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高二中国地理期中考试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59655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学年高二中国地理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学年高二中国地理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学年高二中国地理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学年高二中国地理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学年高二中国地理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学年高二中国地理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学年高二中国地理期中考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缙云中学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命题:周曰志审核:应慧英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显示某年湖北省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往来货物的铁路运输量差异。读图,回答第12题。1接受湖北输出货运量最多的省份(直辖市)位于湖北以A南 B北 C东 D西2承担由邻省(直辖市)输入湖北的货运量最大的铁路线是A京沪线、京广线 B京广线、焦枝线C京九线、枝柳线 D陇海线、焦枝线3读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山脉两侧的地形区: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B山脉两侧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东侧为冬小麦,西侧为谷子C山脉两侧的水系:东侧属珠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D四条山脉共同特点:都

2、位于两省交界处如果每个气候资源类型以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三个数字从左至右分别表示水分资源、热量资源、光照资源的质量等级。读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分布表,完成45题。地区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南方大部华北地区西北大部东北大部塔里木盆地X类型214441442333124323Y3124X地可能是 A柴达木盆地 B漠河附近地区C台湾西部平原 D江汉平原5Y类型代号应为 A134 B421 C143 D222读我国部分地区略图,完成67题。甲乙丙6由甲山脉的西段至东段,再由乙山脉的西北段至东南段,山地雪线高低的变化是A高低;高低B低高;高低 C低高;低高D高低;低高7图中数码所示的农业区其主要农作物和主要灌溉水

3、源,组合正确的是A棉花雨水 B水稻冰雪融水C小麦河水 D甜菜冰雪融水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8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9下列对甲、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甲地中雨,乙地中雪 甲、乙两地风向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甲地小雪,乙地小雨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A B C D下面是某年我国四个省(区)煤、铁、石油、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例(%)表,据表回答1011题。矿产省(区)河北省5.912.711.73.3黑龙江省5.900.6531.6四川省2.88.15.10.14M3.70.74

4、.30.0510表中、代表的矿产依次是A石油、煤、盐、铁B盐、石油、铁、煤C煤、盐、铁、石油 D铁、煤、石油、盐11表中的M省(区)可能是A山西B安徽C广东D新疆下图为中国5个省市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对比图。读图完成1213题。12与乙、丙、丁3个省市对应的依次是 A苏、鲁、粤 B京、吉、苏C吉、苏、鲁 D粤、京、吉13与全国相比,戊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的关系有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B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C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D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读我国大陆东部季风区四地日平均气温10C的开始日期与结束日期示意图,回答1415题。14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

5、列正确的是A B C D15若地的纬度较地低,则地可能是A四川盆地 B渭河平原 C青藏高原 D江南丘陵读表1“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618题。16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17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A、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C、两地位于季风区 D、两地位于半干旱区18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C以水田农业为主 D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下表为我国某一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表,据此回答1920题。土地利用方式月 份1 2 3 4 5 6 7 8 9 10

6、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方式1冬小麦大豆休耕玉米、高梁冬小麦方式2休耕玉米、高梁冬小麦大豆休耕19该地区的耕作制度是A一年一熟或两熟B一年二熟或三熟C两年三熟D三年两熟20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A低温、冻害 B地形、水源C旱涝、盐碱 D光照、风沙图7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2123题。21该流域: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22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23该环境

7、问题易导致下游: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读图4,完成2425题。24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25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C流量季节变化小 D流量年际变化小二综合题(共50分)26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甲乙河口A平原地质成因示意图乙地区的传统建筑(1)图中甲山脉为,它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试举两例。(3分)(2)简述黄河上游地区发展有色金属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2分)(3)简析A平原的

8、地质成因,指出A平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3分)。(4)简析乙区域的传统建筑建设利用的主要自然条件(2分)(5)指出图中从兰州至河口段河流径流量沿途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原因(5分)。27根据下列两幅图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8分)图1某区域图图2 甲城市所在地区2009年19月的气象要素统计资料图(1)写出经过甲城市的铁路干线名称。(2分)(2)图1中,甲城市所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和商品棉生产基地,简要说明其形成的自然条件。(4分)(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图1中乙河“地上河”与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8分)(4)根据图2,简述该地区在

9、2009年37月份农业生产过程可能会遭遇哪些自然灾害,并说明理由。(4分)28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7分)(1)简述图中河的主要水文特征。(4分)(2)分析影响乙所在的省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2分)(3)分析图中乙地湿地的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8分)(4)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3分)缙云中学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地理答卷座位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综合题(共50分)26(15分)(1), (3分)(2)(2分)(3) (3分)(4)(2分)(5) (5分)27 (18分)(1) (2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