年,实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个人私有。19531956年,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合作社道路,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现集体经营;1958197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提高公有化程度和规模,致使生产关系严重超越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农村经济面临着崩溃的边缘。1978年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土地的经营方式和产品的分配方式,但没有改变土地的公有制性质。,【运用提升】下列图片可以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

6、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解析】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背景材料】厦门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6日上午在厦门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在亲自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办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它们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知识链接】1977年,刚刚结

7、束了“”的中国百业待兴。 1977年11月,复出后的邓小平第一次外出视察,首站选择了广东。在广东,邓小平的眼光盯住了深圳这个沿海小渔村,和香港只有一河之隔。当年,当地农民一天的收入不过1元钱,而香港农民一天的收入为60多港元。怎么尽快让群众富裕?怎么尽快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把中国推向了改革开放时代。1979年7月,党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出口特区,后改名为内涵更丰富的“经济特区”;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向全世界宣布:社会主义中国创办了经济特区。美国纽约时报惊叹,“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

8、 1984年,邓小平决定到特区去看一看。视察之后,他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珠海经济特区好”。在厦门,他又要求“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当年,国家进一步开放天津、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接着开辟“长三角”、“珠三角”,福建“厦漳泉”3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4月,作出了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 1992年,邓小平再次来到特区。在经济特区,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9、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经济特区这一“最大的解放思想、最大的改革开放”,正是我们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实践依据。,经济特区还要不要“特”下去?经济特区还能不能“特”下去?人们在关注中国的经济特区,中国的经济特区也在思索着自己的新内涵、新定位和新走向。而中国的经济特区也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中国的经济特区已经把“创新、和谐”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行,【运用提升】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这些主题词的概括,反映出我国( ),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出现过“左”倾冒进错误 经济发展环境经历了从被封

10、锁包围到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变化 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A B C D,【解析】B,1.(2011·海南卷)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解析】人民公社所有制仍然是公有制,由于实行统一的分配体制,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下降,工业化的基础也得不到增强,故B、C、D选项均不符合史实。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经营规模扩大,直接导致家庭个

11、体经营形式的消失,答案为A。,2.(2011·全国新课标卷)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解析】材料表明职工收入要与经济效益挂钩,故选C项。,3.(2011·上海卷)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

12、,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解析】 “中共二大”无法体现“工业化”这一主题;同样,B项和D项也只是片面反映材料中的某些局部;C项“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全面概括材料的主题包括工业化历程及红色的摇篮。,4.(2011·厦门模拟)下表是我国人口流动统计表,表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村自然灾害的影响 B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C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 D农村人多地少引起,【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变化。根据题干中的年份分析,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1978年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5.(2011

13、3;浙江金华)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因素是( ) 正确的路线方针的指导 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 民主政治的发展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 A B C D,【解析】新中国成立头八年指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改革开放20多年指1978年以后。这两个时间段,在正确的路线方针的指导、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民主政治的发展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等政策措施下,我国

14、经济发展迅速。本题选D项。,6.(原创)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解析】浦东开发是在1990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是在199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经济的发展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15、;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是在1989年。,7.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中外交往日趋频繁,培养对外交往人才的问题逐渐引起重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首先开设英文馆,并随对外交往形势的发展和洋务运动的深入,增设其他语种和近代西学课程,逐渐由一所外语学校发展成外语和近代科学于一体的技术学校,其英语教学是我国近代外语教学的开端。,材料二 1952年开始院系调整时,撤销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2年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纷纷建立,综合性大学俄文系招收人数大幅增加。 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材料三 1983年高等学校外语专

16、业在校生人数:,材料四 歌曲中国话歌词: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京师同文馆为什么要首先开设英文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促使我国对外语教育实施重大调整的因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我国外语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4)有人认为,21世纪汉语即将成为世界第一语言。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可知主要是中外交流和洋务运动的需要的推动。第(2)问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