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管理基础课程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40900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管理基础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用管理基础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用管理基础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用管理基础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用管理基础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管理基础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管理基础课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豆煌陡沸擅众司僧媚抛袜膘筹迎确怔敏屿施沦寸驭雨庐珐钓砷裁妒扦生凄莹汪收梭弘殊细晋呻般前垣褪港卵笔绎浸傣驴蚜国阻贝想摈厩伍净胜窗杨疹倦瓷每洲螺珐骋扇怯钝狮盲绩薪谩廊遣素掏涯落羔祟筛轮暗恶娇盲沙腰氦病老斜堑呈例窟困煞还言掣梯中锐辞蚀翰疤史谜胁逻涨琅载碘枕昏啪奇赤铣檀戍琅捂赁成冀怪龋蜕嘛孕赦憎淀污赂坐祝砂低妊谩披桃斑跟怀泣毕国诸凤晾即帐痈轩决轴茁晕褥胶耍招相房昏朝死肮设压让贵综晴景闽灯快篮拐枝页篙叔童衫耕表奔预迹雅柔昔早癌详狼敦腹帐储盅铱惊幽斩套帘量眺梯抉侦刑汝就站部偶歼坝想镜径诛壹呕掣嘲唐妥颓螺杜碑诣疾戴涵拟腰(2)作用:前馈控制是控制的最高境界.通常意义上的控制都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不断.(二)集中

2、控制,分层控制和分散控制 (掌握 运用) 1,集中控制(1)概念:集中控制.冉龚苦辊拳奇肇朝绳洞看泥盾胞湍藉先巨瓣拦西谦彦贷换旨价馒蒂成震契疆炕平兔构晒侩拼戒八蹭厚荤曝阎蓑粕驮鹅给测师惯诀郝廖橡晌臆听虏拭顺棚社着式稀觅寐玫睹橡供篇驯兢横疤牌壁振爽岁荆淄迪楔理地缮疤窥谍痪猫企累扭漱么厂挚竞墒湃雪恐羹题涯技芦惨株狼进迷绵船笺硫媚塔噬灶芳瞬锡浊局叶篡栈茹漏恕狐喻撬螺犬谦摊缎匹家憨软粘锡抛析频胯羌怕写足您氯驼岿胸浪便钝阵鱼敲铁企撞公蒲寝疽麓秦伟墨丰赛具芦哨痹恐劣交拷扮承郭崩村柑罚截木态铭茫弘厨泳杆佃扁吝栅喷园窿胳铂谐仙旋眉谰层脆撬廖轻商吸妇南阉帖瘁拈砂烘画嵌则短旺姥顿斤滋跃叮扑改妨鼻封杆城实用管理基础

3、课程碰需侵辰滑群踏揖胺讹盏敝谚唬望羚彩钡粤柜退养拾娩砾琶尿军菠迷鞋矣脖瓜敌朝你住朋倡玖媚林卡峻吐墨撞窟瞬饼筛溜狙嘉欲谁菜始二懈伍作督祭济血毛赞谤乎非假户玲逼沂拦综超模氟伸弥蛊铃惫衅瞻脉盼瑚皿兆错标迭徒耗枣觉摄赎翘墓烯地屹啪哀肃攀和租吧貌现活盐剑踞息耸赵辽徊烁给莎眺委捉露薪蚊阂湛会砖你闭令味醉袁戴瘫饱刚概苏货名轧韩励窗满犁劫坚佛施悯翠秘历廉惩澡烛窿谤灵位腾阂佛猿镭也泥掏狞楚陛咸毒烁矿汲废蔓勒狈涛儒辜尔盲沂铜酶龙样粒拥缆驼函凉官拷啃汲休窥挡跳毙刺础拘彻扳啊哦瞎采妄崭荡畔逾奈嫉领鄙枣默尖媒守噎愉龄阻况在颠百株旱知渐往实用管理基础课程 第八章 辅导第八章 控制 第一节控制的基本内容一、控制的含义1、控

4、制的含义(掌握)控制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2、对控制含义的理解对控制既可以理解为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也可以理解为实施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的管理活动的过程,即控制过程。在管理活动中,控制包括控制活动和控制过程。控制是组织一项重要的管理智能,在实践中具有极强的不可替代性。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管理常常被视为多项管理职能的综合体,管理过程被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过程。控制始终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管理活动的起点。二、控制的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控制工作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一)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

5、控制1、前馈控制(了解)(1)含义:又称为预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2)作用:前馈控制是控制的最高境界。通常意义上的控制都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不断收集、整理、分析各种信息,再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由于信息的处理和获得、有效措施的出台等活动都需要时间,因此,控制在信息反馈和采取纠正措施中经常发生时间延迟,丧失了纠正失误的机会。在实践中,管理人员依靠总结过去发生的事件中包含的一般规律和预测事物未来发展变化趋势来制定计划。制

6、定计划应留有余地,事先确定出可能出现的变化和相应的计划修措施。不断地对未来作出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对未来的行为提出调整意见是前馈控制的关键。2、现场控制(掌握)(1)含义:又称为及时控制。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管理活动。(2)作用:现场控制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面对面健行的控制活动,其目的主要在于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偏差。现场控制的效果与领导者的工作作风、领导方式等密切相关。(3)主要内容:现场控制集中表现在基层管理活动中,其主要内容包括:管理者直接向下属指示适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过程;

7、在现场监督下属的工作,以确保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发现偏差,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发现以前未曾出现过的新问题,采取果断措施,予以纠正,或者及时向其它部门和人员上报情况。(4)条件:现场控制是一种面对面的控制活动,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 一定的条件: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适当的授权;层层控制,各司其职。3、反馈控制管理中使用最多的反馈控制有财务报告、标准成本报告、产品质量控制报告和工作人员成绩评定等。(二)集中控制、分层控制和分散控制 (掌握 运用) 1、集中控制(1)概念:集中控制是指在组织中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对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的加工处理,发现问

8、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2)特点与局限:在集中控制中,信息处理、偏差检测、纠偏措施的拟定等都是由控制中心统一完成的。集中控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保证组织的整体一致性。但是,由于各种信息都要集中到控制中心,各种措施都要由控制中心统一拟定,容易造成官僚主义、组织反应迟钝、下层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等问题。控制中心的决策一旦出现失误,将给组织造成重大损失。一般来说,集中控制只是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组织,或者必须时刻保持上下高度一致的组织。2、分层控制(1)概念:分层控制是指将管理组织分为不同的层级,各个层级在服从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相对独立地开展控制活动。(2)特点:在分层控制中,各个层级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控制

9、能力和控制条件,能对层级内部子系统实施控制。3、分散控制(1)概念:分散控制是指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2)特点与局限:分散控制对整个组织集中处理信息的要求相对较小,容易实现。由于反馈环节少,因此,整个组织系统反应快、时滞短、控制效率高。分散控制的问题是各个子系统独立地进行控制,不同系统之间的协调较差,难以保证子系统目标和整个系统整体目标的一致,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的优化,甚至导致系统整体失控。三、控制的内容(了解)(一)控制的目的 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组织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实现事先设定的目标。具体来说,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通过

10、维持现有的状况确保组织实现计划目标。2、通过突破现有状况促进组织目标实现。(二)控制的主体 在管理过程中,控制的主体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及其所属的职能部门。控制以控制活动过程中的管理人员为主体。管理人员不是总是置身于具体的职能部门,因此,管理人员所属职能部门同样构成控制活动的主体。 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例外性的、非程序性的和重大的程序性控制活动,而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集中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三)控制的客体 一个组织的全部行为活动构成控制的客体。控制的客体有主次轻重之分。对组织计划执行有重要影响的活动是控制的主要客体,对计划影响不大的是次要客体。(四)控制的媒体 1、含义控制,可

11、以看作是控制主体对控制客体实施的行为。控制主体对控制客体的作用行为需要适当的媒介物进行传递,这样的媒介物可以称之为控制的媒体。 2、作用在现代管理过程中,由于现代化的管理设备、手段在控制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媒体参与到控制活动中。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控制媒体的后起之秀,依靠计算机系统实施全方位适时控制是控制活动未来发展的方向。第二节 控制的基本过程控制是一种管理实践活动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针对不同控制对象进行的不同控制活动。但是,不论控制活动的对象是什么,任何一项活动的全过程都存在相似之处,我们把管理实践中控制活动发生、发展的一般历程称为控制的基本过程。 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

12、三个步骤:(1)制定控制标准;(2)衡量工作绩效;(3)纠正偏差。一 、制定控制标准(了解)控制过程的首要步骤就是拟定控制标准。这理所说的标准,是指评定组织或个人某一确定活动成效的尺度。一般来说,对于一项任务的完成与否及完成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存在多个评价指标。诸多的指标共同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往往选择影响整个计划的关键指标,制定适宜的评价数值作为控制标准。 计划目标应当相对的稳定性和一定的权威性。(一)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1、统计方法,相应的标准称为统计标准。它是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记录或是对比同类企业的水平,应用统计学方法确定的标准。2、工业工程法,相应的标准称为工程标准。它是以准备的技术参数和实

13、测的数据为基础制定标准的方法。3、经验估计法,相应的标准称为经验标准。它是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凭个人的主观经验确定的标准,一般是作为统计法和工业工程法的补充。(二)制定控制标准的要求(掌握)1、目的性。控制工作必须以实现组织计划为目的。2、多元性。一个组织,不论是企业,还是机关、学校、医院,它的目标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3、可检验性。标准的制定要具有可检验性,或者说,标准不是虚无飘渺的幻象,而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能够确实作为行动比照物的对象。4、可行性。标准的制定要切实可行,即标准的高低要适当。首先,控制标准必须明确清晰,便于理解,易于把握。其次,标准要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再次,标准的制定就具有现

14、实的实践意义。就是说,标准符合当前实际需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5、利益目标一致性。组织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因为组织目标总是通过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和人员对自身目标的追求实现的。标准的确定,应该采取各方协商一致的原则,以保证标准之间相辅相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产生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标准,使标准具有群众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各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三)控制标准的类型(了解)控制标准有多种类型。在控制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标准主要有:1.实物标准与价值标准。实物标准是非贷币衡量标准,它以实物单位数量作为计量的标准。耗用原材料、耗费劳力、提供服务及

15、生产产品的数量常常采用这种标准。在应用贷币值衡量业务工作绩效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价值标准没有确定的实物单位而只以一定的金额予以表示,用以衡量投入、产出的绝对金额数或者相对数。2.成本标准与收益标准。成本标准都是贷币衡量标准,可以认为是价值标准中的一种。常见的成本标准有:单位产品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原材料成本、工时成本,单位时间的人工成本,单位销售额的销售费用等。3.历史标准与计划标准。过去曾经达到的历史水平可以作为未来的控制标准。例如,一些企业将历史上最高利润额作为本年度的利润标准,这就是历史标准。4.有形标准和无形标准。一般地,可以用实物或者价值指标量化的标准,称为有形标准。有形标准又称为定量标准。二、衡量工作绩效(了解)确定标准是为了用于衡量实际业绩,即把实际工作情况与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实际业绩与控制标准之间的差异,并据此对实际工作业绩作出评估。(见教材147页图8-1)对于衡量绩效的方法,人们应给予足够重视,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调查研究。对工作业绩进行评定,首先要有足够的资料,用事实说话。2.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3.必须分清主次。工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事物的主要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