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互联网”农业规划v1.1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047278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勒泰“互联网”农业规划v1.1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阿勒泰“互联网”农业规划v1.1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阿勒泰“互联网”农业规划v1.1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阿勒泰“互联网”农业规划v1.1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阿勒泰“互联网”农业规划v1.1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勒泰“互联网”农业规划v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勒泰“互联网”农业规划v1.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思考题一、 请说明历史主义方法与历史性方法的异同以及如何恰当处理二者的关系?(区别与联系,马克思的观点)答:版本一,从课件来看,老师认为:(较好)就历史主义(方法)与历史性(方法)的区别而言:1、历史主义(方法):与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理性主义相对立,19世纪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提出,用历史的观点评价历史现象,要“历史地看”,注重研究对象的起源、演化和发展状况的研究态度。其特点是:关涉经验世界的事实,在时间中展开;导致对研究对象的历史起源的崇拜和回溯(历史地看-);关心“时间在先”;崇尚抽象的研究态度,对研究对象与人的活动分离开来(自然/人);(在某种用法上,认为食

2、物的性质只有通过追溯其在历史发展背景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得到理解。历史发展是客观的:分析哲学将历史主义限定在方法论上,认为恰当的解释和评价必定是历史的:对历史事件的探究必须是历史的,不受我们目前原理或信念的影响);历史主义在黑格尔那里是思辨的历史主义,在马克思这里是实践历史主义(基于实践的始源性强调,把历史性与历史主义统一起来)。2、历史性:当下性,此时此地,一种被抛性,它显示的是研究者、研究对象和研究活动无法回避的、先定的历史情境。其特点:1)先于经验的,是经验世界得以展示的前提;2)漠视起源问题,注重研究者何以在此,涉及其研究活动之前已先行地植入的历史境遇。同时,注重研究对象得以展示的历史境

3、地分析;3)关注“逻辑在先”;4)强调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的先行性,以生存实践活动为媒介研究一切对象;崇尚具体的研究态度(人化的自然界,认识前结构)。除上述历史主义与历史性的区别外,二者也有联系:历史主义:把存在的理由回溯(还原论)。历史性:它是关于经验而存在,是任何研究活动无法回避的,对研究前提的先行澄明所以,重要的是把历史主义与历史性统一起来。在统一中,历史性乃是基础,是任何研究活动先行假如澄明的前提。历史主义则是我们在梳理经验材料时不可或缺的方法。不应用历史主义取代历史性,否则将造成理论的混乱。探索两者关系的意义:(含马克思认为的两者之间的关系)1)避免混乱和无意义的争论(自然与社会、达尔文

4、进化论与马克思的历史方法逆溯法、人的认识的始源追问与实践诠释学);2)确认“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实际上是不能成立的。前者是时间在先,后者是逻辑在先;(逻辑的历史化是成问题的,只能大体上说,逻辑与历史存在某种一致性,马克思也只是在历史发展和范畴发展的总体趋势的限度内肯定两者之间的某种对应关系)A、二者不能一一对应,更多的时候是逻辑在先的;(在马克思看来,重要的不是在外在形式上把经济范畴与历史发展一一对应起来,而是揭示出现代社会中经济范畴之间的结构关系,在对这一结构关系获得正确认识以前,是不可能对经济发展史做出合理说明的)B、这种做法实质是把逻辑历史主义化,在单纯的历史主义的追溯重丧失根基,容易导致

5、历史还原论。(重要的是现在,而不是历史;重要的是对范畴结构的考察,而不是对历史起点和过程的追溯。正是如此,法国的阿尔都赛在1965年出版的保卫马克思和阅读(资本论)中把马克思的研究方法解释为结构主义方法,而德国哲学家阿-施密特在1971年出版的历史与结构一书中试图通过对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批判,重建马克思研究方法中结构主义与历史主义之间的张力。我们说,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强调的是结构在先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实现结构主义与历史主义的辩证统一。)C、研究者不能轻易地进入研究过程,得先行澄明自己的历史性研究前提。历史主义崇尚的格言是:不了解过去,就不懂得现在;历史性崇尚的格言是:不了解现在,就不懂得过

6、去。D、一旦认识到历史性是历史主义的基础,以认识的起源为根本课题的抽象的认识论就被结构了,为意思形态批判所代替。 版本二:仅供参考:马克思哲学中的历史性方法正如马克思自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的一样:“我们仅仅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66 页)我认为历史是他的哲学的起点、基础。马克思所谓的历史不是已经过去的我们现在不能目睹的时代和人类历史,不是抽象、神秘的精神历程,也不是与自然相对的概念和领域,相反是我们当下的现实的生活、生产活动即他称之为的“历史活动”,是如卢卡奇、科尔施言称的“总体性”范畴。“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 可以看出,这里的

7、历史概念是人的现实活动得以实施的“境遇” 毫无疑问,实践概念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概念。马克思将其哲学称之为“历史科学”,从现实的生活、个人、活动出发也即历史的起点角度来探究问题。而现实的本就是一定的、有限的,是变化发展的。因为人总是要变化发展的。这样,马克思的哲学也就需要一种贯穿自始至终的方法来阐述他的“历史科学”。笔者以为就是历史性分析方法。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这“一定的”关键词一定意义上体现出了马克思历史性的分析法内涵与实质。“一定”意味着短暂的、有限的,历史性

8、的分析法也必然将一切事物看成是有限的、短暂的,而非无限永恒的,甚至于神秘莫测的。通过这一术语,马克思赋予了现实生活以历史性与暂时性,即它的可变性与创造性,呼唤着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来打碎一切永恒性的幻想和迷梦。马克思的历史主义方法历史主义的基本含义是指从历史的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考察对象的原则和方法。历史主义的原则可以溯源到古代哲学家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真正科学地阐明并应用历史主义原则和方法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之上,是唯物辩证的方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发挥。在本体论意义上,历史主义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规律的客观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是人类

9、自身的历史实践活动的发展。社会历史现象区别于自然现象的根本点,正在于它是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或结果。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在认识论意义上,历史主义要求人们从客观存在的历史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某种观念出发去认识历史,不能用当代理性和现实标准去代替历史事实;要求人们从历史的联系、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历史现象,即把历史现象和产生它的各种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把所考察的对象置于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而不是孤立地、片面地去认识历史,还要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历史,从历史的深度中把握历史的来龙去脉。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主义原则和方法对

10、社会历史进行的解读,其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社会历史要“从实践方面去理解”。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因此要把社会历史“作为实践来理解”。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本质和存在方式,是人类社会一切新的关系,包括意识和思想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对社会历史进行考察和分析,必须立足于实践基础之上,必须以实践为出发点和思维坐标,必须以实践的内在结构及其演变来反观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对社会历史“作为实践来理解”,就是说要对社会历史进行“实践精神的掌握”,即要说明社会历史对于实现人的价值的意义。因为,一方面,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确证自己的本质

11、和价值,人必须用“实践精神”的方法来理解自然历史过程中的人的本质和价值,理解自然的历史中人的价值和本质的实现状况以及实现的条件和可能性。另一方面,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的产物,用“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对于实现人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社会历史“从实践方面去理解”的方法,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看到了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性,而且也注意到了它们之间的差别,从这种差别中认识到对社会历史的研究,不仅应该像自然科学那样用普遍的一般概念来探讨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应该有适合社会历史自身特点的独特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只能对社会历史“从实践方面去理解”,采用“实践精神的掌

12、握方式”2.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水平。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而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并与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一起构成完整的社会形态。划分社会形态的基本方法就在于把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为生产力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社会运动规律的重复性、常规性,才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社会的物质变革”,才有可靠的根据“把各国制度概括为社会形态这个基本概念”并加以区分。“重复性”、“常规性”和“精确性”概念的出现,使社会科学成为一种成熟

13、的科学。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就从对社会历史的总体认识深入到具体分析社会形态过程。3.坚持历史规律与主体选择相统一。肯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就必须坚持历史决定论;承认主体活动的自觉能动性,就必须肯定主体选择论。历史过程就是人的活动过程。人的活动在其总是受特定意识和目的支配的意义上,也就是人的选择。而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即人的活动规律,它已深入到人的活动的内部,比人的选择更为深刻。因此,可以说,社会历史规律是历史过程的深层本质,而人的选择则是历史过程的表层特征。一方面,社会历史规律揭示的是社会历史的深层次的和本质的东西,这些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和必然趋势,给人们指示着历史前进

14、的基本方向和道路,为主体科学地预见未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提供着判断选择正确和错误的客观标准,以减少主体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历史曲折,因为,历史发展的进程和结果并不取决于主体的思想动机,而是取决于更深层的原因,即支配历史进程的客观必然性。另一方面,主体活动的自觉能动性决定了主体选择性的特点,其主要价值在于指明了历史的进退和主体的祸福都同人们的选择分不开,人不仅是历史的产物和历史活动的剧中人,而且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剧作者。主体的自觉活动不能废除和改变社会历史规律,但却能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只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效地发挥主体活动的能动性和作出合理的选择,就能取得成功

15、。总之,社会历史规律制约着人的选择,选择的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的相互作用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的意识只有符合它们,才能达到目的。而人的选择又是社会历史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它使社会历史规律起作用的前提和结果以至其内容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要坚持历史规律与主体选择的辩证统一原则和方法。4.坚持社会活动与个人发展相统一。社会活动与个人发展相统一,从横向上,展现为“偶然的个人”与“有个性的个人”以及人的个体化;从纵向上,展现为人的依赖性、以对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向自由个性演进的历程。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个人的全部活生生的活动构成人类社会,“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共产主义

16、所建立的制度,正是这样的一种现实基础,它排除一切不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的东西”。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既看到了社会的整体发展,同时又看到了在不同整体中的个人活动是社会存在的“现实基础”,在更高的层次上把社会与个人的发展统一起来。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曾用大量篇幅分析了社会活动、社会活动的分化和固定化、社会活动的世界化、世界交往的普遍化以及它们与社会结构、人的发展的关系。他们的结论就是那句名言:“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5.在历史认识中采用价值分析方法。具体言之,第一,要把价值分析建立在事实分析的基础之上。客观历史包括事实与价值,相应地,对客观历史的分析也包括事实分析与价值分析。事实分析与价值分析是相互联系的。要认识一个历史事物,首先要认识其事实方面,包括其性质、层次、结构、过程、关系等等,以求达到对它的真理性的认识;其次还要认识其价值,即它对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