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财务管理计算题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122558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财务管理计算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经济学]财务管理计算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经济学]财务管理计算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经济学]财务管理计算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经济学]财务管理计算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财务管理计算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财务管理计算题(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管理计算题汇总一、资金成本的计算1、个别资金成本:资金成本 = 筹资所发生的费用合计 实际筹集到的资金数2、综合资金成本:综合资金成本实际就是一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以个别资金成本和以个别资金来源占总资金的比例为权数计算的一个加权平均数。那么计算综合资金成本的步骤如下:第一步,计算个别资金成本;第二步,计算个别资金占总资金的比例;第三步,计算综合资金成本=(个别资金成本个别资金占总资金的比例)例题:1.某公司拟筹资5 000万元,其中按面值发行债券2 000万元,票面利率10%,筹资费率2%;发行优先股800万元,股利率为12%,筹资费率3%;发行普通股2 200万元,筹资费率5%,预计第一年

2、股利率为12%,以后每年按4%递增。所得税税率为33%。试计算该筹资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答案:该筹资方案综合资金成本率=40%6.8%+16%12.37%+44%(12.63%+4%)=2.73%+1.98%+7.32%=12.02%2、某企业拟筹资2 500万元。其中发行债券1 000万元,筹资费用率2%,债券年利率为10%,所得税税率为33%;优先股500万元,年股利率7%,筹资费用率3%;普通股1 000万元,筹资费用率为4%,第一年预期股利率为10%,以后每年增长4%。试计算该筹资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答案:债务成本率=100010%(1-33%)/1000(1-2%)=6.84%优先股

3、成本=5007%/500(1-3%)=7.22%普通股成本=100010%/1000(1-4%) +4%=14.42%综合资金成本率=0.46.84%+0.27.22%+0.414.42%=9.95%3.某公司拟筹资5 000万元,其中按面值发行债券2 000万元,票面利率10%,筹资费率2%;发行优先股800万元,股利率为12%,筹资费率3%;发行普通股2 200万元,筹资费率5%,预计第一年股利率为12%,以后每年按4%递增。所得税税率为33%。试计算该筹资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答案:该筹资方案综合资金成本率=2000/50000 200010%(1-33%)/2000(1-2%)+800/

4、500080012%/800(1-3%)+2200/5000(220012%)/(2200(1-5%))+4%=40%6.8%+16%12.37%+44%(12.63%+4%)=2.73%+1.98%+7.32%=12.02%二、杠杆系数的计算例题:1某公司2001年销售收入为280万元,利润总额为70万元,固定成本为30万元(不含利息费用),变动成本率为60%。该公司总资本为3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40%,债务利息率为10%。要求:(1)计算营业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联合杠杆系数。(2)说明营业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联合杠杆系数与相关风险的关系。答案:(1)营业杠杆系数=(2802806

5、0%)(280-28060%-30)=11282=1.37财务杠杆系数=(70+30040%10%)70=(70+12)70=1.17 联合杠杆系数=1.371.17=1.6(2)一般而言,企业的营业杠杆系数越大,营业杠杆利益和营业风险就越高;企业的营业杠杆系数越小,营业杠杆利益和营业风险就越低。一般而言,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的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就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企业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就越低。联合杠杆系数反映企业的总风险程度,并受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影响(同方向变动)。因此,为达到企业总风险程度不变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降低营业杠杆系数来降低经营风险(可采取减少

6、固定成本或扩大销售的方法),而同时适当提高负债比例来提高财务杠杆系数,以增加企业收益。三、筹资方案决策资本结构选择例题:1、某公司目前发行在外普通股100万股(每股1元),已发行10%利率的债券400万元。该公司打算为一个新的投资项目融资500万元,新项目投产后公司每年息税前盈余增加到200万元。现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按12%的利率发行债券(方案1);按每股20元发行新股(方案2)。公司适用所得税率40%。要求:(1)计算两个方案的每股盈余。(2)计算两个方案的每股盈余无差别点息税前盈余。(3)计算两个方案的财务杠杆系数。(4)判断哪个方案更好。答案:(1)(方法一)项目方案1方案2息税前盈余

7、200200目前利息4040新增利息60税前利润100160税后利润6096普通股数100(万股)125(万股)每股盈余0.6(元)0.77(元)(方法二)方案1:发行债券每股盈余=(EBIT-I)(1-T)/N=200-(40010%+50012%) (1-40%)/100=0.6方案2:发行新股每股盈余(200-40010%)(1-40%)/(100+500/20)=0.77(2)(EBIT40-60)(140%)/100=(EBIT40)(140%)/125 EBIT=340(万元) (3)财务杠杆系数(1)=200/(2004060)=2 财务杠杆系数(2)=200/(20040)=1

8、.25 方法二方案1:发行债券每股盈余=(EBIT-I)(1-T)/N=200-(40010%+50012%) (1-40%)/100=0.6方案2:发行新股每股盈余(200-40010%)(1-40%)/(100+500/20)=0.77(4)由于方案2每股盈余(0.77元)大于方案1(0.6元),且其财务杠杆系数(1.25)小于方案1(2),即方案2收益性高,风险低,所以方案2优于方案1。 2、A公司1998年资本总额为1 000万元,其中普通股600万元(24万股),债务400万元。债务利率为10%,假定公司所得税税率为40%(下同)。该公司1999年预定将资本总额增至1 200万元,需

9、追加资本200万元。现有两个追加筹资方案可供选择:(1)发行债券,年利率12%,(2)增发普通股8万股。预计1999年息税前利润为200万。要求:(1)测算1999年两个可追加筹资方案下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和无差别点的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2)测算两个追加筹资方案下1999年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并依此作出评价。答案:(1)无差别点息税前利润: 两个追加筹资方案无差别点每股利润: 比较两方案下的每股税后利润,发行债券优于增发普通股,以此为依据应采用发行债券筹资方案,以提高普通股每股利润。四、投资决策1、营业现金流2、投资回收期3、净现值4、获利指数 5、应用例题:1、某公司现有资金200万元可用

10、于以下投资方案A或B:A方案:购入国库券(五年期,年利率14%,不计复利,到期一次支付本息)B方案:购买新设备,使用期五年,预计残值收入为设备总额的10%,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设备交付使用后每年可以实现24万元的税前利润。该企业的资金成本率为10%,适用所得税率为30%。要求:(1)计算投资方案A的净现值。(2)计算投资方案B各年的现金流量及净现值。(3)运用净现值法对上述投资方案进行选择。已知:5年期利率10%的复利现值系数为0.621;4年期利率10%的年金现值系数为3.17;5年期利率10%的年金现值系数为3.791。答案:(1)投资方案A的净现值为:200(1+14%5)0.621200

11、=11.14(万元)(2)投资方案B的净现值为:初始投资现金流量(第1年初)=200(万元)设备每年折旧额=200(110%)5=36(万元)净利润=24(130%)=16.8(万元)营业过程年现金流量(第15年)=3616.8=52.8(万元)终结现金流量(第5年末)=20010=20(万元)(方法一)投资方案B的净现值=52.8(P/A,10%,5)+20(P/F,10%,5)200=52.83.791+200.621200=12.58(万元)或:(方法二)投资方案B的净现值=52.8(P/A,10%,4)+(52.8+20)(P/F,10%,5)200=52.83.17+72.80.62

12、1200=12.59(万元)(3)投资方案B的净现值大于投资方案A的净现值,所以应选择方案B2、某企业投资15 500元购入一台设备,该设备预计残值为500元,可使用3年,折旧按直线法计算(会计政策与税法一致)。设备投产后每年销售收入增加额分别为10 000元、20 000元、15 000元,除折旧外的费用增加额分别为4 000元、12 000元、5 000元。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率为40%,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0%,目前年税后利润为20 000元。要求:(1)假设企业经营无其他变化,预测未来3年每年的税后利润。(2)计算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例题:(1)每年折旧额=(15500500)/3=5

13、000(元)第一年税后利润=20000+(1000040005000)(140%)=20000+100060%=20600(元)第二年税后利润=20000+(20000120005000)(140%)=20000+300060%=21800(元)第三年税后利润=20000+(1500050005000)(140%)=20000+500060%=23000(元)(2)第一年税后现金流量=(2060020000)+5000=5600(元)第二年税后现金流量=(2180020000)+5000=6800(元)第三年税后现金流量=(2300020000)+5000+500=8500(元)净现值=560

14、00.909+68000.826+85000.75115500=5090.4+5616.8+6383.515500=17090.715500=1590.7(元)五、应收帐款信用政策选择例题:某企业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每年赊销额为240万元,该企业产品变动成本率为80%,资金利润率为25%。企业现有A、B两种收款政策可供选用。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项 目 A 政 策 B 政 策平均收账期(天) 60 45坏账损失率(%) 3 2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万元) 收账成本: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万元) 坏账损失(万元) 年收账费用(万元) 1.8 3.2收账成本合计 要求:(1)计算填列表中的空白部分(一年按360天计算)。(2)对上述收账政策进行决策。计算表中空白部分因为:平均收账期=360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所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平均收账期赊销收入净额360A政策的应收账款平均余额=60240360=40(万元)B政策的应收账款平均余额=45240360=30(万元)A政策应收账款机会成本=4080%25%=8(万元)B政策应收账款机会成本=3080%25%=6(万元)A政策坏账损失=2403%=7.2(万元)B政策坏账损失=2402%=4.8(万元)A政策收账成本=87.2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