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科技创新论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828836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科技创新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科技创新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科技创新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科技创新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科技创新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科技创新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科技创新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科技创新论文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戚玲玲 (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主要论述了世界各民族从狭隘的、孤立的、封闭的民族历史走向广阔的世界历史的过程,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他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建构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根据。重温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一步探索其方法论意义,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全球化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依据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提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世界历史理论。但是在过去很长的一个时期,马克思的这

2、一重要学说并未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蕴含的意义也日益凸现出来。世界历史理论的伟大贡献不仅仅在于马克思提出了一些具体观点,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用“世界历史”的眼光考虑社会历史问题。 1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1.1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 在马克思的视野里,世界历史概念是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人类诞生以来的整个历史,也即人类生存生活的历史。这一点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明:“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3、1另一方面,特指“现代社会产生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各民族由过去相对孤立的发展走向全面的彼此影响、彼此渗透、彼此融合的历史状态和趋势”。2 1.2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普遍化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个问题上,马克思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3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揭示了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辩证关系。“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

4、产以及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4而“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5这充分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根本动力,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分工的种类和范围开始扩大,而不同的社会分工增强了人们之间的交往。“随着人类交往活动的不断扩大建立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建立,冲破了民族和国家的地域壁垒,把各民族都推向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和交往之中。任何民族的生产和生活都只能在相互依赖和制约中维系,从而使世界结成为一个整体,这一事实决定了历史在愈来愈大

5、的程度上成为了世界的历史”。6 1.3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一资本的扩张本性 世界历史的形成固然有其现实基础,但是仍然离不开其内在动力。世界历史之所以到资本主义社会才形成,客观上讲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分不开的,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就是资本决定一切,一切都为了资本,整个社会运动都是围绕着资本这个轴心来旋转的,而且资本刚资本的本性是无限制地攫取最大利润,它要不断地在世界范围内运动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增殖,它要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为此它必须不断地寻求有利的投资场所。当一国不能满足其要求时,它必然要越出国界,从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1.4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一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

6、然趋势。首先,世界历史的形成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准备了历史前提与物质基础。资本主义开拓了世界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和社会化的大生产,使人民的物质生活资料得到极大丰富。这就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世界历史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世界化了。马克思认为,一切阶级对立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但是,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对于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内部来说。完全没有必要等到这种矛盾在这个国家本身中发展到极端的地步。由广泛的国际交往所引起的同工业比较发达国家的普遍竞争,就足以使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产生类似的矛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国际性。但资本却逐渐为少

7、数个人和集团所占有,这一世界性的矛盾只有靠共产主义的方式来解决。因此,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7最后,世界历史的发展造就了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一无产阶级,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培养了开创者。资产阶级在开拓世界历史的过程中,使各个地方的工人走到一起,这些聚 集在一起的工人联合起来,为维护他们的共同利益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2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 2.1辩证看待并积极参与全球化 尽管马克思没有经历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但他对资本主义进行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立场、使用的方法以及得出的基本观点,仍然是我们认识和分析全球化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相

8、互影响,打破了民族之间的闭关自守,从狭隘的、分散的、地域性历史走向统一的各民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整体发展的历史。当今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世界历史的深化和延伸。全球化将各个民族、国家紧密联系起来,一个国家想独立于世界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面对全球化的浪潮,作为走向现代化和参与全球化的后来者,中国只有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化体系,没有退路可言。为此,我们要继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等涉及沿边地区扩大开放的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创新内陆开放模式,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9、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辟建自由贸易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形成以周边为基础,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同时,全球化具有两重性,它既给世界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可能,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只要坚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指导,全球化就一定会朝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 2.2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并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对于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马克思是以客观态度来看待的,可以说,马克思是迄今为止对资本主义进行最为彻底、全面批判的人,也是迄今为止对资本主义的成就作出最充分估计的人。一方面,马克思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认为:资

10、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开创了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对世界历史起到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8“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9就这样,一切民族都被卷入到世界交往的大潮之中,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由民族性和地方性走向普遍性和世界性,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现实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展开的,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是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迫切需要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利用资本主义科技和经济成果,借鉴

11、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和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对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文明,我们不能简单地接受与顺应,而是应当独立自主地积极参与,有选择地消化吸收,力求有所作为。对于资本主义落后和腐朽的东西,要全盘抛弃,一刀两断。 2.3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推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机器大工业本身就是科学技术发展和利用的产物,与科技进步紧密相关。今天,以微电子学、网络技术、新的生物技术和生命复制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为主体的高科技群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

12、开辟了许多新的生产领域,为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越来越突出”。10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科研队伍,培养各类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31. 曹荣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8. 王作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论纲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47,219. 向延仲.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责任编辑:汤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