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和谐的毕业氛围提升毕业班管理的文化品位(上交)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781684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和谐的毕业氛围提升毕业班管理的文化品位(上交)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设和谐的毕业氛围提升毕业班管理的文化品位(上交)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设和谐的毕业氛围提升毕业班管理的文化品位(上交)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和谐的毕业氛围提升毕业班管理的文化品位(上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和谐的毕业氛围提升毕业班管理的文化品位(上交)(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和谐的毕业氛围,提升毕业班管理的文化品位2004学年第2学期毕业班工作总结六年级语文组组长 黄定富毕业班管理是学校教学和德育工作中的重头戏,因为毕业班的绩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办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事关学校的荣誉和积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其说毕业班管理是一项工作,更不如说是一项工程毕业班学生的塑造工程。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校本研讨、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管理策略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立体型、全方位的打造工程。为了使这项工程能成为一项优质工程而不是一项豆腐渣工程,经得起日后的时光冲刷和风雨洗礼,从每个毕业生身上始终都能折射出温州市实验小学这块凝聚着各级领导关爱、

2、全体实小人智慧和汗水的牌子的闪闪光芒,我们的管理也是立体型的,全方位的,有学校领导的指引和重视,有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的通力合作,有各任课老师的校本研讨和倾力传授,有值日老师的友情客串和鼓励,有全校师生的监督和督促,甚至还有上届毕业生和校外教育专家的传授机密和引领。记得古人对音乐是这样理解的,雷为声之象,和为乐之情。乐以致和是儒家音乐思想的根本,所以有“和谐才有歌”这种说法。我们毕业班工作以“创设和谐的毕业氛围”为终极目标,一个学期的工作就像一首歌,“和谐”就是这首歌的主题。一、序曲:未雨绸缪,提早召开毕业班学生大会和家长会,奠定工作的基调。这届毕业班有三个班级在我们学校呆了三年,有两个班呆了两年

3、,这两三年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对以前特别是对上个学期的延续和提高。针对六年级学生比较散漫、浮躁的现状,上个学期临近结束,我们学校召开了毕业生大会,会上请上届毕业生黄超凡同学现身说法,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这帮小家伙介绍他以前学习和现在学习的情况,目的是想树立榜样,让学生找到追赶的目标,也想让学生对初中学习生活有所了解,及早定好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习调子。会上我们还请两朝元老华老师作动员讲话,试图利用华老师一贯简练有力而且极具煽动性的说话风格为这些学生注入一针强心剂、兴奋剂。最后朱冬清老师和何桂琴老师分别就思想行为和学习方面作了要求和强调。这次大会开得非常及时,至少让这些孩子知道了

4、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前有首届毕业班的榜样,后有那么多小弟弟小妹妹看着,在这个极具竞争力的时代,一要为自己的学校争光,二要为自己打拼,学习和精神上要做到双赢。毕业生大会以后,我们终于看到了毕业生的样子,那种氛围是我们一直想要的。趁热打铁,这个学期初我们又召开了毕业生家长会,请富有班主任经验的实验中学胡珏老师给家长作“做合格的引路人”这个讲座。胡老师结合实例就家长普遍关心和困惑的几个问题与家长们进行交流与沟通,我们称这次家长学习会是从学生的源头对一些难题进行疏导与截击,使学校、家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共识,奠定了最后一个学期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基调,那就是从思想上引导,从战略上重视,目标一致,疏

5、导结合,齐抓共管。二、主旋律:思想教育,学科教学,双管齐下;优生差生,一个都不落下。正当我们五位语文老师统一思想,准备放手一搏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二次“减负”浪潮席卷浙南大地,于是既定的思路全得推倒重来,“减负提质”成了我们教研活动的主旋律。1、教研主题:“减负提质”。毕业班除了要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之外,还有整理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双基的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课外积累等方面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整理和提高,语文、数学、英语基本在“五一”过后就开始进入复习阶段。时间短,内容多,负担不能重,质量不打折,当这几个要素集中在一起时,无疑给我们的教研活动提出了新的课题。再把教研活动仅仅限定在开

6、几节课,显然不现实,于是我们把教研重点放到梳理教材上,着重讨论每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每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怎样只花两个课时就把一篇课文搞定,讨论学生最需要我们教他们什么知识技能,怎样使这些内容让学生当堂、当天就巩固,于是我们确立了“突出重点,精讲多练”的教学框架,作业设计要突出层次性、趣味性、挑战性,还提出了“作业整合”这个概念,利用晨间短课等有限时间,把“练书法”和抄写字词、优美词句、格言诗歌整合起来,把“信息直通车”和围绕课文搜集资料、说话训练整合起来,把“诵读”和默记必背古诗词、背诵课文优美段落整合起来,把写日记和课文仿写、课堂练笔整合起来,这种做法虽然冲淡了当初我们学校设置这些课程的初

7、衷,但能做到课内课外兼顾,事后证明也不失为特殊时期的应急措施,为我们后面赢得了许多复习时间。2、思想教育:激励为主。毕业生到临近离校,都会出现“毕业综合症”,高校里会出现哭、闹、砸等一些破坏行为,小学生也会有这种蠢蠢欲动的迹象,这时如果一味批评,容易引起逆反心理,而表扬和激励却是最好的方子。“生将毕业,师言亦善”,我们平时虽然严厉有余,温柔不足,但这个时候也要挖空心思逮住蛛丝马迹的优点进行大表扬特表扬。说实在话,像我这样的班级,可供挖掘的表扬资源本就不多,再加上这三年来受尽一些调皮孩子的折磨,真该抓住最后机会多开批斗会出出气,为自己失去的三年青春年华找个平衡,可不行,得强装笑颜,表扬为上。而且

8、我们还会在黑板上写一些激励性的话语,那一层的值日老师也很配合,值日留言板上经常是妙语连珠,像“为自己的小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留给母校最好的礼物是你们的良好习惯”、“抓住最刺激的时刻冲刺”,真是激奋人心,妙不可言啊!每天被表扬和激励包围,谁还好意思使坏,不好好表现,不好好学习呢?3、舆论造势:立体推进。舆论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句话在毕业班工作中同样能得到很好的验证。而且我们学校最后阶段的舆论影响是立体型的,全方位的,循序推进的。如果说前面阶段是一首歌曲,那么后阶段就是一曲交响乐,震撼力极强。像每一次值日反馈,都不忘给毕业生送上一些掌声和祝贺语;星期一的升旗仪式,后面几周都是安排毕业班负

9、责,六(3)班的戴徐达,六(5)班的叶扬帆,国旗下的演讲内容都跟感谢母校、感谢师恩有关,相信都会给其他毕业班学生以感染;校报也赶在毕业班离校之前,做了“毕业感怀”这么一个通版的内容;再加上体育组举行的一些比赛,植树节安排的种植“毕业树”活动,一直到最后安排的拍毕业照,这些做法无不在告诉学生,你们是实验小学的毕业生,你们要给小弟弟小妹妹做好榜样,你们要挺着胸膛体面地走出母校的大门,你们在走之前要给母校留下一些什么,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你们要以出色的表现来回报母校的教导和牵挂所有这些舆论的造势,都像一首无字的歌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督促学生,无须太多的说教,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尽在行动中。三、尾声

10、:让学生积蓄的情感尽情地迸发,让学生积存的能量尽情地发挥。我们听一首歌,到最后有时会泪流满面,那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真情的流露。毕业班到最后阶段,该是学生尽情发挥才华的时候了,该是学生尽情流露情感的时候了。这时多讲一道题目与少讲一道题目已经没有本质的区别,而调整学生的状态,激活学生的情商,激发学生的斗志才是最关键的。越到最后,我们越能感觉到这种立体型的管理显现出威力,学生的表现也越来越让我们感到心里有底,他们像一群实验小学的毕业生了。该到收官的时候了。这段时间,每个班级教室前面毕业倒计时牌子上的数字已经是个位数了;朱冬清老师也已经策划毕业生主持的最后一次升旗仪式,并安排四五年级学生进行观摩,

11、准备交接仪式了;各班的班队课主题,也都跟“毕业”两个字扯上了关系;学生之间,已经交换写毕业留言了;我们每个班也把学生从课堂里解放出来,让他们利用体育活动课、整理课去多溜达溜达校园,穿着博士服,带着博士帽去校园里合影留念,毕业考试和毕业典礼也正在策划、准备一切的一切,都笼罩在一层离别老师同学的伤感、对母校的留恋、即将参加外国语学校、实验中学选拔考试的激奋之中。我们不能否认,这时,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包括毕业典礼上老师、学生、家长的泪水。我们毕业班全体师生用汗水和成绩为这首毕业之歌画上了一个完整的休止符。四、余音缭绕:提几点供商讨的意见。虽然我们提前六天举行了毕业考试,但我们一直没有歇着,单单为准

12、备毕业班赠给母校的纪念册,大家就忙了好几个晚上,这种毕业班情结不会随着学生的离开而戛然终止,就像一首歌,演唱结束了,但余音长绕。这届学生毕业了,又有一群师生会步入毕业的行列,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变的是这种和谐的主题和追求,不变的是这种逐渐形成的文化,为了使这种毕业班的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毕业班的文化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有品位,我提两点意见:第一,学生六年小学毕业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到最后也应该有发到他们手里的成绩报告单,要评校园之星,虽然班主任会辛苦一点,但学生和家长很在乎这个,不然总有一点毕业了就不管他们了这种感觉,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今后学校以你们为荣”不成一句空话了吗?第二,毕业班管理是一项工程,需要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位任课老师的参与,但我们学校同个年级所有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太少了。所以我提议,同个年级所有任课老师之间也要经常举行交流和研讨,哪怕坐在一起聊一聊也好,如果在学校里没有时间和空间,可以利用假期和双休日拉到外面去,边游玩边交流。尤其是毕业班,毕业之前或毕业之后,教导处如果能组织全体毕业班任课老师外出旅游,即放松心情,又促进交流,我想所有老师肯定不会有意见吧?最好能定下来,每年都这样,形成一种传统,这就是文化。2005年7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