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总结-辨证论治概述+八纲+病邪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9785011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总结-辨证论治概述+八纲+病邪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医总结-辨证论治概述+八纲+病邪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医总结-辨证论治概述+八纲+病邪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医总结-辨证论治概述+八纲+病邪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医总结-辨证论治概述+八纲+病邪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总结-辨证论治概述+八纲+病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总结-辨证论治概述+八纲+病邪(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辨证论治概述辨证论治中医学的灵魂l 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l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论治的历史l 孕育于内经 l 发挥于伤寒杂病论 一、辨证论治的含义1、 什么是辨证论治?认识疾病的过程辨 辨别、明察证 证候治疗疾病的过程论 评定、决定治 治疗(1)对证的认识是理解辨证论治的关键证(Syndrome)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特性概括,包含着病因、病位、性质、正邪力量对比状况等。(疾病的本质反映)(2)辨证论治的概念辨证的过程,是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判断

2、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论治的过程,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对病证具体施治的过程。(3)辨证与论治的关系l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l 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治疗结果又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辨证和论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统一。2、 证与病和症的关系症(Symptom) 指单个的症状,如头痛、发热、腹痛等。(疾病的外在表现)证(Syndrome)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特性概括,包含着病因、病位、性质、正邪力量对比状况等。(疾病的本质反映)病(Disease) 是指病名,反映疾病的全部过程和基本规律,如感冒、黄疸。(疾病全过

3、程基本矛盾的概括)病症证证与病和症的关系示意图3、 证的现代研究l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科技部、中医药管理局历年均将证的研究作为重点资助领域;l 证是机体整体对致病动因作出反应所处的状态;l 血瘀证、肾虚证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4、 中医常见的辨证方法八纲辨证 总纲脏腑辨证 内伤杂病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外感病三焦辨证各有侧重,相互补充二、辨证论治的特性1、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l 同病异治(Treating the Same Disease with Different Methods)同一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表现出的证不同,因而应采取不同的治

4、法加以治疗。l 异病同治(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 with the Same Method)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病机,表现相同的证,则应采取相同的治法进行治疗。2、 强调个体特异性辨证论治要求诊治疾病因人而异,强调个体特异性。3、 恒动变化的观点三、辨证与辨病的关系1、 中医临床中辨证与辨病的关系l 中医强调辨证为主;l 辨病论治是辨证论治的重要补充。辨病有助于提高辨证的预见性、简捷性,重点在全过程;辨证又有助于辨病的具体化、针对性,重点在现阶段。因此,辨病辨证相结合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2、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关系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5、即以西医的诊断为纲,先确定病种的范围,然后以中医的辨证为目,予以分型,并从病、证双方考虑其治疗)是当今最通行的中西医结合形式之一。小 结l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学的灵魂;l 辨证论治要求证同治也同,证异治也异,其特性表现为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强调个体特异性及恒动变化。病邪辨证一、风证风证内风证: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产生的病证。外风证:风邪经皮肤肌腠或口鼻、咽喉侵犯人体而产生的病证。(一)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l2、 风性善行而数变3、 风为百病之长(二)风证的特点l 上易犯高位,易袭肌表。(如:头痛,鼻塞咽痒,身背项疼,汗出恶风)l

6、急发病急,变化快。(如:风疹)l 动症状具有震颤动摇的特点。(如:眩晕、振颤、抽搐等)二、寒证内寒证:机体阳气虚衰,导致阴盛而产生的病证。伤寒:寒邪伤于肌表,阻遏卫阳。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外寒证:感受寒邪所致的病证。寒证(一)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风寒性凝滞,主痛3、寒性收引(二)寒证的特点l 寒恶寒、四肢不温等l 痛头身疼痛、腹痛等l 收无汗、肢体蜷缩等l 白排泄物清稀无色,面色及舌质舌苔白三、暑证l 暑邪纯属外邪,暑证只有外感而无内生。l 暑证独见于夏天。(一)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 暑性升散,伤津耗气3、 暑性夹湿(二)

7、 暑证的特点l 夏季热症高热,多汗,烦渴,脉洪数l 伤津耗气口渴喜饮,倦怠无力,尿赤短少脉数无力l 暑多夹湿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胸闷、呕恶、便溏四、湿证外湿证:感受湿邪所致的病证 。内湿证:机体津液代谢失常,聚而成湿而产生的病证。湿证(一)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性重浊2、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3、湿性粘滞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二)湿证的特点l 重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关节疼痛重着,易袭下位。l 着小便混浊,大便溏泻,下痢粘液,舌苔厚腻。l 滞病程缠绵难愈,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淋漓不畅。五、燥证外燥证:感受燥邪所致的病证。内燥证:由于热盛伤津耗液、或汗、吐、下太过,或失血过多,致机体阴

8、津亏虚而产生的病证。燥证(一)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二)燥证的特点l 肺胃津伤口干鼻燥,干咳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等l 阴血不足毛发干枯不荣,肌肤甲错,大便干结,舌光无苔等六、火(热)证外火证:感受火热之邪所致的病证 。火证内火证:由火热内生而产生的病证。(一)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 火为阳邪,其性炎上2. 易伤津耗气3. 易生风动血4. 易致肿疡5. 易扰心神(二)火证的特点l 炎上发赤面红目赤,口舌糜烂,牙龈肿痛,咽喉红肿,疮疡痈肿、发热、小便短赤、舌质红l 消灼阴津汗大出,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黄燥l 火性急迫热极生风,迫血妄行,

9、心神受扰七、郁证郁证的临床特点1、 气郁则胀轻者胀闷,可兼隐痛,症状时增时减2、 气郁则痛重者疼痛,时作时止。3、 气郁则聚更甚者痞满,发作有时,聚散无常,部位不定。八、瘀证瘀血 是指体内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瘀证 是瘀血所产生的病证。(一)瘀血形成的原因1、阻滞于血脉中的瘀血气虚、气滞 推动障碍 血行不畅;血寒 血液凝滞不畅;血热 血受热邪煎熬而粘浓 血行结滞。2、离经之瘀血外伤、气虚 统摄失职 血溢出于脉外;血热 迫血妄行 血溢出于脉外。(二)血瘀证的临床特点l 疼痛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更甚。l 肿块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局部青紫肿胀

10、,在体内多为肿块,质硬,位置固定不移。l 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块状。l 紫绀面色紫暗,口唇、爪甲青紫。l 舌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曲张。l 脉象脉象常见为沉涩、细涩、弦涩等。九、痰证痰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有形之痰 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者。无形之痰 不能直接觉察,而是通过辨证求因的方法来判断出的病因。痰证泛指痰涎停留于体内而引起的各种病证。(一)水、湿、痰、饮之间关系湿为水液弥散浸渍于人体组织中的状态,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稠为痰,稀为饮,更清者为水。水、湿、痰、饮 不能截然分开,常统称“水湿“、“水饮”、“痰湿”、“痰饮”。(二)痰证的成因肺、脾、肾功能失常

11、,人体津液输布和排泄障碍。(三)痰证的致病特点1、阻滞气机、气血2、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3、重浊粘滞缠绵十、食证食证 饮食不节所致的病证,又称食滞或食积。食滞的致病特点1、不纳2、不运3、积滞2、4、5、5、6、7、八纲辨证概 述八纲(Eight Principal Syndromes)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八纲辨证(Differentiating Pathologic Condi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ight Principal Syndromes) 是根据四诊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求疾病的大体类别、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情况

12、,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l 八纲辨证 各种辨证的总纲性质虚实热寒里表阴阳类别病位疾病邪正盛衰l 阴阳两纲 八纲中的总纲里寒阴热表实阳虚一、表里辨证(Differentiation of Exterior and Interior Syndromes)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纲表里辨证的概念:l 表 皮毛、肌肤l 里 脏腑、血脉、骨髓l 表证 指病在皮毛、肌肤,病位浅在者。病情轻l 里证 指病在脏腑、血脉、骨髓,病位深在者。病情重l 表里辨证 以表里为纲来分析归纳临床证候,以辨别疾病部位和病势深浅的辨证方法。适用于外感病表里辨证的意义:可察知病情的轻重深浅及病

13、理变化趋势。表证 病浅而轻 表邪入里 为病进里证 病深而重 里邪出表 为病退1、表证(exterior syndrome)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一般指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而引起的外感病初起阶段。【特 点】:起病急、病程短。【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兼见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等症状。【治 法】:辛散解表“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2、里证(Interior syndrome)里证是病位深在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等)的证候 。多见于外感病中、后期阶段或内伤杂病。里证的成因:l 表邪不解,内传入里;l 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成;l 情志内伤、劳倦、饮食等因素,直接引起脏腑机能障碍而成。【特 点】:起病缓、病程长。【临床表现】: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治 法】:随具体证侯而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