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罗曼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0154341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罗曼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罗曼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罗曼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罗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罗曼(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罗曼波兰斯基对雾都孤儿的电影改编摘要:印象派世界电影的历史也是一部文学作品改编的历史,对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一直是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选择。英国作家狄更斯是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他的代表作品雾都孤儿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并不断被翻拍成各类影视作品。波兰斯基以高超的电影艺术手法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再创作,使该部作品焕发了崭新的生命力。关键词:雾都孤儿;电影改编;波兰斯基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他的作品往往结合自己贫困而艰苦的经历,加

2、之对英国社会矛盾的深刻观察,能够深深触动读者。雾都孤儿以当时社会穷苦儿童的典型奥利弗为代表,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丑恶,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波兰斯基是法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他的黑色电影风格已经被载入世界电影的史册。他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过诸多电影,比如钢琴师、苔丝、影子写手等,都在电影史上引起过轰动。他擅长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之上增加现代影片的元素,使作品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达成统一并形成新的突破。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是时下电影届的一个潮流和趋势,中外电影的获奖名单里改编都占有重要的分量。电影与文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电影离不开文学,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二者既有共通性,又有差异性。在电影艺术百年的历史当中

3、,文学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电影对文学作品的借鉴和改编,以及由此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形态,构成了电影艺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将以雾都孤儿为文本,浅谈波兰斯基对其的电影改编。一、主基调的转变波兰斯基对原著的情节进行了删减和提炼,在维持原著整体基调的前提下,他删除了原著中很多黑暗和暴力的情节,更多的是通过奥利弗这个儿童的遭遇来映衬现实世界的残酷。波兰斯基将表现的重点放在了人物及人物的内心世界上,弱化了现实的残酷,更多的让人感受到的是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书中的开始阶段,奥利弗因为饿的受不了时,提出“先生,我还想要”,因而遭到了关禁闭和藤条抽打,并且在孩子们面前被鞭笞已示警戒,还被踢着去做了祷告。

4、而影片则删去了大部分小主人公奥利弗遭受毒打的场面。奥利弗在棺材店做学徒的过程中,每天都要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有借着女儿死去的机会向教区索要救济的老妇人,有在坟场玩儿跳棺材游戏的孩子们,有在人前哭的肝肠寸断,死者升天后便马上怡然自乐的冷漠的亲属们。这些都在赤裸裸的向人们展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冷漠,影片对这些情节都进行了删减,只是用一个简单的出殡的镜头来代替这些情节。波兰斯基更多的是展示了奥利弗个人的孤独、恐惧与无助。在奥利弗去棺材店的第一个晚上,他被安排睡在棺材中间。当他在屋子里四下环顾的时候,在昏暗的灯光下背景音乐响起,奥利弗突然回头看见镜子中的自己吓得马上钻进了被子里蜷缩了起来。这一幕给人很深

5、的触动,让人可以感受到奥利弗的内心世界。波兰斯基通过对镜头的删减与添加处理,减少了对当时社会的抨击和批判力度,但是却丰富了奥利弗这个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实现了从书到电影的一个主基调的转化。二、增强情节的冲击力波兰斯基充分运用电影的表现手法增强了情节的对比,给人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比如奥利弗在教习所生活时,孩子们每顿饭都只能喝一点点稀粥,都饿得发昏。奥利弗被抽选为代表向主事者说:“对不起,先生,我还想要”时,这令周围的人都感到极其的震惊。于是班伯尔先生冲进会议室去状告奥利弗的这一惊人之举,然而当他推开会议的那扇门,大嚷着奥利弗说他还要时,映入眼帘的却是满满一桌子丰盛的佳肴和美酒,仿佛就要占据整个

6、银幕的空间。这些所谓的善人们五六个人却有满满一大桌子美味款待,竟然惊诧一个每顿只能喝到一碗稀粥的孩子想要再多吃一口东西,甚至断定这样的孩子必上绞刑架。这种视觉上的强烈对比是极富冲击力的,人性中的善与恶,纯真与虚伪被鲜明的揭露了出来。奥利弗在去伦敦的路上一路艰难,波兰斯基省略了马车上的人对他的嘲弄和讥讽,被人视为偷东西的野孩子而被赶走,重点截取了凶恶的农户和慈祥的穷老太太两个细节进行表现,强烈的对比,烘托了人性温情的一面。奥利弗走得又累又饿时,走到一家农户门前应声开门的胖乎乎的小姑娘手里拿着食物,嘴里吃得鼓鼓的,奇怪地望着眼前这个苍白、瘦弱、可怜的小男孩。还没等奥利弗把话说完,女孩的父亲便冲了出

7、来,伴着一只恶狗的狂叫,女孩的父亲极其凶悍地要他滚开。奥利弗又怕又失望,踉踉跄跄地离开了。最后,他昏倒在了路上。恰在这时,他被一个穷的老妇人发现了,老人将他抱回家里,把自己仅有的食物给他吃,这使小主人公的身心都获得了抚慰,终于支撑着自己走到了伦敦,这又是一次善与恶冷与暖之间的鲜明对比。三、人物的重塑当一部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时,它不仅仅是通过对原著的对应变形,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而雾都孤儿的写作时代与当今观众和电影改编者的生活时代显然截然不同。波兰斯基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对人物进行了重塑。其中的一个核心就是犹太人费根形象的重塑。狄更斯笔下的费根是一个邪恶和丑陋的化

8、身。作者形容他为“一只令人作呕的蜥蜴”。他对自己手底下的孩子们也残忍冷酷,在奥利弗被警察带走后对他起了杀心,又想把控南希从而掌控赛克斯,最后间接的造成了南希的死亡。狄更斯除了使用费金这个名字外,在很多地方都直接称呼他为“犹太人”,间接的表现了狄更斯对整个犹太民族的鄙视和讽刺。而在电影中费金却不是这样一个凶忍残暴的人,他更多的是被生活所迫。他利用孩子们来敛财,但是对他们却不粗暴。他趁赛克斯不在的时候偷偷为奥利弗敷药,当赛克斯要多奥利弗下手的时候多次对他进行劝阻。当赛克斯要杀害南希的时候,他还劝说赛克斯不要冲动。而在影片的结尾时,当深陷监狱的费金看到奥利弗的时候告诉他偷偷告诉奥利弗自己财宝藏的地方

9、,并让奥利弗带上独自逃生。这些对人物的塑造与原著的对比来说几乎是颠覆性的,人性中凶残的部分被波兰斯基弱化了,扭曲的人性得到了矫正。这种人物的塑造对于美化犹太人的形象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波兰斯基的改编也反应了在世界文化的语境下,对于种族歧视的反击和对民族平等的社会思潮的认同。波兰斯基改编的雾都孤儿在社会上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结合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并成功运用电影语言的特殊技巧,真实还原了原著的精神与风格。他以新的观念和视角对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进行了发掘与探索,给作品带来了更具感染力和冲击性的现实感。参考文献:1乔国强.从雾都孤儿看狄更斯的反犹太主义倾向.外国文学研究, 2004 .2狄更斯雾都 孤儿. 黄雨石,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3张缵.从小说到电影: 雾都孤儿与犹太人形象再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盛暑寒.浅谈电影改编中的几个问题. 吉林省教育学院报刊. 20085李海燕.人性的救赎论罗曼波兰斯对雾都孤儿的电影改编. 防灾科技学院. 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