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中的讨价还价模型研究_免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86161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中的讨价还价模型研究_免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中的讨价还价模型研究_免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中的讨价还价模型研究_免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中的讨价还价模型研究_免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中的讨价还价模型研究_免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中的讨价还价模型研究_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中的讨价还价模型研究_免(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第三方物流公司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促进制造业产业环节的有效衔接,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专业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实现两业的联动双赢。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自身对物流环节的相关要求,制定出相关物流能力的参数及其评价指标值,找出符合制造业自身需要的物流企业,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力的高低,制定相对应的合同。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核心的问题就是利益分配,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运用博弈论中经典的讨价还价模型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谈判博弈过程,从制造业角度考虑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能力,拟定高低能力的合同,制造商与物流服务提供商在签订合同时讨价还价,从中推出最优定价策略。通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降低

2、交易成本,减少机会成本,合理化利益分配,追求整条链上的利润最大化。关键字: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物流能力;讨价还价 1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2.1 第三方物流文献综述21.2.2 讨价还价博弈的研究31.3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4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41.3.2 论文的文章架构41.4论文的主要创新点51.5 本章小结6第二章 理论基础72.1 委托代理理论基本概述72.1.1 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72.1.2 委托代理问题的基本分类82.1.3 委托代理问题的基本框架92.2 讨价还价博弈的介绍102.2.1 讨价还价博弈的基

3、本内容102.2.2 讨价还价能力的概念112.2.3 三回合的讨价还价博弈122.3 鲁宾斯坦的轮流讨价还价模型132.3.1 鲁宾斯坦讨价还价模型的基本假设132.3.2 鲁宾斯坦讨价还价模型的内容132.3.3 先动优势与后动优势142.4 本章小结14第三章 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委托代理163.1制造企业物流外包163.1.1 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必要性163.1.2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内容173.1.3 我国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SWOT分析173.2 物流能力指标构建183.2.1 物流能力的概念183.2.2 物流能力的构成要素193.2.3 物流能力的评价203.3制

4、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213.2.1 物流能力下的逆向选择问题模型研究213.2.2 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能力的评价分析223.2.3 制造企业通过合同鉴别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能力223.4 本章小结24第四章 物流外包价格讨价还价模型构建254.1信息不对称(信息结构差异)下的讨价还价博弈分析254.1.1信息不对称的讨价还价254.1.2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交换阶段264.1.3 交易过程中的讨价还价阶段274.2影响讨价还价能力的因素分析284.2.1 讨价还价能力的重要性284.2.2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因素284.3 物流外包价格讨价还价的博弈模型研究304.3.1

5、讨价还价模型的构建304.3.2 讨价还价模型的求解314.3.3 讨价还价模型的分析324.4 算例分析334.5 本章小结34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355.1 全文总结355.2 研究展望3543第一章 绪论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制造企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其质和量均显著提升。尽管如此,面对全球化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制造企业仍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如何在变化迅猛的市场环境下,利用最少成本来获得最大利益是我国制造企业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而物流配送问题的有效解决与企业的成本控制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近年来,随着顾客需求水平的逐步攀升,制造企业物流能力

6、相形见绌。从原材料的采购、库存管理、产品包装到配送商品等物流环节的不断改善,才能够满足顾客需求、获得超额利润。制造企业作为生产企业,如果自身对物流水平进行提升,其成本较大,专业性不强,收益较小。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来说,第三方物流领域的不断发展为企业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带来了新的契机,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业企业将内部非核心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优势,为自身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该种策略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物流支出成本,还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谓一举两得。目前,这种做法是制造业企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和需求所在。 2009年3月份,我国国务院颁布了物

7、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双轮驱动发展工程”,并将该工程列入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九大重点工程之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规划要求:应不断推进制造业物流外包的发展步伐,大力改革现有的制造业物流程序,将制造业物流业务外包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常抓不懈,让物流企业通过介入到制造企业的计划、组织、管理、控制中。按照纲要的指导规划,我国制造业的物流活动必将向“高效、廉价、多元、专业”的方向不断发展,而企业本身的产业结构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升级整合。在制造企业间竞争加剧和专业化分工精细化的背景下,制造企业想要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不断实现成本降低,最大程度获取利润,实施第三方物流业务是一条有效途

8、径。上述策略与制造企业发展的大背景一致,也与整个行业的产业机构升级方向一致。此外,将制造业与物流业结合在一起进行“双轨制”发展,能够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产业间的深层次融合。产业互融使得两个行业之间能够共赢发展,为其突破自身限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直以来,制造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势头的不断强劲,制造业俨然成为了我国的核心产业,并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我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40%以上的GDP由制造业所贡献、50%以上的国家财政收入也由制造业所贡献。此外,制造业为我国创造了80%的出口额以及75%以上的外汇收入。在当今日益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制造企业在提高

9、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必须提高其物流水平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制造企业必须在进出货、存储、包装等简单物流活动进行持续改进时,更应该从全面的角度,对物流活动进行协调管理,让物流活动促进其发展,减少物流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给制造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一方面,其将自身资源注重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以此来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因而自身非核心能力物流能力等相对弱化。另一方面,制造企业依靠自身力量降低物流成本存在较大瓶颈,为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我国的制造业企业不得不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联合,以达到人力物力缩减的目的。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将其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

10、三方物流企业时,而新型的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也随之形成。所谓物流作业外包,指的是制造业企业将内部物流活动承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二者在合作的过程中,则以合同的形式形成委托与代理的关系,而制造业企业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专业生产、营销等领域。外包作为一种长期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其具有战略性。物流业务外包,不仅能够使得企业物流水平进一步提升,还能够加速制造业库存周转速度。库存周转速度的加快,使得制造企业可以降低原材料、半成品数量;与此同时,在途运输物资所耗用时间缩减等,亦有利于提高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制造业企业竞争力,使其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两企业之间互相渗透、互惠互利。在合同签订之前,制造业

11、企业需要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能力进行评估,以判断其是否能够满足自身需求。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能力进行评估时,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制定特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并以此对其进行衡量。根据衡量结果,设计不同的委托合同。而不同企业之间合作,往往是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主要原则,这造成了其难以避免的利益冲突。因此,如何处理利益分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而如何将制造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紧密联合,构建可持续化的伙伴关系,合理的利润分配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因此,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即为:如何构建新的策略体系,保证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实现“双赢”,且如何签订双方满意的协议以避免利益分配上的冲突。综上所述,本文构建

12、了基于博弈论基础的讨价还价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究。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第三方物流合作问题研究目前,研究第三方物流的文献很多,通过文献的大量阅读进行了以下总结:2001年,“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即被成功定义:由供需双方以外的物流企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专业物流业务的模式。由于物资运输活动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及销售活动中,在如今快节奏的工作流程中,物流活动对企业市场竞争核心力的提升显得越发重要。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经济学家彼特.多克拉曾经大胆预言:作为“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之地的”物流业,能够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增长的“黑大陆”,将成为“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也成为了企业提升资源利用率和

13、劳动生产效率的“第三利润源泉”。国内外目前有大量的学者研究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问题,合作的现状,问题,发展以及合作模式的研究,合作之后利润分配的研究等,这些问题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制造企业与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获得专业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务,可以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与此同时,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与制造企业合作扩大自己的业务量,带来一定的报酬,带动自身企业的发展。在2007年,由Capgemini公司的统计研究分析,西欧、美国和太平洋沿岸的亚洲国家中的70%以上的企业都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过,从简单的物流运输到整个供应链的外包。在国外文献中,Dennis W.

14、Krumwiede等人(2002)对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企业合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对物流外包的决策过程进行了分析。Cooke,JA(1996)构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制造业企业应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签订合作条约,并以合约来约束双方的关系,以此保证合作服务的提供质量。WeiS.L(2005)认为信息不对称时,物流服务提供者存在着欺诈行为时,第三方物流需求者应该激励诱使提供者讲真话。学者们认为信息不对称下,激励行为有助于物流需求者了解事实情况,更好的合作。当然在合作中,如何让效益最大化,Veikko Thiele(2010)则从选择合适的服务商的角度进行了考虑,根据服务商不同的物流能力,进

15、行不同的合同设计,使得物流需求方的效应最大化。在国内文献中,也有许多学者做出了相关的研究。从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必要性中,张同江指出制造企业由于自身资源条件的限制,把物流业务进行外包,对业务流程重组,建设信息标准化,融入精益思想,有助于企业运营。在合作过程,大多数学者考虑到了监督机制的重要性,杨光玉和徐印州就对此做出了研究,指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督激励决策的必要性。孙丽华,戴更新,王炬香则从设计激励机制的角度给第三方物流的运行做了新的定义,在具体的研究中,他们全面分析了物流联盟成员之间的隐瞒概率,并对信任关系进行了研究。有效地证明激励机制的重要程度,并对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在运用监督或者激励机制的基础上,企业外包活动应该如何有效的避免这些风险,倪玲霖则以博弈论的概念,对物流外包的收益进行了模型构建,在具体的分析中,他对物流外包企业的业务价值、发展趋势和深浅程度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规避建议。另外,很多学者对第三方物流委托代理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王豪远则从多元任务可观测角度,多多个物流企业的委托代理条件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制造业在同一个任务中关于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及时性三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