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设置标准的初步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40960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技术大学设置标准的初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应用技术大学设置标准的初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应用技术大学设置标准的初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应用技术大学设置标准的初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应用技术大学设置标准的初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技术大学设置标准的初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技术大学设置标准的初步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技术大学设置标准的初步研究摘要:国家教育部2013年启动了“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该文通过将中国与欧洲的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启示,对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及其功能进行解析,重点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校企合作、师资以及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对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设置标准进行初步研究。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 设置标准 定位 功能国家教育部今年启动了“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的项目(简称项目),项目旨在学习借鉴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建立中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分类改革,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改善中国的教育结构。这是一个

2、国家战略,通过这个战略助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我校进入了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参研单位,具体参加了设置改革试点方案研究组的研究工作。我校研究了欧美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模式,总结了我校应用型本科的建设过程,在完成了项目组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了初步研究,以下是我们对应用技术大学设置的基本标准的研究思想和认识。一、中国和欧洲诸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欧洲诸国职业教育体系是不对等的,尤其表现在中国目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技术大学;职业教育体系没有形成是我国职

3、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完成基础教育后,接受职业教育的途径一是中职(中技),二是高职。其最高学历为三年制专科。而职后教育被纳入培训体系,而非学历教育体系。近年来,部分高校适应社会需求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但从根本上与真正意义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可以纳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有:1.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此种办学模式主要存在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东南沿海省份,主要采取中外办学模式的衔接、课程设置的衔接、管理模式的衔接等问题,但是其在师资、管理团队、教育资源的融合等方面均做的不够深入。2.依托产业园区、教育园区办学模式此种模式以常州各大产业园区、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为代表。前者

4、主要采取依托当地产业园区办学,实现较为充分的利用产业园区的实验、实训资源,进行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后者主要依托教育园区办学,对集团化办学的体制、运行机制、与区域经济的紧密结合等方面进行探索。3.办学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包括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强调为社会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应用技术人才。但其实际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对学生的考核考评等,依然没有摆脱学术教育的影子。这三类办学模式中,前两种大多为高职院校的办学形式,人才培养以掌握技能为主,学历教育为三年制,与应用技术大学定位的培养目标在专业基础、理论掌握上存在差距,也无法与更高层次的学历培养衔接。

5、第三种是四年制本科教育。但因沿袭传统教育的模式,技术技能培养不足。且教育主管部门对其的考核、社会对其的评价,未建立真正适合其办学定位的指标体系,依然在采用普通学术教育的评价方法。(二)欧洲诸国应用技术大学设置的启示1.办学层次:欧洲应用技术大学是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定位与University具有同等价值,属于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2.培养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训练, 使其成为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3.制度环境:国家、地州、企业、学校各方对办学具有极大的积极性,从政策指导到资金支持、教师准入、组织管理、学位设置等均有积极的政策引导。

6、4.办学体系:非常完善的,专业设置以行业发展为风向标, 设置开放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创新。5.师资队伍:“双元制”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企业的兼职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力量,甚至企业兼职教师数量超过全职的高校教师。6.实践教学:高度重视实践教学,足额的、高质量的实践教学环节几乎占据整个教学环节的1/2,这些都体现出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活力。7.高等教育职业体系:应用技术大学的设置,搭建了职业教育从高职高专到职业硕士的通道,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而且与普通学术教育可以互相转换,形成“梯子”形状,构成整个教育体系。(三)差距分析1.培养模式的明显特点:在专业设置上,注

7、重应用性、灵活性。德国的FH 自建立以来, 就明确而又忠实地承担着实际的职业需求, 与企业界、职业界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很多专业均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置。教学与企业结合紧密。实验、实践练习、实习、毕业设计和学术旅行等环节占教学总学时数的2/3; 理论教学很好地融合了课堂教学、研讨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在专业课教学中, “应用性项目教学法”被广泛采用。学生要经常去企业参观考察, 了解实际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有充足的接触实际、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注重实践过程管理。注重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精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实验、实训氛围,注重教师的职业实践性。欧

8、洲诸国应用技术大学的设置带给我们的启示是:(1)“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专科层次上。它可在不同层次上同时覆盖本科、硕士研究生(2)专业设置面向行业, 主要为地方培养各行各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的人才专业口径较宽, 适应面较广。(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重点建设产学研共同体。学校加速人才培养,推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速产业的改造与重组。2.校企合作的差距欧洲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有如下几种:(1)学校主导、企业支持的办学形式。英国的“三明治”教育属于这种形式。(2)企业与学校合股的办学形式。这是发达国家扩大学校自主权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结果。(3)企业独立创办学

9、校。这是一种完全由企业掌控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培养过程的方式。(4)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办学形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的典型代表。欧洲诸国在校企合作中有如下成功经验:坚持立法保障,以法律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完成。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并引导校企合作。发达国家企业特别重视与学校的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确立了一整套完备的人事保障机制,这些机制对校企合作的双方都有约束力。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仍处于较浅层次,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双赢,企业没有在合作中受益,因此没有积极性,与深层次的合作阶段相距甚远。3.师资结构的差距欧洲诸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授必须同时具备教师素质和工程

10、师素质, 一般要求符合五项基本条件: 综合性大学毕业; 具有相应专业的博士学位; 5 年以上的专业工作经验; 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或开发方面具有至少5 年的职业实践经验, 其中有3 年在企业; 具有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的能力; 发表相应的专业学术论著或专利。在应用技术大学中, 专职教授与教学人员占40% , 兼职教师比例较高占到60%。兼职教师中, 教授所占比例相当少。欧洲应用技术大学里除了专业教师, 还包括实训教师。实训教师为既有实际操作经验, 又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的一线技术人员。FH 对企业中的实训教师必须有5年以上的生产实践经验, 并经过200 多个学时的教育学专业培训且通过考试

11、。而中国的“双师型”队伍建设,进程缓慢,与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相比,差距较大:一是不要求教授具有双师型资格或者双师能力,而且没有建立明确的准入机制;二是高级职称教师数量不够,与企业合作广度和深度都不够,是高级工程师教师引进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太少;四是能承担实践实训的专职教师不足。4.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差距欧洲应用技术大学是以“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科学教育”为办学理念的另一类型的高等教育,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训练,使其成为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确定是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为导向的,办学直接面向市场和社会

12、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与企业界建立紧密的联系,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开发创新能力。欧洲应用技术大学一般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方面目标:能借助科学方法,解决来自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能完成新的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在应用理论、科研方法的技术性生产中引进、优化和监控新方法、新工艺的使用。对我国的启示:中国高等教育应实行综合型与应用技术型分类办学,其中应用技术大学实行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是一种人才类型, 而不是人才层次,更不是人才的等级。要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分类办学是改革过程的一个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教育观念、招生制度、师资建设、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环节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一系列

13、的问题,其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校办学的核心问题。二、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和功能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是各行各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高端职业教育性,它是为适应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需求而产生的,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来看,我国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都是在从事应用性工作。据统计,在我国,约90%的本科毕业生在企业、工厂、基层单位工作,只有约10%的毕业生在科研机构从事研发工作。培养应用性人才,发展应用性本科符合社会经济的需求。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对研究型、应用型、实用型三类高等教育划分依据,借鉴欧洲、尤其是

14、德国应用型本科状况,“应用技术大学”需具有以下特征:(1)紧密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2)根据行业、产业的需求设置专业;(3)以培养本科生为主,适度发展专业硕士生教育;(4)以教学为主,同时开展应用性研究任务。其主要培养的是能够适应各个行业发展需求的理论应用型人才,即在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基础上,具有承担较高技术要求工作的专门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应用性人才覆盖面宽,几乎涵盖整个专业领域。根据上述特征,应用技术大学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为地方培养各行各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在层次上,以培养本科生为主,适度发展专业硕士生教育;在专业上,根据地方高新技术产业、行业发展的需求设置专业;服务

15、面向上,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决定了其培养目标,既不同于学术研究型本科人才,也不同于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体现在教学体系上,应用技术大学面向行业、企业设置专业,以适应行业、企业需要为目标组织教学,以“理论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相比研究性本科,更强调专业行业的针对性,相比高职专科,既具有相对稳定和较宽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又突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学者将本科层次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归纳为:“基础适度、口径适中、重视应用,强化素质”是很有道理的。设置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应依据国

16、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分类标准,培养的是5A2类型的应用型人才。总之,制定设置高校的基本标准,必须首先考虑学校的定位问题。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的国际教育分类法(1997年修订)对高等教育的分类,是我们研究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设置基本标准的基础。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既不同于学术研究型人才,也不同于高职专科人才,这是必须首先界定清楚的。三、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设置的基本标准中国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种新的办学类型,其设置的标准要能突出其本质特征。由于我国本科高校专业类型多,且发展差异性大,制定的任何标准都不应一刀切。我们考虑设置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标准,拟在鼓励更多的高校通过试点实践,完善创办符合中国国情的有特色的应用性大学。(一)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标准应用技术大学的学校定位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必须将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实际应用放在第一位。借鉴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